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儿女性,5岁,发热、咽痛1天后出疹就医。查体:体温39.5℃,颜面潮红,口周苍白圈,咽喉红肿,咽部可见脓性分泌物和假膜形成,颈部、躯干、四肢见弥漫性红疹,高出皮肤,扪之粗糙,压之褪色,有痒感,疹间无正常皮肤。患儿初步诊断为猩红热。该患儿目前的治疗与护理措施是() 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 青霉素是治疗猩红热的首选药物,能预防急性肾小球肾炎和急性风湿热,治疗越早效果越好。 青霉素过敏者、严重感染时用广谱抗生素。 抗生素治疗疗程至少10天。 高热时物理降温,必要时应用退烧药。 鼓励患儿多饮水或用温盐水漱口。 用沐浴露清洗皮肤,避免用肥皂。
肠杆菌科中,表面抗原是()。 A.O抗原。 B.H抗原。 C.K抗原。 D.以上都是。 E.以上都不是。
易出现骨缺血坏死的骨折类型是() 肱骨干骨折。 股骨干骨折。 股骨颈骨折。 腕舟骨骨折。 桡骨下端骨折。
患者女,58岁,因“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IgG型并治疗后3年,骨痛15天”来诊。既往以硼替佐米(万珂)为基础的方案进行诱导治疗及巩固治疗,并行沙利度胺维持治疗,最佳疗效是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目前停药11个月。查体:体温36.5℃,脉搏86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90/60mmHg(1mmHg=0.133kPa)。右侧第5~7前肋压痛,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6次/分,律齐,杂音(-),腹软,肝、脾肋下未及,肠鸣音活跃,双下肢轻度压凹性水肿。如果确诊为多发性骨髓瘤治疗后进展,错误的治疗是() 以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方案进行再诱导治疗。 诱导治疗后尽早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参加临床试验。 寻找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相和供者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硼替佐米联合雷利度胺、地塞米松再诱导治疗。
患者女,49岁,因“左踝关节扭伤1个月”来诊。患者1个月前下楼梯时左踝关节扭伤,红、肿、痛,左脚不能踏地,经手法复位后,疼痛明显缓解。刻下:与健侧比较,患踝未发现明显肿胀,外踝前下方压痛点,活动欠佳;踝关节活动时,有较明显的牵掣感;不能久行,有无力感。舌质淡,苔薄,脉弦。本病的病因病机包括() 外伤。 正气虚损。 气滞血瘀。 属经筋病变。 属经脉病变。 风寒侵袭。 风热阻滞经脉。
有关纤维蛋白(原)降解机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