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杭州师范大学医学院(健康管理学院)834城市学综合基础之公共政策学考研基础五套测试题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方案规划
【答案】方案规划是指政府为了解决公共问题,采取科学方法,广泛收集各种信息,设定一套未来行动选择方案的动态过程。依据政策专家罗伯特. 梅叶的看法,方案规划主要有以下五个特性:①方案规划是目标导向的; ②方案规划的变革取向:③方案规划的选择取向:④方案规划的理性取向; ⑤方案规划的群体取向。
2. 政策过程
【答案】政策过程是指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及其与政策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使得政策系统呈现一个动态的运行过程。
伊斯顿提出的政治系统论观点认为,政策系统的运行表现为一个系统的不断输入、转换、输出的过程。政策环境首先把种种要求和支持传导给政策主体,从而输入政治体系。其中,要求是指个人和团体为了满足自己的利益而向政府提出采取行动的主张; 支持是指团体和个人遵守选举结果、缴纳税收、服从法律以及接受权威性的政府为满足要求而做出的决定或所采取的行动。
这些要求和支持通过政治体系内部转换,变成政策方案输出,作用于环境,引起环境变化,产生新的要求。而这种新的要求反馈到政治体系,进一步导致政策输出。在这种循环往复中,政策源源不断地产生,政策系统的运行得以持续进行。
3. 政策监测
【答案】政策监测是指用来提供公共政策的原因和结果信息的一种分析程序,或者说是测量和记录政策运作信息的一类分析方法,其目的在于说明和解释政策执行情况以及评估其执行效果,以保证政策的有效执行,促进既定政策目标的实现。根据政策监测的不同时态,政策监测可以分为事前监测、事中监测和事后监测三种。
4. 政策科学“三部曲”
【答案】叶海片·德洛尔为政策科学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发表了政策科学的三部曲:《公共政策制定检讨))(1968年)、《政策科学构想》(1971年)、《政策科学进展》(1971年)。是公共政策进入发展的第二阶段的标志。
5. 德洛尔
【答案】叶海卡. 德洛尔1928年出生于奥地利的维也纳,是政策科学发展史上的一位关键人
物,为政策科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其思想被称为政策科学发展史上的“第二个分水岭”。政策科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研究,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与德洛尔的工作是分不开的。
作为公共政策的奠基人之一,德洛尔批判地继承了拉斯韦尔的政策科学传统,提出了较为系统的政策科学理论,为政策科学的学科建设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如德洛尔对公共政策学研究教育机构进行了探讨,推动美国大学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开设了公共政策学课程。德洛尔还提倡高等学校应该担负起培养适应未来需要的政策分析家。从德洛尔开始,政策学家开始重视政策分析。当然,德洛尔的思想也受到了批判,德洛尔的理论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
二、简答题
6. 全面理性模式的要点。
【答案】全面理性模式,又称纯粹理性模式,泛指决策者能够依据完整丽综合全面的资料作出合理性的决策。
(1)根据林德布洛姆的论述,全面理性模式的要点是:
①决策者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
②理性人首先应该清楚自己的日标、价值或要点,然后予以排列优先顺序;
③他能够列出所有达成其目标的备选方案;
④调查每个备选方案所有可能的结果;
⑤比较每个备选方案的可能结果:
⑥选择最能达成目标的备选方案。
总之,政策分析的全面理性模式主张,为了一个理性的决策,政府的决策者必须知道所有的社会价值偏好及其相对权重,所有可能的备选方案,每一个备选方案可能产生的后果; 必须能够估计每一个政策方案可能得到或者失去的社会价值比例,能够选择最经济有效的政策方案。
(2)全面理性模式的主要难题有:
①在政策制定中。决策者往往并不是面对一个既定的问题,而是需要根据一些现象的表征去探查问题的所在,这往往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
②在政策制定中。目标、价值的排列往往因目标不清晰及价值冲突,使得决策者犹豫不决; ③要列出所有达成日标之备选方案及每个方案的所有可能后果,在人类能力有所限制、环境不确定影响及时间成本受限制的情况下也难以做到。
因此,全面理性模式虽然是政策分析的完善境界,但在实际的政策分析中难以做到全面理性的要求。
全面理性模式构成以后的儿乎所有政策分析模式的出发点。可以说,后起的各种政策分析模式是在批评全面理性模式以及吸取它的某些成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7. 简述政策评估的过程及方法。
【答案】政策评估是指一种有计划、按步骤进行的活动,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系统过程。正
规的、科学的政策评估,经过准备、实施和结束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
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的工作,政策评估在实施以前必须进行周密的组织准备工作,这是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也是评估政策得以顺利进行和卓有成效的前提条件。组织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包括:
①确定评估对象。确定评估对象实质上是解决评估什么的问题。政策具有相关性,某一结果的产生往往是多项政策共同作用的产物,要清楚地划出一项政策作用范围的边界并不容易,同时,并不是任何政策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而且有必要进行评估。
②制定评估方案。这是政策评估准备阶段最为重要的一项工作。评估方案是评估实施的依据和内容,评估方案设计的合理程度直接关系到评估质量高低和评估活动的成败。评估方案必须以书面的形式系统、详细地说明以下内容:
a. 阐述评估对象,明确指出评估什么。
b. 明确评估的目的、意义和要求。评估目的决定评估的基本方向,解决的是为什么进行评估的问题。
c. 确定评估标准。事实分析和价值分析以及它们的有机结合是评估标准的基本内容。评估标准通常体现为评估指标体系,它决定着评估类型和评估方法。
d. 提出评估的基本设想,根据评估目标确定评估的内容、范围,制定出评估方案。
e. 说明评估的场所、时间和工作进度,以及评估经费的筹措和使用等问题。
评估方案应将评估的五个基本要素,即评估者(主体)、评估对象(客体)、评估目的(出发点)、评估标准(准则)和评估方法(手段)都包括在内,使它们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政策评估系统。
③挑选和培训人员。评估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理论研究过程,它对评估人员的理论素养要求很高。因此,必须选择适当的评估人员,提高他们的理论分析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构建具有较高水准的评估队伍。
(2)实施阶段
实施评估是整个政策评估活动中最为重要的阶段,实施评估工作的好坏与评估活动的成败紧密相关。实施评估阶段的关键是一些具体调查方法和评估方法的运用,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有:
①利用各种调查手段,全面收集政策制定、政策执行、政策影响和政策效益等方面的信息。信息是政策评估的基础,评估政策的过程其实也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过程。为了保证所获信息具有全面性、系统性和准确性,需要综合采用各种科学方法来收集信息,常用的方法有:观察法、查阅资料法、调查法、案例法、实验法等。
②综合分析政策信息。在收集信息的基础卜对那些有关政策的原始数据和信息资料进行系统的整理、归类、统计和分析。
③综合运用适合的评估方法,对政策进行评估,得出评估结论。在实施评估的过程中,评估者应该坚持评估材料的完整性和具体分析的科学性两个原则,客观、公正地反映出政策的实际效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