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新闻传播学院813新闻传播实务之报纸编辑学教程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新闻标题的类型有哪些?
【答案】(1)新闻标题的种类
①根据标题与稿件的关系
a. 单篇新闻的标题。一篇新闻稿中,可能出现的标题共有五种:主题、引题、副题、提要题和分题。这些标题中,只有主题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引题、副题、提要题和分题都不能脱离主题独立存在。
b. 多篇新闻共有的标题,即“大标题”。
c. 介于新闻与标题之间的新品种:标题新闻。以标题形式对新闻事实的简要报道,介于标题与简讯之间。
②标题根据内容特点分为实题与虚题
a. 实题是指叙述事实的新闻标题,着重表现具体的人物、动作和事件等。
b. 虚题是发表议论的新闻标题,着重说明原则、道理、愿望等。实题可以独立存在,而虚题不能独立存在,必须依附于实题。
(2)新闻标题的结构和应注意的问题
①单一式结构
单一式结构的标题只有主题,没有引题和副题。制作单一式结构的标题,要注意两个问题: a. 单一式标题只有主题,没有辅题,所以一般情况下这种结构的标题是实题,向读者揭示最重要的新闻事实。
b. 单一式结构的标题没有辅题作为引导或者补充、解释,因此标题的意义必须完整,让读者看得明白,不存疑问。即单一式结构的标题必须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包含了最重要的新闻要素。
②复合式结构
复合式结构的标题是由主题、引题和副题共同组成的,可以是引题加主题或主题加副题的形式,也可以是引题、主题、副题三者俱全的形式。制作这类标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 引题与主题的关系
第一,以交代和说明相关的背景、意义、目的、原因、气氛、性状等引出主题。
第二,以直接叙述主干事实的起始部分引出主题,使长主题简短化。要注意的是,这类引题与上述第一种类型不同,它通常交代“何人”与部分“何事”,因此是整个标题中不可删除的重要组成部分,离开这样的引题,主题的意思就是不完整的,不能独立存在。
第三,以提出疑间或发表议论引出主题。提出间题的引题与主题形成一问一答,生动而有吸引力。发表议论的引题能够表明编辑部的立场观点,也能引起读者对主题中新闻事实的关注。
b. 副题与主题的关系
副题是在主题之后,对主题进行补充和解释的辅题。副题对主题的补充与解释,主要有这样一些方式:
第一,补充主题中未交代的事实。
第二,补充交代主题所揭示的新闻事实所产生的结果或影响。
第三,印证主题的观点或回答主题的提问。
第四,解释主题中概括的事实或描述的细节。
c. 复合式的标题要注意防止的问题第一,要注意标题各部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第二,要注意虚题与实题的结合。第三,要注意标题分行是否合理,主题意义是否完整。第四,要注意标题各部分的语意连贯。
2. 联系实际说明报道策划者应如何对报道客体进行价值判断。
【答案】新闻报道策划的客体是指媒体报道的对象。客体信息,广义上而言,是来自报道客体(对象)的各种信息。在报道策划的实践中,客体信息,是指其中能为报道策划者判断报道价值提供依据的那一部分。无论这种信息是否可供公开发表,只要能提供这种依据的,就是需要把握的客体信息。它包括客体形成的条件、客体的历史背景和社会对客体的期待等。只有把握了这些有用的客体信息,才能对报道客体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选择。
(l )全面把握客体形成的条件
变动是报道的客体。一个变动之所以发生,是由各种内部条件决定的。例如,宁夏某地引黄河水治沙,水就是重要条件。一项报道称,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来到这里,曾说:“我不明白,你们为什么非要在这样的地方种树? ”现在人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办到了! 但是对这项报道,一位知道内情的人士并未感到欣慰,他长叹道,那是用了多少黄河水才种出一棵树! 在这里报道策划者大力宣扬引黄治沙的经验,却忽略了这样的事实:现在黄河经常断流,是否有足够的水源来支撑!
与此相反,美国新闻史上被称为策划报道范例的《纽约时报》对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的报道,就是及时把握丁相关信息,对报道客体作出正确价值判断的结果。1912年4月15日凌晨1:20,该报收到美联社的消息:泰坦尼克号在从英国到美国的初次航行中触撞了冰山。该艘豪华巨轮被称为永不沉没的船,这次会沉没吗? 编辑主任范安达了解到在纽芬兰的马科尼无线电台曾收到了该船发出的呼救信号。接着他立即询问在哈里法克斯和蒙特利尔的《纽约时报》记者和白星航运公司办公处,得知该船的无线电报在第一次呼救后半小时,已不再作声。根据这些信息,范安达果断认为该船一定已经沉没。于是他和其他编辑一起,在凌晨3:30以前已将消息、有关船上乘客的背景介绍以及该轮船的照片准备齐全。当日上午,当其他报纸关于这件事的报道还不完全和不确切时,《纽约时报》却以数栏大字报道了泰坦尼克号已经沉没的消息。这次报道之所以成功,重要的原因是范安达及时捕捉到判断轮船生存状态的信息,并果断作出了准确的判断。
(2)注意把握客体的历史背景
报道的是客体的现在,但是它的过去(历史背景)对于理解现在,不无参考价值。而且有些客体值不值得报道,站在什么高度来报道,只有了解客体的历史背景才能弄清楚。
2000年两会期间,西部大开发成为报道的热门话题。《中国记者》派人访问了政协常委、经济学家吴敬琏。访问中有人问他:在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丝绸之路应该提到什么位置? 吴敬琏马上反问,什么是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是当年东西方实现交换成本最低的途径,在达·伽马发现可绕道好望角之前,通过这条陆路运输有其明显的比较优势。等到新航海线发现后,这个比较优势就没有了。在这里吴敬琏提到丝绸之路当年的比较优势以及后来的丧失情况,为判断丝绸之路是否值得报道,应提到什么位置上,作了很好的提示。没有历史背景的了解,就无法认识客体的现状。
(3)注意把握社会对客体的角色期待
客体在现实生活中应扮演什么角色,公众期望它发挥什么作用,这些有关角色期待的信息构成了报道策划者应该把握的客体信息的重要部分。例如,人代会的职责之一是决定国家的大政方针,这是公众对它的角色期待。可是有些关于人代会的报道,却未能尽如人意。有时把人大代表审议政府工作报告,变成了代表对自己所在地、单位业绩的汇报,出席会议的领导本是人民代表的一员,此时却像对某一地区的代表作指示。作为报道的策划者要根据公众对报道客体的角色期待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
3. 谈谈当代新闻编辑人员的素养。
【答案】新闻编辑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编辑人员不仅应当通晓新闻业务,掌握采访、写作、摄影、编辑和评论的本领,还必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尤其是高度的责任意识、广阔的知识视野和执著的探索精神。
(1)高度的责任意识
新闻媒体是社会的利器,对社会的影响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在新闻传播过程中,编辑人员处于把关的地位,操有新闻报道的生杀大权。这就更要求编辑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责仟意识。高度的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
①始终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的原则。要把经济效益放在恰当的位置上,当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发生矛盾的时候,前者要服从于后者,而不能以牺牲后者来换取前者。换言之,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怎么报道,都要遵循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都要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受众负责的精神。是不是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这是检验编辑人员是否具有高度责任意识的最显著的标志。
②高度的责任意识,要求着力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真实是新闻报道赖以发挥良陛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在中国,大多数新闻媒体是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出现的,新闻真实与否,还涉及党和政府的形象如何的问题。从长远来看,今天的新闻是明天的历史,新闻真实与否,又涉及对历史是否负责的问题。所以,编辑人员要从政治的高度、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