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32岁,教师,江西上饶人,因“发热10+d”来诊。10d前患者开始出现发热,体温37.2~39.6℃,伴畏寒、乏力、头晕,热退后头晕消失。在当地医院应用头孢曲松、利巴韦林(病毒唑)治疗无效。有乙型病毒性肝炎肝硬化病史1年余,拉米夫定治疗6个月。近1年余未曾出外旅游。查体:T38.3℃;皮肤、巩膜中度黄染,口腔未见白斑,颈软,未见肝掌、蜘蛛痣,全身淋巴结未及肿大;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反跳痛,肝未及,脾肋下1.5cm,移动性浊音(+);双下肢无水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布鲁津斯基征(-),克尼格征(-),病理反射未引出。肝功能:Alb23.1g/L,Glob36.6g/L,ALT43U/L,AST63U/L,CHE812U/L,TBil81μmol/L,DBil41μmol/L,γ-GT47U/L,PT26.4s;HBV-DNA:低于检测限;乙型肝炎五项:HBsAg(+)、HBeAg(+)和HBcAb(+),余阴性。初步考虑发热的原因是() A.腹腔内一般细菌感染。 B.药物热。 C.肿瘤性发热。 D.结核病。 E.伤寒。 F.肝硬化。
关于食管腐蚀伤急性期中和剂的应用,不正确的是() 应在伤后立即服用。 对于碱性腐蚀剂,可用食醋中和。 对于碱性腐蚀剂,可用橘汁或柠檬汁中和。 对于酸性腐蚀剂,可用苏打水中和。 对于酸性腐蚀剂,可用氢氧化铝凝胶中和。
《食品安全法》不适用于() 食品。 食品添加剂。 食品容器。 食品包装材料。 药品。
卫生行政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时,有权采取的措施是()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 封存有关资料和产品。 查封违法使用的设备。 对违法生产的现场进行封锁。 对有关责任人进行拘役。
特应性个体初次接触变应原时,变应原刺激机体产生的IgE抗体的结合部位是() 鼻黏膜浅层和表面的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细胞膜上。 鼻黏膜深层肥大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细胞膜上。 鼻黏膜浅层和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细胞膜上。 鼻黏膜深层的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的细胞质上。 鼻黏膜浅层和表面的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的细胞膜上。
桡神经阻滞成功后应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