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福建师范大学612政治学原理考研导师圈定必考题汇编及答案

  摘要

一、简答题

1. 总统制与内阁制的区别。

【答案】总统制与内阁制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政府产生的方式不同

①实行总统制的国家,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总统挑选政府人员,由参议院批准;

②采用内阁制的国家,其政府首脑一般是多数党的领袖担任,其内阁成员由首相提出并任命。

(2)政府与议会的政党关系不同

①总统制下,总统所领导的党不一定在议会两院中成为多数党,总统也不能对议会实行绝对的政治联盟,它对本党议员不能进行制裁;

②采用内阁制的国家,内阁首相是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执政党的政策总是能得到本党议员的支持。政党领袖既能控制内阁又能控制议会。

(3)政府对议会的责任不同

①采用总统制的国家,总统由选民选出,政府不对议会负责,只对选民负责。国会和政府彼此分立,各有宪法规定的任期,各司其职。总统只对选民负责,但选民不能罢免总统。国会无权将总统免职,除非众议院因总统犯罪而对他提出弹刻,并经参议院审判定罪;

②采用内阁制的国家,内阁掌握行政大权,制定一切内外政策并向议会负责,它有责任答复议员的咨询,解释政府的政策。

(4)议会有无不信任投票权不同

①在总统制的国家,议会除拥有弹勃权外,不能以不信仟案的方式迫使总统辞职。弹幼是对总统违法犯罪的审查和追究,并不涉及政府政策的正确与否;

②在内阁制下,议会对于政府有不信任投票权。如果反对党对政府提出小信任案并且获得通过,政府必须下乙、l 习。

(5)有无解散议会权力不同

①在总统制下,总统没有解散议会的权力。但作为对立法机构的控制手段,总统有权对议案行使否决权;

②在内阁制下,内阁可以提请国家元首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6)元首发布命令是台必须副署小同

①总统制下,总统是多种角色的领袖一国家元首、党的领袖、武装部队总司令、政府首脑和要的立法创始人。同时,他体现着国家的力量和权威。因此,总统发布命令不必经过副署,总统的决定由总统自己负责;

②内阁制下,国家元首在履行宪法规定的职责时,必须有首相或部长、大臣副署,才能有法律效力。首相、部长、大臣对自己的副署行为必须从两个方面直接向国会负责:一方面,对违法行为负

法律责任; 另一方面,对政策问题代表元首负政治责任。

(7)政府决定政策的方式不同

①在总统制下,内阁成员都是总统的下属,政府的政策由总统决定;

②在内阁制下,政府决策由内阁会议决定。

(8)议员能否兼任政府阁员不同

①在总统制下的国会议员不可兼任政府的阁员,内阁成员也不得出席议会会议;

②在内阁制下,议员可兼任内阁的阁员,政府可以直接向议会提出议案。

2. 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不同特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

(1)从国家结构,即中央政权和地方的关系来看,西方采取的是分封割据制,而中国则采取中央集权制。

①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是地主制生产关系。由于土地可以自由买卖,地主个人不可能享有等同于西方领主的政治特权。在中国,实行超经济的强制手段一一政治力量是游离于土地关系之外,由国家行政机构统一掌握,地主个人无权直接运用政治权力压迫农民。只有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地主阶级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够实现对农民阶级的超经济强制,从而保障自己的经济利益。我国的封建地主阶级为了满足自己的需要,必然要建立一个强大、统一的国家政权。总之,中国的中央集权制是地主经济的产物。

②在西方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的逐渐形成,其经济基础也从领主制转向了地主制,土地可以买卖,地租采用了货币形式。但是,它不是西方封建社会的基本经济形态,而是以封建制向资本主义制过渡的经济形式。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实际上成为确立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先决条件,而不仅仅是维护封建制生产关系的工具。

