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集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616微生物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浆细胞。
,能分泌【答案】浆细胞是一种由B 淋巴细胞分化而来,形态较大、寿命较短(小于一周)
抗体的免疫活性细胞。
2. 菌视紫红质
【答案】菌视紫红质是嗜盐杆菌的细胞膜区域中存在的一种色素蛋白,使细菌细胞膜呈紫色。它与视紫红质一样都含一分子的视黄醛,其化学性质与视紫红质相似。它在有光而微好氧条件下才能产生,在有光存在时,菌视紫红质摆动于两种构象之间,同时穿过细胞膜,向外释放质子,所形成的质子梯度用于驱动A TP 合成。这种依赖光的A TP 合成(光合磷酸化)为细菌在微氧条件下提供了另一条氧化磷酸化途径。
3. H 抗原与O 抗原。
【答案】H 抗原,又称鞭毛抗原,是存在于鞭毛上的抗原;
O 抗原,又称菌体抗原,包括存在于细胞壁、细胞膜与细胞质上的抗原。
H 抗原与O 抗原都是微生物的抗原结构。
4. 6-氨基青霉烷酸。
【答案】6-氨基青霉烷酸是指各种青霉素共有的结构母核,抗菌活性虽较低,但对其加上不同侧链后,就可制成不同的半合成青霉素。
5. 固化培养基(solidified media)。
【答案】固化培养基(solidified media )常称“固体培养基”由液体培养基中加入适量凝固剂(gel-lingagent )而成,遇热可溶化、冷却后可呈凝固状态,用途很广泛。
6. 革兰氏阳性细菌。
【答案】革兰氏阳性细菌是指经过革兰氏染色后呈紫色的细菌。
7. 假菌丝。
【答案】假菌丝是指酵母多次芽殖形成的子细胞与母细胞相连,形成分隔处有隘缩,隔膜两端直径不一致的藕节状细胞串。
8. 几丁质酶体。
【答案】几丁质酶体,又称壳体,是一种活跃于各种真菌菌丝体顶端细胞中的微小囊泡,直
径40〜70nm ,内含几丁质合酶,其功能是把其中所含的酶源源不断地运送到菌丝尖端细胞壁表面,使该处不断合成几丁质微纤维,从而保证菌丝不断向前延伸。
二、简答题
9. 举例说明抗生素的作用机理。
【答案】以青霉素等不敏感的抗性菌株的研宄表明,抗性菌株具有以下特点:
(1)细胞质膜透性改变
(2)药物作用靶点改变,二氢叶酸合成酶是磺胺类药物作用的靶点
(3)合成了修饰了抗生素的酶
(4)抗性菌株发生遗传变异,发生变异的菌株导致合成新的多聚体,以取代或部分取代原来的多聚体。抗性菌株所具特征表明了它们耐药性的机理。
10.以紫色非硫细菌为例,解释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可变性及对环境条件变化适应能力的灵活性。
【答案】紫色非硫细菌:
(1)在没有有机物时可同化进行自养生活;
(2)有有机物时利用有机物进行异养生活;
(3)在光照及厌氧条件下利用光能进行光能营养生活;
(4)在黑暗及有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进行化能营养生活。
11.试列表比较两种连续培养器恒浊器和恒化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
【答案】连续培养器恒浊器和恒化器的特点和应用范围比较如下表。
表
12.试列表比较原核微生物的转化、转导、接合和原生质体融合的异同。
【答案】如下表:
表
13.鉴别性培养基(EMB )的重要成分及其作用,并指出枯草杆菌、大肠杆菌
(Lac-)在EMB 培养基上的菌落特征及其原因。 沙门氏菌属
【答案】(1)鉴别性培养基EMB 的重要成分是伊红和美兰。伊红和美蓝两种苯胺染料可抑制革兰氏阳性细菌和一些难培养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在低酸度时,这两种染料结合形成沉淀,起着产酸指示剂的作用。
(2)多种菌在EMB 培养基上产生相互易区分的特征菌落,因而易于辨认。①大肠杆菌因其强烈分解乳糖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
菌体带故可染上酸性染料伊红,又因伊红与美蓝结合,所以菌落被染上深紫色,从菌落表面的反射光中还可看到绿色金属闪光;②枯草杆菌的产酸能力较弱,故最终菌落为棕色;③沙门氏菌属不能分解乳糖,不能产酸,故菌落为无色透明。
14.分析瘤胃微生物与反刍动物间的共生关系。
【答案】瘤胃微生物与反刍动物间的共生关系:
(1)瘤胃微生物是一类存在于反刍动物瘤胃中与反刍动物共生的微生物,协助其把纤维素分解成有机酸以供瘤胃吸收,同时,由此产生的大量菌体蛋白通过皱胃的消化向反刍动物提供充足的蛋白质养料。
(2)反刍动物是有反刍这种消化方式的动物,反刍动物为瘤胃微生物提供纤维素和无机盐等养料,水分,合适的温度和pH ,以及良好的搅拌和无氧环境。
15.叙述营养缺陷型的筛选过程,并指出浓缩学养缺陷型的主要方法及原理。
【答案】(1)营养缺陷型的筛选过程一般要经过诱变、淘汰野生型、检出和鉴定营养缺陷型四个环节。
(2)浓缩学养缺陷型的主要方法和原理如下:
①淘汰野生型:在诱变后的存活个体中,营养缺陷型的比例一般较低,通常只有百分之几至千分之几。通过抗生素法或菌丝过滤法就可以淘汰为数众多的野生型菌株,从而达到了“浓缩”营养缺陷型的目的。
在抗生素法中,青霉素法主要适用于细菌。其原理是青霉素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生物合成,因而能杀死生长繁殖着的细菌,但不能杀死处于休止状态的细菌。如果将诱变后的细菌培养在含有青霉素的基本培养基中,就可淘汰大部分生长繁殖活跃的野生型细胞,从而达到“浓缩”营养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