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958管理学原理考研冲刺密押卷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管理
【答案】管理是指为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个人发展和社会责任,运用管理职能进行协调的过程。其具体内涵包括:
①管理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管理的目的首先是为了通过群体的力量实现组织目标。另外也要十分关注实现组织中每个人的发展和实现组织的社会责任。
②管理应当是有效的。有效性是指小仅要正确地做事,并且要力争做正确的事。
③管理的本质是协调。协调包括:一是组织内部各种有形和无形资源之间的协调,使其组成一个有机整体,生成强大的竞争能力; 二是组织与外部环境的协调。
④协调是运用各种管理职能的过程。协调的有效进行所要运用的,在管理学范畴内就是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管理职能的过程。
2. 概念技能
【答案】概念技能是指产生新想法并加以处理,以及将关系抽象化的思维能力。概念技能对于高层管理者最重要,对于中层管理者较重要,对于基层管理者较为不重要。概念技能是企业高层管理者必须具备的技能。具有概念技能的管理者往往把组织视作一个整体,并且了解组织各个部分的相互关系,了解组织内部各部分是怎样相互作用的,能预见组织在社区中所起的社会的、政治的和经济的作用,知道自己所属部门在组织中的地位和作用。管理者所处的层次越高,其面临的问题越复杂,越无先例可循,就越需要概念技能。很强的概念技能为管理者识别问题的存在、拟订可供选择的解决方案、挑选最好的方案并付诸实施提供了便利。
3. 情感式沟通
【答案】情感式沟通是按照功能划分沟通类别的一种,与工具式沟通相对存在。情感式沟通是指沟通双方就各自的感受进行交流,进而获得对方在精神上的同情、谅解和支持,最终达到改善彼此之间关系的目的,其特点是间接委婉、生动感人、相对个性化。
4. 分权与集权
【答案】集权和分权是企业经营管理权限的分配方式。集权是把企业经营管理权限较多集中在企业上层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特点有:①经营决策权大多数集中十高层领导,中下层只有日常的业务决策权限; ②对下级的控制较多,如下级的决策要经过上级的审核; ③统一经营。对于与外界发生关系的经营活动,如市场开发、产品开发、供销关系等,大多由上级控制; ④统一核算。财务活动
一般由上级管理。集权的优点是:有利于集中领导,协调各部门之间的活动; 有利于管理工作实行专业化,提高工作效率。
分权是把企业经营管理权限适当分散在企业中下层的一种组织形式,其特点有:①中下层有较多的决策权; ②上级的控制较少,往往以完成规定的目标为限; ③在统一规划下可以独立经营; ④实行独立核算,有一定的则务收支权力。集权和分权在组织系统中是一对相对的概念,绝对的集权意味着组织中的全部权力集中在一个主管手里,组织活动的所有决策均由主管作出,主管直接面对所有的实施执行者,没有任何中间管理人员,没有任何中层管理机构。而绝对的分权则意味着全部权力分散在各个管理部门,甚至分散到各个执行、操作者手中,没有任何集中的权力,因此主管的职位显然是多余的,一个统一的组织也不复存在。在现代社会中的组织,可能是集权的成分多一点,也可能是分权的成分多一点,具体程度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
5. 信息
【答案】信息是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后的结果。信息被用来反映客观事物的规律,从而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但信息和数据的区别不是绝对的。
信息的生成过程如图所示。
图 从数据转化为信息的过程
信息具有如下特征:
(1)价值的不确定性;
(2)内容的可干扰性;
(3)形式和内容的更替性。
二、简答题
6. 决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决策过程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案】(1)决策过程包括七个阶段:
①诊断问题,识别机会。管理者通常密切关注与其责任范围有关的各类信息,包括外部的信息和报告以及组织内的信息。实际状况和所想要状况的偏差提醒管理者潜在机会或问题的存在。
②识别目标。目标体现的是组织想要获得的结果。所想要结果的数量和质量都要明确下来,因为目标的这两个方面都最终指导决策者选择合适的行动路线。根据时间的长短,可把目标分为长、中、短期目标。长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战略决策,中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战术决策,短期目标通常用来指导组织的业务决策。无论时间的长短,目标总指导着随后的决策过程。
③拟定备选方案。一旦机会或问题被正确地识别出来,管理者就要提出达到目标和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这一步骤需要创造力和想象力,在提出备选方案时,管理者必须把其试图达到的目标牢记在心,而且要提出尽可能多的方案。
④评估备选方案。确定所拟定的各种方一案的价值或恰当性,即确定最优的方案。在评估过程中,要使用预定的决策标准以及每种方案的预期成本、收益、不确定性和风险。最后对各种方案进行排序。
⑤作出决定。最好的决定通常建立在仔细判断的基础上,所以管理者要想作出一个好的决定,必须仔细考察全部事实、确定是否可以获取足够的信息以及最终选择最好方案。
⑥选择实施战略。在方案选定以后,管理者就要制定实施方案的具体措施和步骤。做好以下工作:
a. 制定相应的具体措施,保证方案的正确实施;
b. 确保与方案有关的各种指令能被所有有关人员充分接受和彻底了解;
c. 应用目标管理方法把决策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一个执行单位和个人;
d. 建立重要的工作报告制度,以便及时了解方案进展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⑦监督和评估。决策者根据职能部门反馈的信息,及时追踪方案实施情况,对与既定目标发生部分偏离的,应采取有效措施,以确保既定口标的顺利实现; 对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原先口标确实无法实现的,则要重新寻找问题或机会,确定新的目标,重新拟定可行的方案,并进行评估、选择和实施。
(2)决策的影响因素
①环境:a. 环境的特点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 b. 对环境的习惯反应模式也影响着组织的活动选择。
②过去决策:过去的决策对目前决策的影响程度取决于过去决策与现任决策者的关系情况。如果过去的决策是由现在的决策者作出的,决策者考虑到要对自己当初的选择负责,就不会愿意对组织活动作重大调整,而倾向于将大部分资源继续投入到过去方案的实施中。相反,如果现在的决策者与过去的决策没有什么关系,重大改变就可能被其接受。
③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决策者对风险的态度会影响其对方案的选择。喜好风险的人通常会选取风险程度较高但收益也较高的行动方案; 厌恶风险的人通常会选取较安全同时收益水平也较低的行动方案。
④伦理:决策者是否重视伦理以及采用何种伦理标准会影响其对待行为或事物的态度,进而影响其决策。
⑤组织文化:组织文化会影响到组织成员对待变化的态度,进而影响到一个组织对方案的选择与实施。欢迎变化的组织文化有利于新方案的通过与实施; 而抵御变化的组织文化不利于那些对过去作重大改变的方案的通过,即使决策者费尽周折让方案勉强通过,也要在正式实施前,设法创建一种有利于变化的组织文化,增加了方案的成本。
⑥时间:美国学者威廉"R ·金和大卫·1·克里兰把决策划分为时间敏感型决策和知识敏感型决策。时间敏感型决策是指那些必须迅速作出的决策:知识敏感型决策是指那些对时间要求不高、而对质量要求较高的决策。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