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青海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摘要

目录

2017年青海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一) . .... 2

2017年青海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二) . .. 11

2017年青海师范大学地理信息系统原理、方法和应用(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三) . .. 18

一、名词解释

1. Metadata

【答案】元数据是关于数据的描述性数据信息,说明数据内容、质量、状况和其他有关特征的背景信息。其目的是促进数据集的高效利用,并为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服务。

2. 空间叠加分析

【答案】空间叠加分析是指在统一空间参照系统条件下,每次将同一地区两个地理对象的图层进行叠加,以产生空间区域的多重属性特征,或建立地理对象之间的空间对应关系。

3. 空间分析

【答案】空间分析以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形态特征为基础,异空间数据运算、空间数与属性数据的综合运算为特征,提取与产生新的空间信息的技术和过程。

4. 自然地图

【答案】自然地图是反映自然环境各要素或现象的空间分布规律、区域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的地图。

5. 层次分析法

【答案】层次分析法即AHP 法,是系统分析的数学工具之一,它把人的思维过程层次化、数量化,并用数学方法为分析、决策、预报或控制提供定量的依据。它把相互关联的要素按隶属关系分为若干层次,请有经验的专家对各层次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给出定量指标,利用数学方法综合专家意见给出各层次各要素的相对重要性权值,作为综合分析的基础。

6. 直角坐标网

【答案】直角坐标网是按平面直角坐标划分的坐标格网。

7. 3S 技术

【答案】3S 技术是GPS (全球定位系统)、GIS (地理信息系统)、RS (遥感)的集成应用,构成为整体的、实时的和动态的对地观测、分析和应用的运行系统。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大脑,两只眼睛”的框架,即RS 和GPS 向GIS 提供或更新区域信息以及空间定位,GIS 进行相应的空间分析,以从RS 和GPS 提供的浩如烟海的数据中提取有用信息,并进行综合集成,使之成为决策的科学依据。

8. 地图数字化

【答案】地图数字化是根据现有纸质地图,通贯手扶跟踪或扫描矢量化地方法,生产出可在技术机上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的数字化数据。

二、简答题

9. GIS 中数据符号化的作用是什么?

【答案】地图符号是在地图上用以表示各种空间对象的图形记号,或者还包括与之配合使用的注记。地图符号对表达地图内容具有重要的作用。它是地图区别于其他表示地理环境之图像的一个重要特征。地图符号有两个基本功能,首先是它能指出目标种类及其数量和质量特征;其次是它能确定对象的空间位置和现象的分布。高质量的地图符号是丰富地图内容、增强地图的易读性和便于地图编绘的必要前提。使用地图符号不仅能反映制图对象的个体存在、类别及其数量和质量特征,而且通过它们的联系和组合,还能反映出制图对象的空间分布和结构以及动态变化。

10.空间关系的类型,计算方法以及它们在空间查询或空间分析中的应用。

【答案】(1)空间关系的类型

①拓扑关系

拓扑属性描述了两个对象之间的关系,因此又称为拓扑关系,拓扑关系的类型有:面-面关系、面线关系、面点关系、线-线关系、线点关系等,他们都是基本数据类型的空间关系数据。离散对象的拓扑关系可以用九交模型来描述。

②方向关系

方向关系又称方位关系、延伸关系,他定义了地物对象之间的方位。两个点之间的方位关系可以用一个点在另一个点的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八中关系来描述。

③度量关系

基本空间对象度量关系包含点点、点线、点面、线线、线面、面面之间的距离。其内容有: a. 空间指标量算

包括:几何指标、自然地理参数、人文地理指标。

b. 地理空间的距离度量

包括:大地测量距离(即沿着地球大圆经过两个城市中心的距离)、曼哈顿距离(经度差加上维度差)、旅行时间距离(两地之间花费最短时间的距离)、词典距离(一个固定的地名册中一系列城市中它们位置之间的绝对差值)。

(2)应用

它们在空间查询中的应用,如查询满足下列条件的城市:

①在京沪线的东部(顺序关系);

②距离京沪线不超过50m (空间距离关系);

③城市人口大于100万(属性信息);

④城市选择区域是特定的多边形(空间拓扑关系)。

11.简述基于多边形数据的栅格化方法、简述点在多边形内的基本判断方法并用简图表示。

【答案】(1)基于多边形数据的栅格化方法

①内部点扩散算法

该算法有每个多边形一个内部点开始,向其八个方向的邻点扩散,判断各个新加入点是否在多边形边界上,如过是边界上,则该新加入点不作为种子点,否则把非边界点的邻点作为新的种子点与原种子点一起进行新的扩散运算,并将该种子点赋予该多边形编号。重复上述过程直到所有种子点填满该多边形并遇到边界停止。

②复数积分算法

对全部删格阵列逐个栅格单元判断该栅格归属的多边形编码。判断方法是待判点对每个多边形的封闭边界计算复数积分,对某个多边形,如果积分值为

多边形编号,否则在此多边形外部,不属于该多边形。

a. 射线法

射线法可逐点判断数据栅格点在某多边形之外或在多边形内。有判断点向图外某点引射线,判断该射线与某多边形所有边界相交的总次数,如相交偶数次,则待判点在多边形外部,如为奇数次,则待判点在该多边形内部。它的有优点是过程简单,缺点是当射线经过多边形的拐点或一条边时判断失效。

b. 扫描算法

扫描算法是射线算法的改进,将射线改为沿栅格阵列列或行方向扫描线,判断与射线算法相似。扫描算法省去了计算射线与多边形边界交点的大量运算,大大提高了效率。

c. 弧长法

主要是判断点与多边形各顶点连线的最小夹角之和的值,当各角之和为360度时,点在多边形内,夹角之和为0度或小于360度时,点在多边形之外。其优点是判断准确不受条件限制,缺点是判断过称复杂。(点在多边形内的判断方法)

d. 边界代数算法

边界代数多边形填充算法是一种基于积分思想的矢量格式向栅格格式转换的算法。

(2)栅格格式向矢量格式的转换

①多边形边界提取;

②多边形边界追踪;

③拓扑关系生产;

④去除多余点及曲线圆滑。

(3)多边形栅格转矢量的双边界搜索算法

算法的基本思想是通过边界提取,将左右多边形信息保存在边界点上,每条边界弧段有两个并行的边界链组成,分别记录该边界弧段的左右多边形编号。步骤如下:

①边界点和节点提取

采用2*2栅格窗口顺序沿行、列方向对栅格图像全图扫描,如果窗口内四个栅格仅有两个不

则该待判点属于此多边形,赋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