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聊城大学美术学院812中外美术史之外国美术简史考研核心题库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简述德国文艺复兴时期的优秀画家丢勒的艺术特色。
【答案】阿尔布雷希特·丢勒是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艺术家,他多才多艺,学识渊博,不仅是油画家还是铜版画家、雕刻家、建筑师,在建筑与绘画理论方面均有著作出版,特别是在油画和版画上都达到了当时最高的艺术水平。其艺术特色表现在:
(1)丢勒继承了德国民族美术的传统,又广泛接触过南、北欧的进步文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作品中充满了人文主义精神,即使在宗教画中也洋溢着对生活的热爱,塑造了真实生动的人物形象。
(2)其版画刀法严谨,线条精细缤密,把中世纪为印刷《圣经》而延续下来的木刻图画提高到一种具有高度技巧性的艺术。
(3)其油画则精于写实,气魄宏大,色彩鲜丽灿烂,将威尼斯画派的色彩技巧与德国式的理性思想完美结合起来。代表作有版画《四骑士像》、油画《四圣徒》。
(4)丢勒的肖像画刻画了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人物,他们意志坚强,充满自信,同时还具有日耳曼人严峻、刚毅的性格特征。
(5)丢勒还用版画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在欧洲,他是最早表现农民和下层人民生活的画家之一,其铜版画《农民和他的妻子》、《三个农民在谈话》、《农民舞蹈》等,都从不同角度描绘了劳动人民。丢勒的版画不但数量多,技艺完美而且蕴藏着丰富的哲理。
2.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发展共几个阶段? 各阶段的艺术特色是什么?
【答案】文艺复兴是欧洲特定历史时期,也指十三世纪末叶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它揭开了近代欧洲历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精神,主张人生的目的是追求现实生活中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人。其本质是正在形成中的资产阶级在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名义下发起的弘扬资产阶级思想和文化的运动。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发展可分为开端、早期、盛期和晚期四个时期,各阶段的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在
(1)开端:主要指13世纪到14世纪。这一时期的造型艺术尽管与哥特式雕塑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对古罗马艺术的关注却是产生新的表现形式的重要因素,新的写实因素也开始出现。代表人物有尼古拉·皮萨诺、杜乔、乔托等。
(2)早期:主要指15世纪。这时大批艺术家对新的艺术精神和艺术创新因素进入到探索阶段。
尽管这时的艺术还不成熟,尚未形成理想化的规范,却能体现出艺术的真挚和纯朴。代表画家有多纳太罗、马萨乔等。
(3)盛期:主要指75世纪末到16世纪中叶。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最辉煌的时期,人才辈出,硕果累累,新的古典艺术规范建立,绘画技法得到空前的发展。代表人物有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和拉斐尔。
(4)晚期:主要指16世纪中晚期。这一时期的艺术家力求探索新的艺术风格,勇于突破盛期的艺术规范,是上承文艺复兴、下启17世纪巴洛克艺术的过渡时期。代表人物有提香、乔尔乔内等。
3. 简述乔托在西方美术史上的地位。
【答案】乔托是佛罗伦萨画派的创始人,也是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伟大先驱者之一。乔托的艺术是中世纪与文艺复兴的分水岭,他不仅表现出卓越的绘画技巧,同时也奠定了文艺复兴艺术的现实主义基础。乔托在文艺复兴早期对绘画的新探索对于绘画艺术的作用主要表现在
(1)艺术手法的创新
①画面艺术处理方面
力求在平面上再现立体空间的效果,空间具有空气感和深度感; 画面中形象具有体积感和量感。
②人物安排上
善于突出主体形象,具有视觉的吸引力。
(2)摆脱旧的艺术程式
乔托的壁画虽多为宗教题材,却展不出富于生活气息的现实画面。所有画幅一律取平视角度,前后景人物排列有序,加强了空间深远关系和人物主体塑性的表现。
(3)人文主义精神绘画的开拓者
①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后,越来越多的政治家意识到谋求政治地位的重要性,开始宣扬人人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使得人性逐渐得以回归。
②在这场意识形态领域的革命中,美术创作同其他艺术门类一样,发生了巨大变化,开始逐步摆脱宗教的栓桔,着眼于对世俗生活和现实人物的描绘。即使是以表现宗教题材的画作,也多会赋予笔底人物和情景人物人性化的色彩。
二、论述题
4. 结合建筑作品分析拜占庭建筑的艺术特征。
【答案】拜占庭建筑是诞生于拜占庭帝国的一种建筑文化。拜占庭建筑融合了古典艺术的自然主义和东方艺术的抽象装饰特质,形成了自己的建筑风格。
(1)艺术特色
拜占庭建筑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①教堂建筑主要沿用罗马陵墓圆形或多边形的平面结构和万神庙式的圆弯顶。
②宅顶结构被加以变化,形成出大小不同弯顶连续构成开阔高大的内部空间的特殊样式。 ③四边侧翼相等的希腊十字式平面取代了圆形、多边形形式,成为教堂布局的主要模式。 ④育顶被沿用下来,成为控制内部空间和外部形象的主要因素。
⑤在色彩的使用上,既注意变化,又注意统一,使建筑内部空间与外部立面显得灿烂夺目。
(2)代表性作品——圣索菲亚教堂
圣索菲亚教堂是中世纪拜占庭艺术中最辉煌的成就之一,建于公元532至537年,是在532年君士坦丁堡暴乱中被烧毁的圣索菲亚教堂的废墟上重建的,其构思和技术受罗马万神庙的影响。它混合了东方与西方、过去与未来的结构,是一个气魄雄伟的混合建筑,是拜占庭建筑的典型之作。这一建筑风格对建筑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主要特点:
①空间结构
教堂主要部分是一个巨大的半圆育顶,东西两头连接着两个半圆窍顶,每个半圆左右两端又接上更小的半圆弯,南北两边则是圆拱形墙体,下面由两层列柱和厚实的墙体支撑,列柱后面又有侧廊,形成了一个高大宽阔、气势磅礴而又节奏分明的内部空间。
②建筑装饰
圆顶似乎是浮在教堂上方,下面有一圈窗子,中堂两边墙壁上也都开着窗,光线与圆顶的组合,仿佛造就了一个光芒万丈的天堂。再加上那些闪亮的镶嵌画,仿佛使人置身在一个非现实的幻景里。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