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石家庄经济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统计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土地与土壤
【答案】土地是指位于地球表面一定范围之内的各种物质与相关空间,它是由自然因子、生态因子、经济因子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在一定产权制度影响下,随社会生产力发展而作动态变化的自然历史综合体,
土壤是指土地综合体中极其重要的构成要素,尤其是农业土地更是如此,但是,它不能等同十土地而代替土地。
2. 土地统计调查
【答案】土地统计调查就是根据土地管理的目的和要求,采用科学的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收集关于土地、土地利用和土地权属的原始资料过程。土地统计调查是土地统计管理的初始阶段,是人们研究和认识土地资源及其利用的起点。离开了对土地利用实际状况的周密调查,认识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决然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3. 土地征用
【答案】土地征用,就是指国家为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据法律规定的程序和批准权限批准,并依法给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农民补偿后,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变为国有土地的行为。征用是一种合法地强制性行使公权力的行为,必须是建立在“公共利益”的基础上。同时,征用体现出土地权利在不同主体之间的分割与变换,必要的“征用补偿”是保障征用行为的关键。
4. 土地
【答案】土地是由地球上的生物、空气、水文、地形地貌、土壤、岩石等自然因素以及人的活动成果所组成的一个综合系统,其中各项要素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配合,共同维护土地的功能。土地不仅是一个自然综合体,还是一个社会经济综合体,同时土地也是一个历史综合体。
二、简述题
5. 土地利用预测应遵循的工作程序是什么?
【答案】土地资源利用预测研究必须遵循一定的工作程序。预测工作程序又随着预测的目的和所采用的预测方法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一般来讲,可以参考采用下列预测工作程序:
(1)确定预测目的
在开展预测工作之前要根据社会要求、一般情报资料和创造性的思考,具体确定顶测的目的
并提出预测的课题。确定土地利用预测的目的就是对预测地域内未来土地利用结构比例,各类用地、农用地和非农用地的规模,耕地面积等作出估计和推测,以指导当前土地资源管理工作和控制未来的土地利用。
(2)制订预测计划
预测计划的内容应包括预测工作组织领导,收集资料的途径和方法,预测期限(近期为1~2年,中期为3~5年,长期为5年以上)和预测范围(省、市、县等)。这当中预测期限的长短对于资料的收集和预测方法的选择影响很大。
(3)收集基础资料
基础资料的收集是做好预测工作的前提。要收集与预测目的有关的大量背景资料,包括科学技术、经济生产和社会文化等方面的资料。顶测基础资料包括纵向资料(如历年数据历史演变和现状动态等)和横向资料(如同一预测对象的各种分组数据资料、不同预测对象的同一类基础数据等)。若资料残缺不全。则可应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和抽样调查方法加以补齐补全。此外,还要收集国内同类预测的研究成果。
(4)检验现有资料
必须对已收集的资料进行分析检验; 对资料的统计指标口径、指标核算方法、统计时间、价格的计算、计量单位等逐项进行复查,若发现有不一致的地方,应当作出必要的调整和统一; 对历史资料残缺不全之处,应当设法填缺补齐,保证资料的连续性和完整性。
此外,还必须对现有资料进行科学的分析,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吸收其中各种有益的数据,在推理判断的基础上发现所预测现象的结构变化机制和内在规律性。
(5)选择预测方法
根据预测目的、占有资料、精度要求和预测费用等方面情况,选定合适的预测方法。常用预测方法有两类:
①探索性预测。即对未来事件不作具体规定,而是按照过去的发展趋势探索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如历史类比法、生长曲线、趋势外推法等;
②现范性预测。即根据社会需要和预想的目标,作为限制条件来估测实现目标的时间、途径和条件,如回归模型、网络技术、模拟方法、关连树法等。
(6)分析预测误差
预测往往同实际不符而产生预测误差。预测误差的大小决定着预测的可靠性程度。若误差大,
就需要分析误差的原因,改进预测方法和修改预测数学模型,使预测结果尽可能符合和接近实际。
6. 如何确定自然资源价格?
【答案】综合考虑自然资源价格的内在依据和外在依据,可归纳如下自然资源价格的具体理论和方法:
(1)确定自然资源的虚幻价格或影子价格的理论和方法
影子价格理论可以用来直接确定自然资源的社会价格。影子价格是以线性规划为计算方法的计算价格; 影子价格以边际生产力为基础,商品的边际成本称为影子价格。
原线性规划的“对偶规划”计算出的(广义资源投入或所费)价格,即为影子价格。影子价格大于0,表示资源稀缺; 影子价格等于0,表示资源有富余。
(2)确定自然资源的机会成本、替代价格和补偿价格的理论和方法
①自然资源机会成本的理论和方法。在费用一效益分析中,把社会费用看作是机会成本,即从社会的角度来看,费用是一种代价,由于某种决策或选择,把有限的资源用于某种用途后,就放弃了用于其他用途的机会。
②自然资源替代价格的理论和方法。任何一种小可再生或非补偿性自然资源的稀缺性都是相对的,自然资源的物质特性和性能可通过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被另一或另一些资源物质所替代,如塑料物质替代钢铁和水泥等。自然资源价格根据发现、开发和获取替代资源的费用(成本)来确定。
③自然资源补偿价格的理论和方法。人类在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时,其规模和强度大大超过了资源自身恢复的能力,欲使其继续再生、恢复和更新,就必须予以人为的或人工的协助。这种人为、人工协助的耗费称为补偿费用。其价格水平的高低,是在了解和掌握自然资源耗费的补偿上、下限的情况下而设计确定的。
(3)确定自然资源的区位价格理论和方法
自然资源的区位价格理论和方法,着重反映自然资源所处地域的区位差异,即自然资源都是存在于具体地域内的,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使其具有区域性特征,因此自然资源在被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必然产生不尽相同的区位价格。
7. 如何进行土地利用经济分析?
【答案】在进行土地利用经济分析时,应该首先明确所使用到的边际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对在生产投入中的因素建立相关的数学函数,计算这些因素的边际效果,其次就应该掌握具体的分析方法。
①认识生产因素所产生的三种报酬的变化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
生产因素所得到的报酬(或称产量)可分为三种,即总报酬、边际报酬和平均报酬(或称总产量、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
只种报酬中的边际报酬是最主要的,其他报酬的变化均受边际报酬所制约,随着边际报酬呈加速度上升,总报酬亦增加很快,由于初期的边际报酬呈加速度上升,所以总报酬亦增加很快; 边际报酬转为递减,但仍大于零,总报酬仍以减速度增加; 当边际报酬等于零,总报酬达到最大值; 当边际报酬山零变为负值时,总报酬因此由最大值渐减至零。平均报酬的变化也受到边际报酬的影响。起初边际报酬递增,平均报酬也随之递增,仅仅递增速度较缓和,当边际报酬由递增转为递减时,平均报酬仍然继续上升至相当一个时期。后来因边际报酬递减很多,平均报酬亦小得小开始递减,但递减速度仍较边际报酬为和缓,平均报酬的最高点与边际报酬相等。在此点以前,边际报酬大于平均报酬,过此点之后,边际报酬小于平均报酬。
②以固定因素(土地)为依据来分析报酬变化的各个阶段。
所谓某因素的生产力的第一阶段,即指该因素可能获得的报酬量变化在第一阶段,这是因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