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884公共政策分析之公共政策分析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问题论证

【答案】政策问题论证是指在构建政策问题过程中,围绕政策问题,通过科学于段、有针对性地证明该问题的性质的过程。政策问题的论证可分为一级论证、二级论证、功能论证和小论证。

2. 孔多塞悖论

【答案】投票循环或投票悖论是指在采用过半数规则时,投票过程的次序至关重要,不同的次序会产生不同的选择结果,各种政策方案,都有可能被通过的现象。包括:①孔多塞悖论,是指在只存在两个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是有效的; 而当面对三个或更多个的备选方案时,多数票规则便会显得不那么有效,通常会出现循环投票现象。即在多数票规则下,可能没有稳定一致的均衡结果,而是在各种选择中循环。②阿罗悖论,又称阿罗不可能定理,是指不可能存在一种社会选择机制,能够使个人偏好通过多数票规则转换为成社会偏好。

3. 混合性工具

【答案】混合性工具是指允许政府对非政府行为主体的决策进行不同程度的干预,但最终仍由私人做出决策的实现政策目标的手段。该工具结合了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工具的特征,在某种程度上,这类政策工具兼备自愿性工具和强制性下具的优点。主要包括四种形式:信息与规劝、产权拍卖、补贴、税收与使用者付费。

4. 政治动员型

【答案】政治动员型是指具有权威作用的政治领导人主动提出其政策意向,并使其进入政府议程。政治动员型以政府议程为基点,以公众议程为对象,其目标在于寻求社会公众的理解和支持,以及政策方案的顺利执行。该模型通常出现在不太民主的社会中。在那里,政府及其核心决策者具有超强的权威,在建立政策议程的过程中,权力精英的“内输入”现象相对明显。

5. 公共政策问题

【答案】公共政策问题,是指基于特定的社会问题,由政府列入政策议程并采取行动,通过公共行为希望实现或解决的问题。

(1)公共政策问题的基本内涵

①社会客观现象或问题情境。政策问题来源于社会期望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差距。

②对上述问题的察觉与认同。只有上述现象或问题己为大多数公众所察觉,潜在的社会问题

才能变成现实的政策问题。

③价值、利益与规范的冲突。冲突激烈到一定程度,就会引起决策当局的重视与行动,此时社会问题就转变为政策问题。

④团体的活动与力量。在现代社会,人们只有加入一定的团体或组织,以团体或组织的力量和行动才有可能影响政府决策部门。

⑤政府的必要行动。作为公共利益的代表者和决策权力的行使者,政府认同社会问题并使其成为政策问题有两个基本条件:

a. 政府不能包揽一切社会问题的治理,有些社会问题需要靠市场交换机制或社会自治机制来解决;

b. 属于政府能力范围内的事务,有些社会问题虽然属于政府职能范围内的事务,但政府受财力、精力等治理能力的限制,也可能会消极对待某些社会问题。

(2)公共政策问题的特征

①政策问题的关联性。政策问题并非是单独存在的孤立实体,事实上,某一领域的政策问题,往往会影响到其他领域的政策问题,不同领域的政策问题是相互关联着的。

②政策问题的主观性。虽然政策问题有其客观情势,但最主要的是人类以概念淦释问题情境的感觉产物,是人类心智的产物。

③政策问题的人为性。只有当人们对改变某些问题情势的希望做出判断时,才可能产生政策问题。

④政策问题的动态性。一个政策问题可能具有不同的答案,答案本身也很可能转变成为一个问题,因此,政策问题与解决方案经常互相流动。

6. 模型

【答案】模型是指主体为了某种特定的认识日的,依据相似性原则而创造或选择一种系统,用于代表被研究的对象。通常把模型分为实物模型与理论模型。公共政策分析所讨论的对象经常既可以是定性相似,也可以是定量相似:既可以是外在的相似,也可以是内在的相似:既可以是结构的相似,也可以是功能的相似。

7. 公共政策主体

【答案】公共政策主体是指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全过程的个人、团体或组织。公共政策主体主要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政党、利益集团、思想库、大众传媒和公民个人等。公共政策主体的两种划分方式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参与者、体制内和体制外。公共政策主体不仅参与和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而且在公共政策的执行、评估和监控等环节都发挥着积极的能动作用。

8. 结构优良问题

【答案】结构优良问题是指涉及一位或数位决策人员和在少数几个方案中进行政策选择的问

题。结构优良问题的效用(价值)反映目标的一致性,这些目标是按决策者的喜好顺序排列。每种选择的结果要么具有完全的确定性,要么在可接受的可能的错误范围内。这类问题的原型是完全可由计算机处理的决策问题,所有政策备选方案的结果都可预先加以规划。在公共机构中存在的相对低层次的操作性问题中有一些例子可以对结构优良的问题加以说明。

二、简答题

9. 试分析导致公共政策终止的主要因素。

【答案】公共政策终止并非是个纯粹的技术性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它是个政治性问题。德利翁和卡梅伦指出在政策终止决定中发挥关键作用的是政治价值和意识形态,对政策终止的分析不能局限于经济和效率方面的问题,还应考虑意识形态的动机。导致公共政策终止的主要因素有:

(1)决策者的价值取向

在政策的全过程中,政府的决策者,特别是主要决策者的价值观,始终起着关键性作用。一旦他们的价值取向发生变化,必然会引起公共政策相关内容的变化,甚至导致政策或项目的终止。

(2)政策环境

政策系统所处的环境,是由复杂的多因素共同构成的,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政策系统与政策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适应的。当政策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原先制定的公共政策可能就不能适应新环境的要求,此时就需要对其进行调整或终止。

(3)政策资源

政策的实施和运行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即需要一定的政策资源。一方面,当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政府可支配的政策资源减少时,政府就可能会终止某些公共政策或项目,节省开支,减轻财政压力:另一方面,如果一项公共政策的运行效率低下,耗费了大量的政策资源,所获效益远低于投入的成本,以致难于为续,就需要对其进行调整或终止。

10.在断续时间序列分析中,长短期混合影响的回归方程中的自变量是什么?

【答案】断续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将政策所引起的影响分为短期影响、长期影响、长短期混合影响和脉冲效应四种。

11.如果某个数据分布满足正态分布,如何利用Excel 来估计标准差?

【答案】在Excel 中,选定函数STDEVP ,输入每个数据,点击确定即得估计标准差。

12.简述影响政策执行的因素。

【答案】政策执行过程与成效受到许多因素影响,这些因素可分二大类,即政策决定、资源和执行环境。三方面因素的性质、构成及相互间的关系,决定政策执行的效果,即是否能实现预定的政策目标,或能达到什么样的程度。

(1)政策决定因素。政策决定是指经由完整的法定程序,由法定的公共权力主体用自然语言表述出来并昭示公众的、关于某一特定政策问题的具有社会公共权威性的规定。这种规定的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