(2)从权力结构,即政治权力的排列组合形式来看,西方实行的是等级制,而中国则是官僚制。 ①西方封建社会的领主制是一种土地所有权与政治特权相结合的制度。因此,逐级分封所形成的严格等级就必然成为权力结构的直接基础。在这种等级制度下,不仅土地所有者必然成为政治权力的掌握者,而且,阶级划分与等级划分也是一致的。统治阶级内部各等级之间有着一定的人身依附关系,不同等级的土地占有者即拥有不同等级的政治特权,没有土地的农奴则成为没有任何政治权利的被剥削、被压迫者。以领地分封为基础的阶梯式的权力结构,是西方封建制国家的重要特征。

②中国封建社会的地主制经济关系决定了它不可能形成土地所有制的等级结构,在此基础上,地主阶级在政治、法律上的等级划分也很不严格。所以说,中国不存在西方式的封建等级制。中国地主阶级为了对农民进行超经济强制,在地主的个人权力范围之外建立了一整套庞大、复杂的国家机器,由专职官吏行使行政、司法、军事等权力。这就形成了中国封建社会所特有的权力结构一一封建官僚制。中国封建社会的官僚制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a. 封建官僚制是由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各级官僚不是凭借自己在经济上的地位,而是通过举荐、科举等途径,由国家任命而取得官职的,并且按官职领取国家傣禄。因此,政治权力是游

离于土地所有权之外的。随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和中央集权的加强,历代统治者不断健全、扩大自己的官职队伍。

b. 在官僚集团内部,有着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密组织。我国第一个封建官僚政权一一秦朝建立之初就把建立官僚等级制度作为当务之急。我国魏晋时代建立了九品三十等的官僚制度,以后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用。这种官僚集团内部的等级制,是维持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制的有效手段。 c. 封建官僚按官价高低享有特权,特权成为官僚制的核心。我国封建社会的官吏,除了食取体禄之外,还享有如下特权:减免赋税,以官抵罪,大官僚有权保举自己的子弟做官,此外,利用职权谋取私利,因升官而发财者更是封建社会的常见现象。

西方和中国封建制国家的权力结构虽然形式不同,但其本质却是一致的,它们都是适应大土地占有者阶级的需要,利用政治权力压迫、剥削广大农民的手段。

(3)从政治文化,即封建统治阶级控制人民思想的手段来看,西方是直接利用宗教,而中国则是把一种适应地主阶级需要的思想宗教化。

①西方封建制国家直接利用宗教垄断政治文化领域,是起因于它们的领主制经济以及由此产生的分封割据制度。宗教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方面,它是一种思想,表现为教义、教条; 另一方面,它又是一个组织,表现为教会。这两方面对西方封建统治阶级都是必不可少的。他们利用宗教教义毒害、麻痹人民,让僧侣垄断全部文化教育,使整个思想领域都带有神学色彩,从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同时,他们还利用教会组织对抗、削弱王权,维护领主制经济和分封割据制度。教会拥有巨大的权力,对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私人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加以干涉。教会还享有广泛的司法权。教会一方面削弱王权,使国王无法把国家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填补了王权削弱所带来的空白。

②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以地主制经济为基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因此,它既需要有一种宗教化的、以盲目信仰为基础的政治文化来控制人们的思想,又不允许有一个像西方的教会那样的组织独立于国家政权之外。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国家采取了一种特殊方法来建立其思想统治,即把孔子的伦理哲学思想宗教化。这不仅因为孔子哲学思想的内容适应封建地主阶级的需要,而且因为这样可以避免产生一个独立于国家之外的教会组织。

西方和中国历史上的封建制国家在上述三方面的不同特征表明,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对其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是一种具体的、现实的联系,而不是一种抽象的联系。经济基础不仅决定上层建筑的本质,而且决定着上层建筑的形式。只有全面认识不同国家的上层建筑采用不同形式和表现出不同特征的根本原因,才能深刻理解封建制国家的本质。

3. 古希腊政治家划分政体的标准。

【答案】古希腊政治家提出了不同的政体划分标准:

(1)最早依据一定的标准划分政体的学者,是古希腊的历史学家希罗多德,他根据执政者人数来划分政体,由此而区分出君主政府、贵族政府和民主政府。

(2)亚里士多德是第一个较为系统地研究政体问题并提出政体划分标准的,他运用比较的方法研究了现实的各种政体,在调查和分析希腊158个城邦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政体的分析,讨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