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山西财经大学农业经济管理877农业经济学考研复试题库

  摘要

一、简答题

1. 了解近代合作社思想的代表人物及基本观点。

【答案】(1)以蒲鲁东为代表的无政府合作社思想

①作为政治的国家应该取消,它的任务只是评价经济关系公平合理;

②要废除以特权和垄断造成的不平等,建立以劳动为根据的公平交换,使个人和家庭获得全部劳动果实;

③要建立交换银行,实行按生产产品的劳动时间进行以物易物的交换,在交换银行之下附设两个会,一个办理生产,一个办理消费,两会联合办公,一方面按照相互帮助的原则组织生产团体满足需求,一方面组织原料供应和制成品消费者。

(2)以路易·勃朗和斐迪南·拉萨尔为代表的国家社会主义合作社思想

路易·勃朗著有《劳动组织论》,主张建立大规模的生产合作,认为这种生产合作组织是从资本家的压迫下救出劳动者的好办法; 劳动者虽有组织生产合作的能力,却没有与资本家对抗的财力,因而必须请求政府拨专款进行建设。

斐迪南·拉萨尔认为,只有组织生产合作社,使劳动者自身成为办社的企业家,才有助于劳动者的解放。

(3)以威廉·金为代表的基督教社会主义的合作社思想

威廉·金认为合作社是推翻资本主义和破除工资制度的有力工具,劳动、资本和知识二者看作是合作社的三大要素,主张拥有劳动力的劳动者阶级要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办合作社。

(4)以季特为代表的尼姆学派的合作社思想

①社会的改造需要合作而无需革命,主张建立消费合作社;

②消费是日的,一切经济组织日标全在消费,生产不过是手段;

③在组织完善的制度里,生产应该为消费服务;

④不主张废除私有则产制,但反对资本主义经营方式;

⑤在农业方面,主张耕者有其田;

⑥在工业方面,主张借合作社力量把财产变成集团公有。

2. 试分析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

【答案】改革开放后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原因包括:

(1)制度激励

家庭承包制改革大大拓展了农业经营主体的行为选择空间,有效地培育了农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促使人们有效地将资源配置到生产性活动中。经营体制改革确立了农民独立的商品生产者地位,为农业产业结构的转变奠立了制度基础和前提条件。

(2)政策优化

①国家对农业的计划管理手段不断减少,使农民可以根据自己所拥有的自然经济条件和各种农产品的比较利益大小,安排农业生产;

②国家的农业政策逐步转变为对农业的宏观控制,特别是转变为对农业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同时对农民不合理的经营行为进行阻止和引导;

③国家建立了优势农产品产业带或产业区,在农产品贸易自山化不断推进的情况下,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对竞争力和战略地位不同的农产品采取不同的对外开放政策。

(3)市场诱导与需求拉动

①农产品价格的变化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风向标,各种农产品直接需求和间接需求的变动成为农民关注的重点,需求拉动成为农业产业结构变动的基本力量;

②农民实行专业化生产、区域化经营,通过经营组织力一式的现代化来提高农产品的供给绩效。

(4)科技支撑

科技兴农促使中国农业由资源型向科技型转化,有效地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粮食育种、栽培技术、畜禽育种、饲料加工和饲养技术、各种常规和高新农业技术的推广和运用提高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资源的配置效率。

3. 农业发展分成哪三个阶段? 它们的基本含义是什么?

【答案】农业发展可分成原始农业、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1)原始农业是从新石器时代到铁器工具出现以前的农业,其基本特征是以石器、棍棒为生产工具,以传统的直接经验为生产技术,只能够利用自然而不能改造自然,只是从土地上掠夺物质和能量,没有物质和能量的人为循环。

(2)传统农业是指开始十石器时代末期和铁器时代初期,并且在发达国家一直延续到18世纪60年代的一种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传统农业是在原始采集农业和游猎农业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人类进入定居时代后所发展起来的第一个产业部门。

(3)现代农业是从资本主义产业革命到20世纪初,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的农业。基本特点是物质和能量开放式循环,从农业以外投放大量的能量和物质,因而加速了农业生产的发展。现代农业是人类第一次在农业生产和经营中人规模自觉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农业机械的结果,是广泛采用以机械、化学和生物技术群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的农业,同时,它又是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

4. 农业资金的内涵与特性是什么?

【答案】(1)农业资金的含义

广义的农业资金是指国家、农户或社会其他部门投入农业领域的各种货币资金、实物资本和无形资产,以及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的各种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和其他资产的总和。

狭义的农业资金是指社会各投资主体投入农业的各种货币资金。

(2)农业资金的运动特点

①农业中资金的周转期长,周转速度慢

由于农业生产受动植物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的限制,农业中资金的周转速度要比工业中资金的周转速度慢得多。

②农业中资金的运动具有很强的季节性

由于农业生产一般都有很强的季节性,因而农业中资金的运动也具有很强的季节性。农业资金在投放和回收的时间上很不平衡,而且投放与回收时间不一致。

③农业中资金利用的效益有很大的不稳定性

农业生产不仅受市场变化的影响,还受自然条件变化和年成丰歉的很大影响,农业资金利用的效益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风险性。

④农业资金在循环周转过程中不完全通过流通过程

农产品既是农业生产过程的最终产品,又是重新加入再生产过程的生产资料,并且有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的双重用途。这部分农产品可能留作农户自身消费,而不经过流通转化为货币。

⑤农业资金的低收益性和效益的外部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农业贸易条件不断恶化,农业的比较效益逐渐下降。农业具有多功能性,对农业的投资不仅会产生经济效益,还会产生社会和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可以通过市场和价格机制转变为投资者所有,而社会和生态效益却具有外部性,对此市场和价格机制失灵。

5. 按功能性来划分,农业财政资金有哪些类别?

【答案】按功能性来划分,农业则政资金有以下类别:

(1)农业公共性财政资金

农业公共性财政资金是指国家财政对农业纯公共设施、公共服务等公共产品生产、管理和维护力面的投入。

农业公共性财政资金投入的政策取向是由中央和地方政府财政全额无偿支付纯农业公共产品的支出,主要包括农业公共设施费支付政策和农业公共事业服务费支付政策。这一部分的财政支出在长期中是相对稳定的。

(2)农业调控性财政资金

农业调控性财政支出是指用于农业结构调整、引导农户行为、缓冲市场冲击等农业宏观调控方面的财政支出。

农业宏观调控性财政支出的政策取向是财政补贴和设立稳定基金。

(3)农业保护性财政资金

农业保护性财政资金是指用于对农业产业进行支持和保护的财政支出,它体现了公平的原则。 对农业进行支持和保护是由农业的外部性和弱质性决定的。农业保护性投入的政策取向是对农业进行保护性补贴和一定数额的转移支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