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浙江工商大学公管学院618政治学之《政治学基础》考研必备复习题库及答案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行政机关立法参与权

【答案】立法参与权是指资本主义国家政府所具有一定的立法权利。资本主义国家虽然把立法权赋予议会,但政府一般都有权参与立法程序,由此构成行政机关对立法机关的制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立法创议权,包括创议修改宪法和制定普通法律,这种创议可以是直接提出宪法修正案和法律的草案。如上所述,只有在议会制国家和半总统制国家,政府才有提出法律草案的权力。而在总统制的美国,总统和政府所拟定的法律草案,必须以议员的名义在议会提出,总统的立法参与权表现为指导立法,即以向国会提出国情咨文及各种专门咨文的形式提出立法纲领和计划。二是对法律的否决权,这项权力是在公布法律的程序中体现的。如美国总统如不赞成某项法律,可以将否决意见书连同法案一起退回国会,但此种否决如果被国会两院以三分之二多数推翻,法律仍可生效。法国总统作为政府总政策的最高决策人,也可以将法律退给议会重新审议。

2. 联邦制

【答案】联邦制国家又称为联盟国家,一般由两个以上的政治实体(州、共和国、邦),结合组成。联邦制国家的特点在于:

①国家具有最高立法、行政和司法机关,行使国家最高政治权力。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自己独立的立法、行政、司法机关,这些机关与中央机关之间没有隶属关系,它们在各自的行政区域内行使政治权力;

②国家有统一的宪法和基本法律,但在国家统一宪法和基本法律范围内,各联邦组成单位又有自己的宪法和法律;

③国民既有联邦国籍,又有组成联邦单位的国籍; ④在对外关系方面,联邦是国际政治中的主权国家,中央政府拥有外交权。不过,各联邦组成单位也有一定的对外交往独立性,可以在联邦宪法允许范围内,与外国政府就某些次要事项签约,有些联邦国家的组成单位还可以以独立资格加入国际组织。当今世界实行联邦制的国家主要有美国、德国等。

3. 国家的政治职能

【答案】国家的政治职能即国家的阶级统治职能,是指国家运用暴力、法制等特殊的强制力,控制被统治阶级,镇压被统治阶级及一切破坏现存的政治法律秩序、社会秩序的分子的反抗的政治管理职能。由于这种职能主要是通过阶级的统治和镇压来实现,所以,有时又称镇压职能。国家的政治职能是国家的性质决定的,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4. 总统制与议会制

【答案】总统制又称总统共和制,在这种政体下,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由他掌握国家行政权,直接领导政府,提名并经议会同意后任命政府高级官员; 议会掌握立法权,总统不由议会选举产生,也不向议会负责,议会不能对政府表示不信任,总统也无权解散议会。总统制首先

出现在美国,后来为拉丁美洲的大多数国家以及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所仿效,如巴西、墨西哥、菲律宾、埃及等。

议会制分为议会君主制和议会共和制:

①议会君主制是当代资产阶级国家的主要政权组织形式之一。议会君主制确立了责任内阁制,政府不再向君主负责而是向议会负责,奉行“议会至上”原则。议会不仅是最高立法机关,而且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由议会选举产生的政府首脑组织政府,因此议会是真正的国家权力中心。议会拥有倒阁权,政府如果失失议会信任,要么集体辞职,要么请求君主解散议会。这种政体虽然保留了世袭的君主,但君主的职能仅限于象征国家的统一和主权而没有实际权力,因此被称为“虚位”君主。不过,君主作为名义上的国家元首,在国家权力的运作程序中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而且在礼仪和形式上仍在国内、国际的国事活动中享有充分的荣耀和尊敬。

②议会共和制是指政府(内阁)由拥有多数议席的政党组成并对议会负责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在议会共和制国家中,总统是“虚位”国家元首,议会掌握立法权,内阁首脑由议会选举产生并组织政府,政府要向议会负政治责任,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政府必须辞职或者请求总统解散议会,重新大选。西欧的共和制国家采用这种政体的较多,如德国、意大利、奥地利等。亚洲的印度、新加坡等也实行这种政体。

