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政府政策与公共管理系884公共政策分析之公共政策分析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概念题

1. 政策环境

【答案】政策环境是指影响公共政策产生、存在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从系统论的角度看,凡是对公共政策产生作用和影响的因素皆可归为公共政策环境。

公共政策环境可以划分为一般环境和工作环境两类。公共政策系统的一般环境是指作用和影响公共政策的所有外部因素的总和,进一步可以划分为地理自然环境、经济环境、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和国际环境等。一般环境是政策系统存续和运行的基础,对政策系统的组织特性和功能会产生相当大的影响,是公共政策制定、执行和评价的宏观背景和总体性框架。工作环境是一般环境中的不同部分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聚合,具有多样性、变动性、主观性和人为性等特点。即一般环境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要依赖公共政策主体对其加以观察、识别、理解和寻找。

2. 价值分析

【答案】公共政策中的价值分析,主要是指决定某项政策的价值,提供的信息是评价性的。政府所做的往往是社会的公共事业,基本目标是最大程度地满足社会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与文化需要。公共政策的倡导、评价功能,决定了价值研究在公共政策分析中的突出地位。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出,人的全部活动都是在追求着某种价值目标。价值目标越大,越是同活动主体的需要相一致,人们所激发的潜能也越大。政府所制定的政策价值取向,为社会不同群体的实践活动提出行动导向。离开了导向,就失去了政策存在的意义。

3. 优序图分析

【答案】优序图分析是指一种用矩阵图示的办法分析各因素(条件)对目标(项日成败、服务质量)的重要程度,为管理决策提供依据的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即把那些复杂的比较与选择方案问题,转化成两两比较,以便于分析。

4. 政策影响

【答案】政策影响是指政策产出所引起的人们在行为和态度方面的实际变化。例如,如果提供给老年人的家庭食品服务数量是政策产出的一个合适的衡量指标的话,那么老年人日平均蛋白质摄入量就是政策影响的一个衡量指标。对政策影响进行监测时,有一点非常重要,即目标群体不必一定是受益者。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或计划影响的个体、群体或组织,而受益者则是指政策影响对其有益的群体。

5. 政策执行过程

【答案】政策执行过程是指政策执行在本质上是一个多元参与者互动的政治过程,包含了一些基本程序或一系列功能活动。要成功推进这些程序,顺利完成这些活动,就必须选择科学的政策执行方一式。对政策执行过程和执行方式的研究,构成了政策执行研究的重要内容。政策执行过程包括三个阶段:①政策执行的准备阶段。政策执行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②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政策执行的实施阶段是实现政策目标、提高政策效益的关键环节。③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政策执行完毕后要及时做出总结,这是政策执行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为制定新的政策做准备。

6. 行动理论

【答案】行动理论学派强调政策执行是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政策执行虽然只是政策过程的环节之一,但就其本身来说,却包含着政策执行者一连串的自觉与不自觉的、偶然的与必然的行动。因此,行动是政策执行的关键,政策执行的研究要以行动过程和行为性质为中心。具体来看,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包括了下列六类行动:①权威性行动; ②目的性行动; ③组织性行动; ④公益性行动; ⑤持续性行动; ⑥创造性行动。

7. 渐进决策模型

【答案】渐进决策模型由美国著名的政治学家和政策科学家林德布洛姆提出,是指把政策制定过程看作是对以往政策行为的不断修正的过程。它是在对理性模型质疑的基础上提出的,其内涵主要包括:

(1)渐进模型实际要求决策者必须保留对以往政策的承诺;

(2)决策者不必过多地分析与评估新的备选方案,只着意于现存政策的修改和补充;

(3)渐进主义着意于目标与备选方案之间相互协调,使问题较易处理,而并不关心基础的变革;

(4)渐进主义在面对同一社会问题的不同解决方案时,只着重减少现行政策的缺陷,不注重目标的重新改进,也不注重手段和方案的重新选择。

渐进决策模型在某种程度上正确地描述了公共政策是如何制定的。但是渐进决策模型也存在一些内在的缺陷,批评者对于其过于保守的倾向与适用性等方面提出了质疑。

8. 政治社会化

【答案】政治社会化是指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政治社会化具有以下特征:①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从事政治实践的过程; ②政治社会化是人们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 ③政治社会化是人们认识政治和政治文化的传习过程的统一; ④政治社会化是人们主客观相互作用和不同政治社会化阶段相互作用的过程; ⑤具有手段性的特点。政治社会化,是社会生活和政治权力通过特定的方式和途径养成社会成员权威人格和权利人格,从而形成思想文化的政治认同和道

德权利的途径。政治社会化是特定社会政治关系的心理和精神的反映。

二、简答题

9. 政府失败论给我们哪些启示?

【答案】政府失败是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政府干预所产生的一种普遍现象,公共选择和政策分析学者己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较长时间的研究,形成颇为系统的“政府失败论”。这对于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合理确定、发挥或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的机制及手段,避免政府失败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1)必须高度重视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干预行为的局限性及限度问题。政府在履行其职能、干预市场运行时并不总是起到弥补市场缺陷或纠正市场失灵的作用,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必须确定好政府干预的范围、内容、方式及干预的力度。

(2)必须随市场经济发展及经济体制变革及时进行政治一行政体制改革,尤其是转变政府职能。经济过程与政治过程是相互联系的,政治制度是经济过程的内生变量。因此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必须进行政治一行政体制改革,特别是及时转变政府职能,由直接、微观的十预过渡到宏观、间接的调控。

(3)必须在政府机构中引入竞争机制,引入合同外包,或同一种物品及服务可由几个公共部门来提供形成竞争,用市场的力量来改进政府的工作效率,有助于克服或防止政府失败,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减少浪费。

(4)必须加强公共决策和政府管理的法制化建设,尽快实现依法行政、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重视制度规则的选择和创新,将政府的公共决策和行政管理纳入法制化轨道,改善公共决策系统,提高公共政策质量; 加强行政立法和行政执法,依法约束政府行为,实现政府管理过程的程序化,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5)建立起一个灵活、高效、廉洁的政府管理体制,从根本上消除寻租及腐败滋生的土壤与条件。抑制寻租及反腐败必须从制度或体制创新方面入手,消除腐败和寻租产生的土壤和条件。

总之,政府失败理论的研究并不是要否定政府在市场经济中的必要作用,而仅是要指出政府行为的局限性,确定好政府的干预行为的范围、内容、方式及力度,避免干预不当或过度干预所产生的政府失败现象,使政府更好地履行其社会经济职能。

10.政策终止有哪些形式?

【答案】政策终止,是指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估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一种行为。政策终止不仅指取消原有的政策,还意味着制定新的政策。因此,政策终止既是公共政策过程的结束,也是公共政策过程的开始。政策终止的形式主要有四类:包括终止功能,也就是政策执行带来的某种或某些服务; 还包括终止组织、终止政策以及终止计划。

(1)功能的终止

功能是政府为了满足民众的需要而提供的服务,它代表着政府活动的基本方向,政策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