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北京服装学院计算机信息中心904服装理论之服装学概论考研核心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成衣

【答案】成衣指近代出现的按标准号型成批量生产的成品的衣服。这是相对于在裁缝店里定做的衣服和自己家里制作的衣服而言的。现在的百货商店和服装专买店中出售的都是成衣。

2. T.P.O

【答案】T.P.O

西方人在着装时讲究T.P.O ,即Time (时间)、Place (地点)、Occasion (场合)。

①时间

时间主要指一天当中的上午、下午、晚上等具体的时间段。不同的时间段,穿着打扮要求不一样。如男装中的燕尾服和“塔克西多”就只能在下午六点以后的社交活动中穿,而不能白天穿。

②地点

地点是指穿用的环境,而且主要是指社会人文环境。如办公室、会议室等工作场所; 晚会、宴会等社交场所:旅游、避暑圣地等娱乐场所。所穿的衣服就有工作服(职业制服)、礼服和体闲服之分。

③场合

场合指具体的生活场景。比如同样是晚餐会,但由社会地位较高者主办的有重要人物出席的正式晚宴和一般的略式晚宴在规格上就大不一样,因而,出席者的穿戴也自然不同。

二、简答题

3. 举例说明服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答案】一定地域中相对固定的气候,形成了适应那种气候型的服装。如果气候发生变化,服装也不得不发生变化。这种气候的变化有两种情况:

(1)经过地质历史时期慢慢发生温暖化、寒冷化、干燥化、多湿化等变动,在地球的气候中,可以看到世界各地的气候变化的事例,在这种时候,服装也随着这种缓慢的变化而寻求适应的条件,发生相应的变迁;

(2)气候的周期性变化,如春夏秋冬四季更替,夏干冬湿、夏湿冬干等季节性变化,服装也不得不顺应这种变化而变化。

另外,当一种服装地域性移动和传播时,首先要受到气候风土条件的制约,这在服装史中屡见不鲜。

4. 什么是流行?

【答案】流行,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期间,一定数量范围的人,受某种意识的驱使,以模仿为媒介而普遍采用某种生活行动、生活方式或观念意识时所形成的社会现象。

流行的内容相当广泛,不仅服装、建筑、日常用品、音乐、舞蹈、体育运动等人类实际生活领域有流行,而且人类的思想观念、宗教信仰等意识形态领域也存在流行。不过,一般人们所说的流行,大多指服饰的流行

5. 从人类的装身方法谈服装的物质性和精神性。

【答案】(1)服装的物质性,具体表现为人类作为生物体生存时,对应于外界自然环境和自身的生理现象的各种实用性和科学性。这是人类在长期与所处自然环境的生存斗争中不断积累经验而逐渐形成的,因此也决定了世界各地服装的地域性造型特色和性格。这也是服装这种状态能够成立的基础和赖以存在的依据。

(2)服装的精神性,即其社会性作用。人作为集团生活成员的“社会人”,要与人交往,要向同类显示自己的地位、身份和能力,要向异性炫耀自己的魅力,向敌手显示威严。与服装的物质性那种保存生物个体的“内向性”相反,服装的精神性表现出一种强烈的“外向性”特征,即穿给别人看的,具体表现为服装的装饰性和象征性。

①服装的装饰性来源于人类追求美的心理——审美意识。

人类的装身方法

a. 裸态装身:即用各种方法直接对人的肉体进行装饰。其方法又可分为彩色画身、文身和身体变形三种。

第一,彩色画身。指用各种矿物质的颜料或植物颜料拌上油直接涂抹在肉体上;

第二,文身。分为刺痕文身和瘫痕文身,刺痕文身一般多出现在肤色较浅的人种身上,是用针一样的尖锐工具刺扎肉体,让颜料通过伤口渗入皮下组织,从而永久固定在人体上。癖痕文身则多用于肤色较深的人种,方法更加残酷,是用燧石、贝壳等原始的刀具把皮肤割破,待伤口愈合结疤后,由这些朦起的疤痕组成永久的图案;

