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纤维蛋白(原)降解机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Fg在PLG作用下产生的降解产物称为FgDP。 FgDP包括X、Y、D、E、Bβ1-42等。 FgDP有特异性产物D-二聚体。 Fb形成的降解产物是X、Y、D、E、Bβ1-42等。 Fb的降解产物还包括Aα链的附属物(碎片A、B、C、H)。
降低脑出血患者的颅内压,常用的脱水药包括() 甘露醇。 螺内酯。 甘油果糖。 呋塞米。 高糖溶液。
患者女,58岁,因“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IgG型并治疗后3年,骨痛15天”来诊。既往以硼替佐米(万珂)为基础的方案进行诱导治疗及巩固治疗,并行沙利度胺维持治疗,最佳疗效是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目前停药11个月。查体:体温36.5℃,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右侧第5~7前肋压痛,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6次/分,律齐,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活跃,双下肢轻度压凹性水肿。如果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后进展,错误的治疗是() 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进行再诱导治疗。 诱导治疗后尽早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参加临床试验。 寻找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和供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硼替佐米联合雷利度胺、地塞米松再诱导治疗。
局部麻醉药对心血管系统的不良反应不包括() 负性肌力。 负性传导。 缩短不应期。 扩张血管。 休克。
免疫细胞产生、增殖、分化、成熟的场所是() 胸腺和淋巴结。 骨髓和淋巴结。 骨髓和胸腺。 胸腺和脾。 骨髓和脾。
患儿女性,5岁,发热、咽痛1天后出疹就医。查体:体温39.5℃,颜面潮红,口周苍白圈,咽喉红肿,咽部可见脓性分泌物和假膜形成,颈部、躯干、四肢见弥漫性红疹,高出皮肤,扪之粗糙,压之褪色,有痒感,疹间无正常皮肤。患儿初步诊断为猩红热。对早期明确诊断有帮助的实验室检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