2017年信阳师范学院国际经济学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贫民劳动论
【答案】贫民劳动论是指在国际贸易中,如果来自外国的竞争是建立在低工资的基础上,那么这种竞争是不公平的,而且会损害其他参与竞争国家的利益。因此,贫民劳动论认为,为了保护本国利益,国内产业没有必要与低效率低工资的外国产业展开贸易。但是,克鲁格曼却认为,贫民劳动论是对李嘉图比较优势的误解,因为本国决定进行贸易还是自己生产,关键是用本国自己的劳动力来衡量,与外国的低工资率并没有多大关系。
2. 有管理的浮动汇率
【答案】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又称“肮脏浮动汇率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为维持其汇率相对稳定,在外汇市场进行有目的干预的浮动汇率制度。
3. 风险
【答案】风险是指事物未来变化的不确定性,它可能使决策者得到的收益低于期望收益甚至遭受损失。证券或资产投资活动中的风险是指投资的预期收益不能实现,甚至发生亏损的可能性。在对投资活动进行风险分析时,要用到“确定性等值”的概念。确定性等值是指投资者在一定时点所获得的无风险的确定收益与在同一时点预期得到的有风险的收益具有相同的效用或满意程度。根据确定性等值,投资者对待风险的态度可以分为三类:①如果投资者的确定性等值小于其投资收益期望值,称为“风险厌恶”或“风险规避”;②如果投资者的确定性等值大于其投资收益期望值,称为“风险偏爱”;③如果投资者的确定性等值等于其投资收益期望值,称为“风险中性”。在风险厌恶的情况下,确定性等值与投资收益期望值之间的差额称为“风险溢价”或“风险升水”,它是对投资者所承担风险的一种额外补偿。在投资组合中,风险分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
4. 劳动力市场共享
【答案】劳动力市场共享是指厂商的集中能为拥有高度专业化技术的工人创造的一个完善的劳动力市场,这个市场被厂商和工人所“共享”,即在这个市场中,厂商会较少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同时工人也较少面临失业。
5. (1)学习曲线
(2)动态收益递増
【答案】(1)学习曲线是表明企业生产成本与企业人员学习过程相互关系的曲线。如图所示,横轴为企业的累积产出量,它表示企业管理者和工人在生产过程中随产出的不断增加而不断积累
经验、不断掌握新的技术知识,从而不断提高生产效率。这种情况称为“学习效应”、“边干边学”或“干中学”。纵轴为企业的长期平均单位生产成本。学习曲线表明了学习对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作用,通过学习可以使企业的生产成本逐渐下降。
图
(2)动态收益递增又称“动态外部规模经济”,是指由于行业的累积产量増加,通过“干中学”和知识外溢的作用导致行业中每个单独企业的平均成本降低的情形。与静态外部规模经济不同,企业平均成本的下降不是源于一个时点上行业规模的扩大,而是来自一段时间内行业的产量逐步递增和经验的逐步积累。在经济分析中,经常用学习曲线概括积累产量与成本的关系,参见题(1)‘学习曲线”。
6. 私人储蓄
【答案】私人储蓄指社会公众或居民将个人可支配收入扣除消费以后所余下的部分。在内容上,私人储蓄由个人储蓄和企业储蓄两部分构成。它是市场经济中投资活动的主要来源,因此是一国资本形成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柱。进行私人储蓄的行为是典型的市场自主决策行为。所以,经济学中关于储蓄的理论(如储蓄动机、储蓄倾向、储蓄水平等)大部分是围绕着私人储蓄来展开的。由于私人储蓄可能大于或小于意愿的投资水平,因此政府需要采取宏观政策以公共储蓄进行调节,或引入国外储蓄进行补充。
7. 资本抽逃
【答案】资本抽逃指出于安全或保值方面的考虑,短期资本持有者迅速将其持有的资本从一国转移到另一国的行为或过程。引起资本抽逃的具体原因有三种:①一国政局动荡不稳,资本抽逃以求安全。②一国国内经济情况曰益恶化,国际收支持续逆差,其货币可能发生贬值,资本逃至币值稳定的国家以期保值。③一国加强外汇管制或颁布新法,使资本使用受到限制或资本收益增大,从而进行资本抽逃以免遭受损失。资本抽逃的渠道主要有:各种形式的空壳公司的出现;外方通过产品出口和原材料的定价手段赚取高额利润,变相抽回资本;外汇指定银行柜台把关不严;外方投资设备作价高估,造成虚假投入。
资本抽逃对于一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收支稳定有着十分不利的影响。它将降低该国的国内储蓄水平,从而造成投资下降和生产萎缩;它将加剧国际收支逆差,从而引起外汇储备的减少和国际清偿能力的恶化;大量资本抽逃时,如果一国试图维持一定的生产和消费水平,势必引起外债
负担的迅速积累。因此,防止资本抽逃是一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一项重要任务。
8. 次优理论
【答案】次优理论是指,如果一般均衡体系中存在着某些情况,使得帕累托最优的某个条件遭到破坏,那么即使其他所有的帕累托最优条件都得到满足,结果也未必是令人满意的。通俗而言,次优理论的含义是,假设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需要满足十个假设条件,如果这些条件中至少有一个不能得到满足,即被破坏掉了,那么,满足全部剩下来的九个条件而得到次优状态,未必比满足剩下来的九个条件中一部分(如满足四个或五个)而得到的次优状态更加接近于十个条件都得到满足的帕累托最优状态。次优理论的政策含义是:①否定了完全竞争模型作为微观经济政策的基础;②当经济中出现市场失灵时,并不应当尽量满足帕累托最优要求的条件,而是应该依照某些福利目标来设计适宜的政策。
二、综合分析题
9. 假设实际货币总需求出现下降,即实际货币总需求函数(曲线)向左移动。试分析实际货币总需求下降对汇率、利率和价格水平的短期影响和长期影响。
【答案】实际货币需求减少与名义货币供应増加具有同样的效应。实际货币总需求下降,即实际货币需求曲线向左移,如图所示,
从移到
图实际货币总需求下降对汇率、利率和价格的短期和长期影响
(1)短期影响:如果是暂时性的实际货币需求减少,则不会影响到本币预期收益率。但会使利率降低,导致本币贬值。因此最后的均衡汇率会是
比例上升,导致实际货币供给量减少,
由(
国资产的本币预期收益率提高(曲线
从
),利率恢复到实际货币需求量减)。其长期动态调整过程为
:(2)长期影响:长期来看,价格是具有充分弹性,随着实际货币需求量的减少,价格水平同)到(移
到 少前的水平;同时,由于持续性的实际货币需求减少在外汇市场上产生本币贬值的预期,导致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