5. 弹劝

【答案】弹勃是指由法律或宪法设定的,当享有特别权利(或豁免权)的政府高级官员或法官等有特定的违法行为(如叛国,腐败或与其职业道德不相符的行为等)时,对其进行刑事追诉的一种程序。

二、简述题

6. 利益的含义及其在政治分析中的作用和地位。

【答案】(1)利益的含义:

①利益是基于一定生产基础上获得了社会内容和特性的需要。

②利益由三方面因素构成:

a. 利益的心理基础是人们的需要。需要是利益的主观基础,利益是需要的社会形态。需要的无限性和广泛性,决定了利益的内容的无限丰富和多样性。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需要和追求,构成了物质利益的基本内容; 对于精神生活的需要和追求,则构成了精神利益的基本内容。

b. 利益反映着一定阶段上人们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利益是人们企图借助于生产来满足的需要,是需要和实现需要的手段的统一,是人们生产能力和生产水平的标尺。

c. 利益反映着特定历史阶段上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利益是人们需要的社会转化,因此,它反映和体现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在任何利益背后都隐藏着特定的社会关系。

由于社会的物质生产是一切其他生产的基础,人们的经济关系是一切其他社会关系的基础,因而以物质利益为主要内容的经济利益也就获得了相对其他利益的基础地位,支配和影响着其他利益的形成和发展。

(2)利益在政治分析中的作用和地位

①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它对于政治关系具有根本性和决定性的意义:

a. 利益是人们结成政治关系的出发点。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为了生产和生活而结成各种社会关系,人们的需要通过这些社会关系转化为人们的利益,同时,人们的利益也只有在这些社会关系中才能够得到满足和实现。

b. 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形成的基础和条件。利益关系有两个基本方面,共同利益和利益矛盾。而正是以这两个方面为基础和条件,人们才形成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

c. 利益关系是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特性形成的基础。在社会利益关系中,共同利益的公共性、非市场实现性、单一性、相对独立支配性、多重价值复合性为政治权力的主体利益性、强制约束性、专属排他性、扩张延展性和多重职能性等特性的形成提供了前提。同时,共同利益的这些特性,也为政治权利的主体相对个体性、法定规范性、主体自主性等特性奠定了基础。

d. 利益关系决定了政治权力和政治权利的功能。就利益关系的构成而言,它有着共同利益和不同利益及其矛盾两方面的内容。利益关系的构成内容,首先规定了政治权力的基本功能,即以政治权力及其权威性强制方式来实现共同利益,协调和解决不同利益矛盾。

②利益不仅对于社会政治关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对于社会政治生活一也具有根本性的意义,这种意义主要体现在:

a. 利益是社会成员政治行为的动因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之所以从事政治活动,其根本动因在于人们实现自己利益的要求。人们进行政治斗争,本质上是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斗争,“唯物主义的方法在这里就往往只得局限于把政治冲突归结于经济发展所造成的现有各个社会阶级以及各阶级集团的利益的斗争”。政治统治阶级和统治集团进行政治统治,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 进行政治管理,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利益。而不同社会阶级、集团、政党、个人从事政治参与活动,也同样是为了通过影响社会政治来获得或实现自己的政治权利,并使之落实为政治利益的有利分配。自人类有史以来,“每个场合都证明,每次行动怎样从直接的物质动因产生,而不是从伴随着物质动因的词句产生”。因此,利益是人们政治活动的主旋律。

b. 利益是一切社会政治组织及其制度的基础

社会一切政治组织及其制度都是围绕着特定的利益而建立起来的,同时也是为其所由以建立的社会成员的利益服务的。其中,国家是以特定的阶级利益为基础和归宿,采取了公共权力形式的政治组织和制度:政党是阶级利益的最高代表者; 政治社团的基础则是各个方面、各个层次不同的具体利益和要求。在其运行过程中,无论国家的政策、方针、法规、条令,政党的政纲、政纪和政治活动以及政治社团的政治要求、政策措施,都是为各自代表的特定利益服务的。

c. 利益是社会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源泉

恩格斯指出:“政治词句和法律词句正像政治行动及其结果一样,倒是从物质动因产生的。”作为观念而存在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来自于人们的政治利益,反映着人们的利益内容和利益要求,并服务于特定的政治利益。因此,利益是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本源,离开了这一本源,仟何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都无从解释。“‘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