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苏州大学文学院633教育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规则发现学习的内部条件是( )。

A. 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B. 学生的认知结构

C. 学生的认知策略

D. 学生完全掌握了构成某规则的全部概念

【答案】D

2. 有些低年级学生在应用题学习中,一看到有“X 比X 多”的条件就采用加法进行计算,很多时候会出现错误。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己有知识概括化程度低

B. 消极的定势

C. 己有知识不稳定

D. 智力水平低

【答案】B

3. 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 )。

A. 感知运动阶段

B. 前运算阶段

C. 具体运算阶段

D. 形式运算阶段

【考点】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答案】C

【解析】此题是对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考查。根据皮亚杰的观点,个体的认知发展可以划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其中,感知运动阶段的特点是,客体永恒性和目标定向行为; 前运算阶段的特点是,动作图式的符号化和语言迅猛发展; 具体运算阶段的标志是出现“守恒”概念、去自我中心主义和进行群集运算。“守恒”是指无论物体的形态如何变化,其物质总量保持不变。形式运算阶段,是指思维不依赖于具体可感知的事物,可通过假设推理来解答问题,这时儿童的思维发展已经接近成人的水平。

4. 皮亚杰用来说明儿童认知发展的重要概念是( )。

A. 图式、运算、同化、顺应

B. 图式、成熟、同化、平衡

C. 图式、同化、运算、成熟

D. 图式、同化、顺应、平衡

【答案】D

【解析】皮亚杰理论体系中的一个核心概念是图式。他认为:图式是指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图式的形成和变化是认知发展的实质; 认知发展是受三个基本过程影响的:同化、顺化和平衡。图式的同化、顺应和平衡经过相互作用,推动认知活动的发展:图式正是经过同化、顺应、平衡而逐步构成更高一级的形式。

5. 文革后,最早正式出版的我国自己编写的教育心理学教材的是( )。

A. 潘菽

B. 邵瑞珍

C. 韩进之

D. 艾伟

【答案】A

6. 小学生分析把握应用题中的各种数量关系的解析策略一般包括( )。

A. 读、提、选、找

B. 读、提、判、找

C. 提、判、选、找

D 提、读、判、找

【答案】C

7. 联结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不包括( )。

A. 桑代克

B. 巴甫洛夫

C. 苛勒

D. 斯金纳

【答案】C

8. 加涅的学习与记忆的信息加了模型由加工系统、( )和期望系统组成。

A. 操作系统

B. 执行控制系统

D. 预期系统

D. 反馈系统

【答案】B

9. 主要用于确立恰当的学习目标体系,维持适当的学习心态的策略是( )。

A. 监控策略

B. 基本策略

C. 支持策略D. 通用策略

【答案】C

10.一种学习中所习得的一般原理、原则和态度对另一种具体内容学习产生的影响是( )。

A. 非特殊成分迁移

B. 特殊成分迁移

C. 正迁移

D. 负迁移

【答案】A

二、辨析题

11.皮亚杰与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无明显差异

【答案】此观点错误,原因具体分析如下:

皮亚杰和维果茨基都认为知识是个体对经验的建构,但在知识的实质以及知识的建构过程方面,两人仍存在着明显的理论上的差异。对其具体分析如下:

(1)通常将皮亚杰的知识建构观称为认知的或个体的建构主义。认知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以心理结构的形式存在于学生的头脑之中,这种知识是通过同化、顺化等过程,为个体所建构起来的。

(2)维果茨基的知识建构观则称为社会建构主义。社会建构主义者认为,知识在得以内化之前,以各种社会文化工具的形式存在于社会之中,而知识的内化则是个体与社会环境互动的结果。

12.教学模式就是教学方法。

【答案】此观点错误,具体分析如下:

(1)教学模式是指反映特定教学理论逻辑轮廓的、为保持某种教学任务的相对稳定且具体的教学活动结构,是对各种教学法及其理论依据和结构所作的纲要式的描述。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和教学评价。教学模式是一种结构框架,它从宏观上把握了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 它也是一种活动程序,具有有序性和可操作性。

(2)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相互作用所采用的方式,是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统一。教学方法一般都是按照教学活动的外部形态区分来命名的,如讲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