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浙江大学人文学院709中国书画篆刻创作之古代汉语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 摘要
一、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1.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答案】觉:醒。
2. 初,宣子田于首山,舍于翳桑。 .
【答案】田:打猎,后来写作“畋”
3. 都城過百雉,國之害也。
【答案】都:都城。
4.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答案】(1)疾,痛恨。
(2)翻译:君子厌恶那种态度:想这样,却避而不谈,而一定要为它做些别的说辞。
5. 师进,次于陉。 .
【答案】次:军队临时驻扎。
6. 以著其義,以考其信。(《橙韶·擅通》)
【答案】考:成全。
7.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答案】(1)" “阙“掘”,挖掘。
(2)翻译:如果掘地至黄泉,挖一条隧道相见,谁说不是这样呢(谁说这样不行呢)?
8. 以母则不食,以妻则食之。(《孟子·滕文公下》)
【答案】介词,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因为,由于。
9. 我绝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己矣。 .
【答案】抢:突过。
10.危邦不入。(《论语·泰伯》)
【答案】危:发生暴乱。
二、名词解释
11.读为
【答案】读为是古书注解中的一种标识通假字的术语。它和“读曰”一样,是用本字来说明假借字。如:《诗经·卫风·虻》:“淇则有岸,隰则有泮。”郑笺:“泮读为畔。”“泮”是假借字,“畔”是本字。
12.叶音
【答案】叶音是指由于语音的变化和发展,用后代的语音读古代的诗文,常常会发现不押韵,将不押韵的韵脚临时改读为一个押韵的音的现象。叶音说是在没有确凿根据的情况下,强改字音以求押韵和谐,并非探明了韵字的本音。其根本错误,就在于对古韵采取一种形而上学的观点,而非历史的观点,不懂得语音是发展变化的。其后果,则是一个字可叶出许多的音,造成汉字读音的极大混乱。所以说叶音说是错误的。这一现象在南北朝时出现,到宋代朱熹的《诗集传》中体现的尤为突出。
13.旁轉
【答案】旁转是音韵学术语。古音中阴声和阴声,阳声和阳声、入声和入声之间的相互转变。如“斯”从“其”声,“其”在支部,“斯”在支部,二者都是阴声韵,是旁转。旁转的现象在古音的押韵、谐声、通假、注音等材料中很普遍。现代学者认为构成旁转的字音主要元音应是相近的,韵尾一般相同。一些古音学家所说的阴声韵也包括入声韵在内,所以阴声与阴声的旁转,有时也包括阴声与入声的相转。
三、分析题
14.說明下列句子中的詞類活用現象(指出活用的詞,活用的種類),並把全句譯成現代漢語。
(1)晉靈公不君。
(2)故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
(3)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4)晉侯飲趙盾酒。
(5)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答案】(1)晉靈公不君。
①活用的词:君。
②活用的种类:名词活作动词。
③全句翻译:晋灵公不行君道。
(2)故遠人不服,則脩文德以來之。
①活用的词:来。
②活用的种类:动词的使动用法。
③全句翻译:所以如果远方的人不服,那么就应该修缮文教是他们来(归附)。
(3)左右以君賤之也,食以草具。
①活用的词:贱。
②活用的种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③全句翻译:(孟尝君的)左右为他办事的人都以为孟尝君认为玛谖很卑贱(看不起冯谖),于是给他吃很粗恶地东西。
(4)晉侯飲趙盾酒。
①活用的词:饮。
②活用的种类:动词的使动用法。
③全句翻译:今后赐给赵盾酒喝。
(5)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
①活用的词:夫人。
②活用的种类:名词的意动用法。
③全句翻译:(国君)把她看做夫人,我能不把她看做夫人吗?
15.指出下列各句中的古今字或通假字,然后写出相应的今字或本字,并解释它们在句子中的意义。
(1)彼秦者,弃礼义而上首功之国也。(《战国策·鲁仲连义不帝秦》)
(2)七月食瓜,八月断壶。(《诗经。七月》)
(3)出国门而轸怀兮,甲之量吾以行。(《楚辞·哀郢》)
(4)被礛磻,引微缴,折清风而抎矣。(《战国策·楚策》)
(5)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礼记·檀弓下》)
(6)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战国策·齐策》)
(7)辞日:“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8)率罢散之卒,将数百之众。(贾谊《过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