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839写作A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839写作A 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839写作A 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9 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839写作A 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16 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839写作A 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24 2018年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839写作A 之中国文学史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32

一、名词解释

1. 方回

【答案】方回是元代诗人,字万里,号虚谷,歙县(今属安徽)人,著有《桐江集》《桐江续集》《瀛奎律髓》等。其诗专主江西,为“江西诗派”之殿军。所著《瀛奎律髓》,选唐宋以来律诗加以评论,“于情景虚实之间,三致意焉。而尤以山谷、后山、简斋为标准”。宗唐者多加以非笑,而学律诗者多以其书有路可寻,故传刻甚多。

2. 楚辞

【答案】“楚辞”既是一种诗体的名称,又是一部总集的名称。作为诗体名称,楚辞是指战国时候产生在楚地的由屈原吸取楚神巫文化和民间歌谣的特色而创造的一种新诗体,又称“骚体”,它是指以具有楚国地方特色的乐调、语言、名物而创作的诗赋,在形式上与北方诗歌有较明显的区别。其特征主要表现为宏伟繁复的体制、句式的加长和“兮”字的大量运用。作为总集名称,楚辞是指西汉末年刘向编辑的一部用“楚辞”作书名的辞体诗歌集,收录了屈原《离骚》《天问》《九章》《九歌》及宋玉、景差等楚辞体作家的作品。

3. 浙西词派

【答案】浙西词派是清代前期最大的词派之一,影响深广。其创始者朱彝尊及主要作者都是浙江人,故得此名。该词派其他主要作家还有李良年、李符、沈暤日、沈登岸、龚翔麟。随着清朝统一全国,走向鼎盛,阳羡派悲慨健举、萧骚凄怨之声,渐成难合形势要求的别调异响,以朱彝尊等为代表的浙西词派顺应太平,以醇正高雅的盛世之音,播扬卜下,绵亘康、雍、乾三朝。

4. “春秋三传”

【答案】“春秋三传”是《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和《春秋谷梁传》的合称。《春秋左氏传》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单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还兼记各国历史; 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 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内容丰富; 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从而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春秋公羊传》是专门解释《春秋》的一部典籍,其起讫年代与《春秋》一致,释史十分简略,而着重阐释《春秋》中的“微言大义”,用问答的方式解经。《春秋谷梁传》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用这种方式来注解《春秋》,它是研究儒家思想从战国时期到汉朝演变的重要文献。

二、简答题

5. 简述杜甫诗歌的特点

【答案】杜甫被誉为“诗圣”,其诗歌取得了令后人难以企及的巨大成就,是一位既集前人大成,又开后人无数法门的诗人。其诗歌的特点主要表现为:

(1)对现实生活高度的艺术概括

①杜甫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事物,通过客观的描写,把复杂的社会现象集中在一两句诗里,从而揭示它的本质。比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把尖锐的阶级矛盾集中在“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十个字里,使人触目惊心。

②杜诗通过人物的对话,对某些事件作概括的介绍。比如《兵车行》这首诗是通过一个行人的话广泛地介绍了兵役的繁重、战争的艰苦,以及人民反对开边的情绪。杜诗的现实主义特点在于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的事件,加以高度的概括描写,通过这样的描写,去揭示现实生活的本质。

(2)雄浑壮阔的艺术境界和细致入微的表现手法

杜诗艺术境界是雄浑壮阔的,但是表现手法却是细致入微的。这种境界往往是通过刻画眼前具体细致的景物和表现内心情感的细微波动来达到的。杜甫的诗就像是“润物细无声”的轻风细雨,小知不觉地渗透了读者的心灵,让人容易亲近。比如“三吏”“三别”,杜甫具体细致地写出这场战乱的各个方面,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具体反映了这场战乱带给国家和人民深重的灾难。他还能够通过入微的刻画达到雄浑壮阔的境界,这才是杜甫超出一般现实主义诗人的地方。杜甫还有许多诗是把重大的社会政治内容和生活中一个侧面的剖析穿插起来,运用这些细节去表现重大的主题。

