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东华大学人文学院835政治学原理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国家结构形式
【答案】国家结构形式是指国家的中央权力机关与地方权力机关、整体与局部之问关系的构成方式,它是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关系在国家组织结构形式和原则上的体现。按照中央权力与地方权力的不同构成方式,国家结构形式主要可以分为:
①单一制国家,是由若干行政区域或自治区域组成的统一主权国家。
②复合制国家,是由若干独立的国家或政治实体(如共和国、州、盟、邦)等通过某种协议而组成的联合体。按照其联合程度不同,复合制国家又有联邦制和邦联制之分。
2. 参与民主制
【答案】参与民主制,也称半直接民主,是指代议民主制向完全的公民自治过渡过程中的一种政制形态。
3. 阶级
【答案】阶级是一种经济与社会现象,是基于在社会经济结构中所处的地位不同而形成的社会组织力量。马克思主义对阶级的经典定义来自列宁。阶级是一种相对封闭的、自我循环的社会组织。
4. 政治权力
【答案】政治权力,顾名思义,是特指与政治现象有关的权力。人们习惯地将权力不甚严格地划分为政治权力、社会权力、经济权力乃至文化权力,等等,而政治权力无疑是其中最为重要、也最具决定性意义的权力。按照马克思对权力的理解,权力可以划分为财产权力和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国家的权力”,政治权力统治着财产。藉是之故,一切权力的实现,最终都要取决于政治权力的斗争。政治权力具有三个基本特征:公共性,对社会产生普遍的影响; 政治权力垄断了暴力的合法使用,也就是说,政治权力是唯一可以合法地使用暴力的权力; 政治权力具有广泛性、深入性、弥散性和强制性的特点。
5. 政治态度
【答案】政治态度是指社会成员对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及其实际形态相对稳定的综合性心理反应倾向,表现为对特定政治权力、政治权利、政治制度或肯定或否定,或赞成或反对的倾向状态。
6. 总统制的中央政府
【答案】在总统制国家,行政权力集于总统一身,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国家行政机关首脑。
美国是最为典型的总统制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执政党的领袖,其主要作用表现在:
①最高立法者。总统对国会的决议享有否决权。要使总统的否决权无效,需要参、众两院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票,因此,对总统的否决进行否决的可能性极小。
②行政首脑。行政首脑的工作使总统必须与许多机构打交道。在制定全局性政策和遴选执行政策的人的过程中,总统不得不与国会各委员会的主席和主要成员、利益集团以及有关各部的官员共同行使权力。
③国防和外交政策的首脑。美国宪法把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授予总统,在外交领域,总统总是大权独揽。
7. 政权组织形式
【答案】政权组织形式表现为实现国家权力的机关以及各机关之间的关系
8. 国家元首
【答案】国家元首是一个重要的国家机构。它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
国家元首一般分为两种形式:即个体国家元首和集体国家元首。国家元首的职权主要是:公布法律; 任免国家机关中的高级官员; 召集议会,宣布戒严、大赦、紧急状态或对外宣战; 以国家最高代表身份对外交往; 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等等。
二、简答题
9. 政治权力的含义及构成要素。
【答案】(1)政治权力的含义:
政治权力是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客体的制约能力。它体现在政治主体为实现某种利益或原则的实际政治过程中。政治权利是权力在政治领域中的特殊表现,它是一种政治力量,所要实现的目的与政治相联系。政治权力是人们选择以力量对比和力量制约方式作为实现和维护自己利益要求的过程中,集聚形成一种力量,它是在特定的力量对比关系中,政治权利主体拥有对其他社会和政治力量及其他政治权力客体的制约力量。政治权力在本质上表现为特定的力量制约关系,在形式上呈现为特定的公共权力。政治权力具有主体利益性、强制约束性、专属排他性、扩张延展性、多重职能性等特性。
(2)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
政治权力的形成是政治权力的主体动员和凝聚有效政治资源的能动过程,也是政治权力主体的主观条件与客观条件有机结合的过程。政治权力的构成要素主要有:
①客观构成要素
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是指政治权力形成的过程中,外在于政治权力主体的促成因素和条件。它主要是指政治资源,但并不仅限于政治资源。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是多种多样的,其中最主要的有:
a. 生产资料的有效占有
劳动是人类社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历史前提,而生产资料则是人类劳动得以进行的必要条件,谁占有生产资料,谁就可以获得支配社会生存和发展的能力,因此,生产资料对于政治权力具有自要和根本的意义。生产资料的占有者以对于生产资料的控制和占有使得自身的力量得到极大强化,从而为自己转变为政治权力的主体创造有利条件。
b. 社会财富
社会财富的累积意味着力量的扩大,社会财富的占有意味着力量的拥有,社会财富的控制意味着力量的掌握。社会财富的占有与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密切,一般来说,这两种占有往往是同一生产过程的两极,占有生产资料常常会导致占有社会财富。
c. 暴力
作为政治权力构成要素的暴力包含三力一面的基本内容,即暴力执行者、暴力组织和暴力工具。暴力的强弱取决于暴力执行者的能力和素养、暴力组织的严密程度和运行的有效程度、暴力下具的技术水平和适用程度等因素。
除此以外,政治权力的客观构成要素还包括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所处的地理条件、有益的文化传统、有利的形势变化和时机以及政治权力客体的服从心理等。
②主观构成要素
政治权力的主观构成要素是指政治权力形成过程中,政治权力主体自身的状况和条件。主要有: a. 能力素质
政治权力主体的能力素质是其智力和体力的总和。个人的能力素质主要有知识水平、品德修养、经验阅历、性格意志、分析判断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动员能力、革新创造能力等。群体的能力素质是构成群体的成员智力和体力的总和,其主要包括群体的教育水平、心理素养、体能素质、文化传统、成就状况等。能力素质是政治权力主观构成要素中最为基本的要素,它也是使政治权力得以形成和保持的主观能动的基础。
b. 身份资格
个人的身份资格主要指个人的资历、所担任的职位、所具有的威望以及某种血缘关系或法定关系的继承资格等; 群体也有其特定的身份资格,主要有群体的社会形象、社会地位、社会政治威望和声誉等。
c. 理论与策略
理论是政治权力主体关于社会和政治基本状况的分析把握,关于自己所主张和奉行的社会政治目标、实现途径及其相关条件的宏观分析和逻辑ICJ 述; 策略是政治权力主体在具体的客观条件下强化自身力量、弱化对方力量和贯彻自己战略意图的方式。策略是政治权力在具体情况下能否形成、保持和有效运行的关键。
d. 政治组织
组织是若干个人的有机集合,组织的力量是一种大于其全体成员力量的新的力量。组织的力量取决于组织基础、组织原则、组织结构、组织文化以及组织成员的相互关系等多方面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