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本文从高等教育质量入手,以经济学的视角探讨提高高校组织效率的关键和方法。高等教育是一种准公共物品,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大学办学和管理效率,不仅是高校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受教育者和社会利益的体现。随着高等院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生师比不断提高,而另一方面居民负担的教育成本也随学费的上涨而增加了,政府和社会对科研和高等教育事业的投入也扩大了许多倍,高投入与低产出之间的矛盾决定了组织效率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根据教育活动和教师工作的特点,首先建立了教师激励决策模型,它是教师在时间预算约束和收入预算约束的条件下最大化教育产出的优化问题。模型的结果证明,只有在教师投身于科研和教学的工作时间保持一定的比例时,才能最大化其教育成果。这个比例表明了一位教师在两项工作时间分配上的最优组合点,这一比例是由该位教师对科研和教学两项工作的效用认识决定的,如果激励机制引导教师形成的时间分配组合远离了这一最优点,那么势必影响生产的效率,即教育成果的质量和数量。更进一步地,考虑教学过程的特殊性和一个特殊的生产过程参与者——学生,建立了一个博弈模型来讨论两者的相机决策对教育成果产出的影响。通过分析发现,学生的努力程度是影响教师是否努力的一项非常重要甚至决定性的因素,但是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复杂的利益关系,单纯的对学生或教师的奖励或惩罚都不能解决两者的合作激励问题,因此,需要在其间建立好协调机制,规避其中的委托人风险和代理人风险。基于这些分析和讨论,本文对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岗位评级中增强对专任教学岗的激励力度;通过奖学金制度、学科竞赛和课题机制等增强对学生的激励;建立和完善一套包括教学评估在内的具有中立性和权威性的高等教育评估体系,鼓励非官方评估机构的发展等等。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