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心电学技术(主管技师)题库>窦性心律失常题库

问题:

[单选,A型题] 窦性心律不齐的形成机制是()。

A . 由于窦房结不匀齐地发出激动所致
B . 由于窦房结内折返激动引起
C . 由于二度Ⅱ型窦房阻滞引起
D . 由于二度Ⅰ型窦房阻滞引起
E . 由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起

关于冬眠心肌,下列正确的是()。 严重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功能立即恢复。 严重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功能数小时、数周后可自行恢复。 慢性长期低灌注条件下,局部血流改善后,心肌细胞功能全部恢复。 慢性长期低灌注条件下,局部血流改善后,心肌细胞功能可部分或全部恢复。 以上均不对。 关于心肌顿抑,下列正确的是()。 严重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功能立即恢复。 严重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功能数小时、数周后可自行恢复。 慢性长期低灌注条件下,局部血流改善后,心肌细胞功能可立即恢复。 慢性长期低灌注条件下,局部血流改善后,心肌细胞功能数小时、数周后可自行恢复。 以上均不对。 关于心肌顿抑,下列正确的是()。 严重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功能立即恢复。 严重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细胞功能数小时、数周后可自行恢复。 慢性长期低灌注条件下,局部血流改善后,心肌细胞功能可立即恢复。 慢性长期低灌注条件下,局部血流改善后,心肌细胞功能数小时、数周后可自行恢复。 以上均不对。 窦性心律不齐指同一导联心电图上PP间距相差()。 >0.12s。 >0.14s。 >0.10s。 >0.18s。 >0.20s。 成年人窦性心动过缓通常是指心率小于()。 (220-年龄)次/分。 100次/分。 50次/分。 60次/分。 160次/分。 窦性心律不齐的形成机制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窦性心律不齐是由于窦房结不匀齐地发出激动所致,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是呼吸性窦性心律不齐及窦房结内游走性心律。前者是由于呼吸运动导致自主神经张力强弱改变引起心率变化;后者是由于窦房结内节律点游走不定引起起搏频率发生变化。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