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组织惯例多主体建模与仿真及其在适应性企业中的应用研究

关键词:组织惯例; 复杂适应系统; NK模型; 多主体建模与仿真; 演化博弈论; 适应性企业

  摘要


组织惯例是指包含有多重个体参与者在内的、一种“具有重复性、可识别性和相互依赖性的交互行为模式”。作为组织和经济变迁研究中的重要分析单元,组织惯例被认为是构成组织行为的基本要素,在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组织能力的形成与演化以及组织的变革和经济变迁等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尽管人们在对组织惯例的理解方面已经取得很大进展,但是截至目前,有关这一概念的潜在微观基础或者说其微观层次上的根源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足够地关注。

围绕这一研究课题,本论文遵照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原理,提出可以将组织惯例看作是由众多个体参与者主体以及由它们所聚集而成的参与者群体和组织环境(包括人工制品)交互作用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群体智能的复杂适应系统。在此基础上,本论文基于微观机理上的系统阐述,从个体参与者的视角对组织惯例及其演化的机理、过程和规律进行仿真和建模分析,并围绕适应性企业的设计问题展开了应用上的初步探讨。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及相关的成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基于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原理,通过建立组织惯例系统和复杂适应系统两者之间概念术语上的映射关系,对组织惯例系统的复杂适应性特征进行分析。从个体参与者的视角,提出对组织惯例系统进行研究的一般框架和总体分析模型,以个体参与者的交互活动作为研究的起点,将组织惯例的形式面、执行面和人工制品这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有机地统一起来。在此基础上,给出组织惯例系统及其演化的机理和过程的微观解释,认为参与者的个体认知以及由此所产生的个体习惯是构成组织惯例的微观基础,它们通过共同知识和组织记忆的形成作用于宏观层次上的惯例,并进而通过个体参与者之间的模仿及组织学习等方式来影响组织惯例的具体演化过程。

(2)通过对组织惯例系统中的个体参与者所处复杂网络环境的特征描述,将组织惯例系统置于复杂网络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研究,基于适应度景观理论构建了组织惯例系统的NK模型。根据这一概念模型,提出组织任务的重复性执行是惯例在组织层次上得以涌现的基本前提条件,而由于绩效上的反馈而最终形成的个体参与者及参与者群体行为的自我强化则是决定组织惯例涌现的重要保障因素。

(3)引入多主体仿真的技术和方法,基于Swarm仿真平台对组织惯例系统的NK模型进行多主体仿真设计与实现。综合对仿真输出结果的分析,探讨了个体参与者之间行为互动所形成的复杂网络拓扑关系、由于个体参与者的记忆能力所导致的惯性、组织任务的要素复杂性、个体参与者的跨组织流动、个体参与者的异质性特征及其在完成组织任务过程中的即兴地发挥等因素对组织惯例演化过程的作用和影响。

(4)针对由管理层精心设计并实施的组织惯例系统,通过引入演化博弈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提出可以将其看作是由分别隶属于不同群体的多个个体参与者行为互动所形成的一种“演化稳定状态”;而惯例的演化则是由于个体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影响或者环境条件的改变等原因,所发生的从某一演化稳定状态向另一演化稳定状态进行转移的过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个简化的演化博弈模型,并结合数值仿真结果简要阐明了管理层在对组织惯例进行设计时必须要充分考虑的一些基本要素。

(5)通过全面地梳理和归纳组织惯例“二元性”特征及其柔性化运作的主要影响因素,系统阐述了柔性惯例在微观层次上的运作机理。以此作为研究的起点,初步建立起组织惯例网络与适应性企业两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并进行了应用案例上的分析。

本论文的主要贡献和创新点在于:

(1)将研究的视角深入到个体参与者的微观层次上,遵照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的基本思想和原理,研究提出了对组织惯例系统进行研究的一般框架和一个总体上的分析模型,为组织惯例系统及其演化的根源和动力学问题给出了微观上的解释。

(2)将研究的问题置于复杂网络的社会环境下,针对两种不同的情况,分别构建了组织惯例系统的NK模型和一个简化的演化博弈模型,藉此实现对组织惯例系统及其演化的内在机理进行数理化、形式化地刻画和描述。这在一定的意义上为应用数理的方法对组织惯例及其演化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提供了积极而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3)将研究的技术和手段扩展到计算机仿真的平台上,通过引入多主体仿真的技术方法,在一定意义上为建立组织惯例系统的“人工实验室”,借助于计算机工具对组织惯例及其演化问题开展低成本、可控性的试验研究,为借助计算机手段来分析和研究组织惯例领域中的复杂性问题,提供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

(4)将研究的应用领域推广到适应性企业设计的问题中,初步建立起组织惯例网络和适应性企业设计的内在逻辑关系,为基于组织惯例的视角来研究适应性企业的设计问题作出了初步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