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已有研究显示,自我接纳作为个体基本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形成客观自我的前提、自尊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自我意识研究的重要领域之一。同时自我和谐是个体适应客观环境而进行自我调节的过程,是心理健康的关键指标。本文在总结以往研究的基础之上,对自我接纳和自我和谐的概念、理论、测量方法及自我接纳和自我和谐的实证研究进行梳理。调查了442名北京市中学生,采用自我接纳问卷和自我和谐量表为研究工具,对中学生的自我接纳和自我和谐的基本状况进行调查,同时研讨了自我接纳和自我和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
(1)自我接纳在年级和是否独生子女上差异显著:独生子女的自我接纳水平要高于非独生子女。高中生在自我接纳维度上好于初中生,初中生在自我评价维度上好于高中生。
(2)自我和谐的自我灵活性维度在年级上有显著差异,初中生的自我灵活性要好于高中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维度在是否是独生子女上有显著差异,独生子女的自我与经验不和谐程度高于非独生子女。
(3)自我接纳与自我与经验的和谐性呈正相关,同时与自我刻板性和自我和谐总均分呈负相关。自我评价与自我与经验不和谐性呈负相关,与自我和谐的灵活性呈正相关,与自我和谐的总均分呈现负相关。
(4)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是自我和谐总均分的有效预测变量。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