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层板扰流柱结构优化研究

关键词:层板;扰流柱;个数;排列方式;填充比;直径比

  摘要

本文对于影响层板流阻和换热特性的四种几何参数,即扰流柱的个数、排列方式、填充比和直径比,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得到了这四种参数对于层板流阻和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为以后关于层板模型的实验和层板设计提供了依据。并且通过实验的方法对本文中的计算结果进行了验证。 计算方法上采用了流固耦合计算,在忽略了气体浮升力和辐射传热的影响下,求解层板模型的最小单元体在固定坐标系下的稳态流动和换热情况。计算采用了k- 模型方程,配以边界层壁面函数来求解湍流N-S方程。由于层板结构具有对称性,计算模型只是层板最小单元体的1/2。流体区域的进出口分别采用流量和平均静压边界条件,固体区域外边界采用了第二类边界条件。计算模型的四周采用了对称性边界条件和周期性边界条件。计算过程中采用非结构化网格,所用的网格尺度是通过网格无关解验证的。实验中采用的实验件是计算模型同比例放大100倍的模型,采用辐射式加热。 研究结果表明:(1)计算和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文中所用的计算方法是可行的,计算结果是可信的。(2)在等填充比条件下,扰流柱个数的增加和排列方式的改变有利于层板模型流阻的减小,层板模型的流阻与扰流柱边缘距离出气孔的距离有直接关系;扰流柱个数的增加有利于换热效果的增强,改变扰流柱的排列方式可以改变层板模型的换热效果。(3)填充比的增加,有利于层板模型流阻的减小和换热效果的增强,但这个结论只限于本文讨论的填充比,当填充比过大或过小时,结论将发生改变。(4)主扰流柱直径的增加有利于层板模型流阻的减小,当主、副扰流柱直径比接近1:1时,层板模型的换热效果达到最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