第三,身体变形。有把头骨变长的,有把颈部变长的,把腰勒细的,把脚缠小的,还有在鼻、耳和口唇上穿孔的,把眉毛剃掉、把牙齿打掉或涂黑的等等。

一般认为,裸态装身是原始民族或人类的低文化阶段的主要装身形式,其实在现代文明人的装身活动中也仍然保留着这种形式,如现代人的化妆术,美容术中的文眉、文眼线、穿耳眼以及剃须、留须、作各种发型等就是直接对肉体进行加工的裸态装身行为。

b. 覆盖装身

覆盖装身是指用人类肉体以外的物体来包裹、装饰自身的装身方式,原始阶段的人类多用植物的枝叶、花果,动物的毛皮、牙齿、骨头、贝壳,及石等天然材料来装身,而文明人则多用各种自己种植、生产加下出来的人造物来装身,这终人造物就是现在我们穿戴的各种衣物和服饰品。

②服装的象征性指人类在集团生活中,在对他意识的驱使下,通过着装行为向他人表明自己

的身份、地位、教养、意志、主张、感情、个性和嗜好等社会内容的特性。

a. 原始人的诸多装身行为,除了满足人们对美的表现欲望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心理因素,即对这种装身效果所产生的象征意义的追求。在与大自然的生存斗争中,人们向往超自然的力量,许多装身行为就是原始图腾崇拜的形象性设释; 人们敬慕勇武者,那些兽牙、羽毛、威武的戎装就是勇士们功绩的象征物; 人们憧憬优越的地位,服装便被用来明确着装者的社会所属。

b. 服装的象征作用突出地表现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那森严的服饰制度上,王公贵族、各级官吏、庶民百姓的穿衣戴帽都有严格的规定,不许越雷池一步,否则将有杀身之罪。如我国历代帝王在祭祀等重要礼仪场合穿用的冕服上绣有明确象征意义的“十二章”图案。

c. 我国历代的官服也通过色彩和纹饰明确地象征其地位和权势,如明清的官服。

d. 人们通过服装的象征、标识作用把个人的主观感情传达给他人,如以比对方谦逊、让步的外观来表示尊崇、恭顺、服从的态度; 以与他人协调、类似的外观来表示友好、和睦、协作和顺应的态度; 以傲慢、尊大和颓废、挑战性的外观来表示威胁、压迫和抵抗、叛逆的情绪。

e. 服装的象征、标识性作用在各种制服中表现的尤为突出。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可以说制服是社会集团公之于众的形态性象征物。一定的社会集团或社会阶层,为了维护其社会地位,确保其社会利益,首先要区别于其他社会集团,树立其鲜明的社会形象,如封建社会的朝服、官服、公服、军服、僧侣服就发挥着这样的社会作用,这是制服产生和形成的社会依据。现代的军装、警服、各种团体服、学生服、厂服、饭店职员的工作服等制服也都同样起着社会集团之间的区别作用。

6. 为什么说羞耻说是最站不住脚的学说?

【答案】人类的裸体形态从性质上可区分为两种:即人类穿衣以前的裸态和人类穿衣以后再脱下衣服时的裸态,前者与其他动物一样,肉体与生俱来,实际上对于当时的人类来讲,根本没有“裸体”的概念,故在这里称其为“自然裸态”; 后者因以脱衣这个动作为前提,故称作“脱衣裸态”。很显然,所谓羞耻心,对于从未有过穿衣经验的自然裸态的原始人类来讲是不存在的,只有到了人类有了穿衣经验并形成了某种社会规范以后,再脱下衣物时,才会产生羞耻心,也就是说,羞耻心并非人类穿衣的起因和动机,而是人类穿衣后的结果。因此,羞耻说是站不住脚的一种学说。

7. 举例说明服装有哪些机能。

【答案】(1)防护机能

①服装具有适应气候机能,可以防寒、防暑。天气寒冷的时候人们会穿透气性差、层数较多的衣服; 天气炎热的时候人们会穿透气性较好的衣服。

②服装可以防风防雨等。如风沙过大,人们可以穿风衣,戴帽子; 下雨的时候穿雨衣。

(2)适应机能

①适应运动需要:在日常生活中,运动着的人穿用各种衣物,一般首先要求这些衣物不阻碍人的各种动作,而且还要发挥出协助人们的各种生活行动,提高效率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