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唐代党项与中央关系研究—以夏州政权建立前为主

关键词:党项;内迁;农耕经济

  摘要


摘  要

从唐初党项内迁到唐末夏州拓跋政权建立的两百年历史中,党项与唐王朝之间时而争战,时而和睦,二者之间的关系也由吐蕃的强盛变得十分微妙。在这段时期内,唐朝“夷夏一家”的观念,大大冲淡了以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民族观,积极主动招抚接纳党项,党项首领纷纷归附唐朝。早期党项羌积极向东部发展,归附唐朝,既表明了他们向往中原的文明生活,又显示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同时,它也为唐代党项羌的大迁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党项归附唐朝前后,吐蕃势力迅速崛起,北上灭掉吐谷浑,许多党项居地也被攻占,在紧要关头,党项在唐朝支持下,从西南的青藏高原迁往西北的黄土高原,这是党项第一次大迁徙;“安史之乱”后,吐蕃乘机进入河西陇右,并和党项联合寇扰,为了切断和吐蕃的联系,唐朝把党项拓跋等部从黄土高原的庆州迁往鄂尔多斯高原银、夏等州境内。党项内迁之初,与唐朝相安无事的。到了唐朝后期,由于边将的暴虐和党项贵族首领的贪婪,引发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反抗斗争,最终迫使唐王朝调整对党项的政策,从以往一味的动用武装力量进行回击和镇压,到采取积极的安抚政策,选派干练明达的边将。

内迁党项社会经济的发展,首先,有一个相对优越的地理环境。党项相继迁居陇右庆州及黄河大套内鄂尔多斯高原的自然环境,比其在青藏高原优越许多,从畜牧方面来说,这里有大量闲田旷土,湖泊草场,降雨量较丰富,宜于发展马牛羊驼牧养和旱作农业种植,因此,党项进入这一地区后,无论是传统的畜牧业还是新学会的农业,都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其次,受先进的汉文明的影响,党项迁居的陇右庆州和黄河大套内的鄂尔多斯高原,自秦汉以来就有中原王朝在这里屯田实边,发展农业,党项人迁居后,汉族先进的生产技术、农田水利灌溉系统、生产工具,对党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其三,唐帝国采取比较切合实际的羁縻政策,授予部落首领都督、刺史之类的头衔,划拨沿边闲田旷土,默许党项进入六胡州农作区,贷给籽种、牛具,鼓励垦荒耕田。在对外交换中,除禁止刀剑弓弩等兵器交换外,其他生活日用品的交换是自由和畅通的。所有这些,推动了内迁党项逐渐走向向封建文明和经济社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