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修改作文是语文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语文老师都知道,日常作文教学中,学生写的不少,教师改的不少,但作文水平非但没有提升,反而出现了学生越来越讨厌,越来越害怕作文的现象。教师的批改精益求精,修改作文成了老师的专利,学生却只关注得分高低,看到评语也不再重新修改。浪费了师生大量的时间精力,却“徒劳无功”。长此以往,便会助长学生不重视作文质量,只关注自身成绩的懒惰习惯。
许多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也喜欢用自己的标准去评判学生的作文,使得学生的写作个性难以发挥,长时间的应试写作,使学生的写作激情逐渐消磨,作文越来越流于形式。高考大纲要求高考作文要情感真挚,内容真实,试问只按照教师的个人标准写出来的作文,如何能达到这样的水平呢?教师“独改作文”的气势就是对学生个性的扼杀,对学生权利的侵害。
因此只有让学生认识到自主修改作文习惯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先引导后主动”养成自主修改的习惯,才能从中获得写作的要领,获得修改作文的方法,一举两得。《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作文教学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中,取长补短,促进相互了解和合作,共同提高写作水平。”面对当下作文教学的实际问题,考虑到学生个性的发展,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终身受用的作文修改习惯迫在眉睫。
基于此,笔者旨在实践工作中探索、总结培养高中生作文修改习惯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以及更具实践操作性的实施方案,从而提高高中生写作水平。在此过程中既要讲究方法,也要讲究具体的学情。
本研究从高中作文的现状出发,分析了高中作文修改中存在的问题以及高中学生不爱写作文的原因。进而阐述新课标对高中生在作文修改能力方面的要求,提出培养高中生作文修改应该由学生自己来完成。本研究主要是对高中生作文修改习惯培养方法的论述,主要针对高中生不爱写作文的原因,继而提出培养学生自主修改作文的原则:①改变“一师独改”的传统观念;②掌握统一的修改符号;③明确作文修改的内容;④由教师示范指导;⑤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
对高中生进行作文修改习惯培养主要通过教师示范修改、师生互动修改、学生互动相修改和教师总结评价等途径完成,并配合以下几方面的实践操作:①课堂是实践高中生作文修改习惯培养的主阵地,应将作文教学与课文讲解结合;②写作本身就是一种修改。修改习惯的培养除了要在课堂上贯穿始终,还要在课堂之外养成多写多练的习惯。③生活中处处都是语文,处处都可以成为作文素材,课余活动的安排,也可以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
关键词:高中作文,自主修改,习惯培养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