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深圳大学师范学院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实验心理学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一、简答题

1. 区分短时存储与长时存储的证据有哪些?

【答案】1974年Simon 指出,以组块为单位的短时记忆容量并不恒定,因而应该同时考虑用于背诵更长音节的额外时间。后来,Zhang 和Simon 接受了Baddeley 的发音回路概念,但假定2s 这一限定时间不仅是为了发出音节,同时也是为了让发音机制去提取每一个新的组块。

,发出每一个音节的时间(b )(1)他们提出了一个公式来估计提取每一个组块的时间(a )。

公式为:T=C[a+b(S-1)] ①

公式中C 是组块数,S 是每一组块中的音节数, T 是发出容量中所有音节所花时间,即存储信总的发音时程。公式中C 与S 的数据可在实验中观察到,而T 与a.b 的比值则可结合实验中若干个C 、S 数据推算出来。

(2)Simon 提出了关于组块的公式:S=5s ②

S 是立即回忆的音节数(这是可直接测量的); s 是一个组块包含的音节数(这是不能直接测量的); 5是组块理论假定的数目(即短时记忆容量大约为5个组块)。公式②可以用来估算组块的大小:S=s/5。但实际上这是没有用的式子,因为不同的实验会有不同大小的S ,即该公式是不可验证的。

(3)Simon 又给出另一个公式来解决这个问题:F=ks ③

公式(3)的意思是,F 的数值同每一组块中的音节数目(s )成比例。F 是单位时间内(如1min )背诵的音节数目,s 是每一组块中的音节数目,而k 则是记忆一个组块所需要的时间。同②式一样,③式也是不可验证的,因为F 可以直接测量,但s 不能测量,因为③式本身也是没有用的。

(4)如果把两个假设(短时记忆容量为5个组块; 记住一个组块要花ks )结合起来,就可以消除两个公式中不可测量的s ,而得到一个新的公式:S/5=F/k, F=S·k/5,如果设a=k/5,那么:

F=aS ④

在公式④中,F 与S 都可直接测量,a 作为一个常数可以由④给出。a 是记住一个音节所需要的时间。

比较公式①与公式④,可以发现两者的类似之处。两个公式都是利用可以测得的数据[①的T 、C 、S ; ④的F 、S],去估算不可直接测量的常数[①的a 、b ; ④的a]因而①式的思想来源于④。

Simon 从物理学思考到心理学,科学类比是导致他的新发现—公式①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他孜孜不倦的探索精神,终于在11年后最终将组块理论与音节理论统一了起来。

2. 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答案】错误记忆是指错误地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词或从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呈现或发生; 真实记忆是指正确地报告出曾经呈现过的词或发生的事。

(1)二者的区别

按照提取的准确性,可以将记忆划分为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错误记忆是指错误地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词或从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呈现或发生。而真实记忆则是指正确地报告出曾经呈现过的词或发生过的事。

(2)二者之间的联系

①实验程序的相似性。二者实验程序均为先学习,后回忆和再认。

②理论解释共通性。一些错误记忆的理论模型,如内隐激活反应假设和模糊痕迹理论,同样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真实记忆。

③神经生理过程一致性。采用正电子发射层描技术以及事件相关电位技术进行的研究,均未发现错误记忆和真实记忆的神经生理过程有明显不一致之处,暗示了两者间的共同联系。

④二者具有共同的影响因素。如词表容量、呈现方式、间隔时间、测验效应、重复学习、年龄因素、健忘症患者、词表特性等。

3. 部分报告法比整体报告法有哪些优点?

【答案】部分报告法和整体报告法是研究感觉记忆(瞬时记忆)的两种研究方法。

(1)部分报告法和整体报告法的含义

,是要求被试在刺激呈现后把所看到的刺激全部报告出来,以此①全部报告法(整体报告法)

来研究被试的感觉记忆容量的一种实验方法。

②部分报告法,是要求被试在全部刺激呈现后,根据主试要求随机只报告所有刺激中的一部分,以此来研究被试的感觉记忆容量的一种实验方法。

(2)部分报告法与整体报告法相比,它的优点是运用随机原理,使报告分段进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报告时滞引起的误差。

①感觉记忆的特点是保持时间非常短暂,小经注意的刺激立即遗忘。采用整体报告法时,由于要求被试报告呈现的所有刺激,因此,大部分信息在被试尚未来得及报告时就从感觉记忆中消退了。

②部分报告法中,被试根据主试要求随机只报告所有刺激中的一部分。既然是随机的,被试肯定是先记住全部刺激,然后只说其中一部分,从而节省了报告的时间,使被试的瞬间记忆呈现的更加准确。经过部分报告法的测定,人类的瞬时记忆容量其实是很大的,刺激呈现的一瞬间几乎所有刺激都进入了瞬时记忆。

4. 早期认知加工的眼动指标有哪些?

【答案】早期认知加工的眼动指标有:

(1)首次注视时间

①首次注视时间指在首次阅读中,某兴趣区内的第一个注视点的注视时间。

②首次注视时间能有效反映词汇通达的早期阶段特征。

(2)凝视时间

①凝视时间指从第一个注视点开始到注视点首次离开当前兴趣区的持续时间,包括兴趣区内的回视。

②凝视时间是反映词汇通达早期阶段的指标。

(3)第一遍阅读时间

第一遍阅读时间指读者的注视点首次跳向另一兴趣区之前对当前兴趣区的所有注视点的注视时间之和。

(4)选择性回视路径阅读时间

①选择性回视路径阅读时间指从某个兴趣区的第一次注视开始,到注视点落到该兴趣区右侧

,之问所有落在该兴趣区的注视点的持续时间之和。 的区域为止(不包括这一注视点)

②该指标不仅能反映早期与词汇通达有关的认知加工效应,而且能反映后期与句子整合有关的认知加工效

5. 色子游戏的一般规则是怎样的? 怎样定标准可以使猜对的百分比超过50%?

【答案】(1)色子游戏的一般规则

一次掷3颗色子,2颗是正常的,即每个面有一个数字,依次是1到6。第三颗是特殊的,3面写0,另3面写3。你的任务是猜测,特殊色子的哪一面朝天? 是写有0的一面,还是写有3的一面? 在猜以前,伙伴告诉你3颗色子朝天的数目的总和。

(2)定标准

根据3颗色子数目构成8的情况,分别列出来。

①当色子总和为2、3、4,猜特殊色子为0。

②当色子总和为13、14、15时,猜特殊色子是3。

③5~12之间时,当总数为8以下时,猜0对的概率可以超过50%。当总数大于9时,猜3对的百分比可以超过50%。

6. 简述记忆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控制变量。

【答案】(1)记忆实验中的自变量

自变量是引起行为变化的因素。研究的自变量必须具备“定性”和“定量”两个条件。以实验的刺激材料为例,若各个刺激单位性质不稳定或者渗入其他性质的材料,那么实验就不能获得准确的量值。按照统计原理,刺激材料性质的恒定才能使得刺激的各个子单元可以互比或互换。除了刺激材料以外,其他的自变量还有:刺激呈现的速度、间隔时间的长短; 刺激的空间位置和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