(3)苍劲凝练的语言艺术

杜诗在语言艺术方面是有突出成就的。他的语言经过千锤百炼,用他自己的话说,“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喜欢佳句,所以他的语言一定要得到那种惊人的效果。他又说:“陶冶性灵在底物,新诗改罢自长吟。熟知二谢将能事,颇学阴何苦用心。”杜甫写诗总是不断地在修改,改了以后还要不断地吟诵,在吟诵的过程中再继续地修改。从而形成了苍劲凝练的主要特色。

(4)杜甫诗歌众体兼长

从诗歌的体裁方面来看,杜甫是众体兼长的一个诗人,五言、七言、古体、律诗、绝句,他都能够运用自如,尤其是古体和律体。他常运用这种体裁将叙事、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杜甫在七律方面的贡献特别卓著。杜甫不仅用七律来描绘自然的风景,或者用来赠答酬唱,而且用七律这种形式表现政治内容,感叹时事,抒发忧国忧民的思想。

6. 柳永词的文学成就。

【答案】柳永是宋代第一个专力写词并对宋词的词体、内容、语言、风格进行了全面开拓的词人。他掀开了词史新的一页,对词的内容和形式都有开拓之功,这表现在四个方面:

(1)柳永对词调的革新

柳永在创制新词调方面为宋词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词至柳永,形式体制更为完备,为宋词的发展和后继者在形式、内容上进一步开拓奠定了前提条件,发展了慢词。

柳永常纵游于歌楼妓馆,与歌妓乐工交往,因而认识了慢词的生命力,成为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的作家。自此,慢词引起文人的重视,出现了苏轼、辛弃疾等大批优秀词人。柳永以毕生精力从事词的创作,他既有创意之才,又有创调之才,在创意与创调两方面都充分表现出他的创新精神。后代词人几乎没有不在这两方面接受他的影响的。

(2)柳永对词体风格的开拓

柳永对词体文学的开拓,表现在他拓展了词的表现范围、改变了词的审美内涵和风格意趣。他的抒情重心、打情方式和抒情风格的改变,对宋词的发展也有深刻的影响,丰富了词的表现手法。

柳永认为委婉含蓄的小令写作手法和风格,不适应慢词的需要,因而改用铺叙和白描的手法,把所写内容先点示明白,再层层铺展开来描写,既淋漓尽致,又层次分明。感情的表达用白描手法,直来直去,不曲折隐晦,使柳词具有感情强烈、一泻无余的特点。

(3)柳永对词语言的发展

柳词的语言发扬了民间词的传统,面向市民人众,通俗、生动,自成一体。他还创造性地发展了词中的铺叙和白描的手法; 并自创出独特的结构方式。

(4)柳永对词题材的突破

柳永擅长描写青楼妓女和漂泊失意的文人等下层人物的生活和心理,词里的主人公基本上都是市井平民,对他们的遭遇表示了同情。柳永使词离开了达官贵人的歌筵闺房而走向社会的中下层,反映的生活面更宽广了,这是柳永对词的传统题材的突破。他又把从生活中汲取来的通俗化、口语化的但语俗语运用到词里,表情达意生动真切,开了元代散曲的先声,使柳词从内容到形式,都具有了“俗”的特点。

7. 简述明代前后七子派的代表人物。

【答案】(1)明代前后七子派的代表人物

前后七子,是前七子和后七子的合称。前七子的代表人物有李梦阳、何景明、王九思、边贡、康海、徐祯卿和王廷相,主要以李梦阳为核心。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吴国伦、宗臣、徐中行、梁有誉为代表,其中王世贞的声望最显、影响最大。

然而,前后七子振兴散文诗歌的目的并未达成,其原因有二:一是他们以模拟为创作法门,因此作品缺乏独创的精神与风格; 二是前后七子或互相标榜,或互相排挤,把持文坛,目空一切。洁身自好的让人感到厌恶,无不望而却步。总体来说,前后七子过分重视古人诗文的法度格调,从而束缚了他们的创作,一直难脱蹈袭的窠臼。

三、论述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