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湖南师范大学旅游学院902旅游学概论考研冲刺密押题
● 摘要
一、概念解释
1. 大众旅游
【答案】大众旅游有双重含义:
(1)大众旅游指的是大众化旅游或旅游活动的大众化,亦即旅游活动参加者的人员范围己经扩展到普通的劳动大众。
(2)大众旅游是指大众型旅游,即随着现代旅游活动的大规模开展而形成的以有组织的团体包价旅游为代表的大众型旅游模式。大众型,实指旅游活动的规模化开展形式,特别是指旅游者在旅行社的组织和安排下,按照预定的时一间、线路和活动内容,以大规模的集体活动方式开展旅游。
2. 奖励旅游
【答案】奖励旅游是指公司、政府机构和社会团体为了激励员工,组织他们及其配偶外出旅游度假的活动,是激励员工的手段。
奖励旅游的出现始自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最初是某些公司为了表彰和奖励那些工作成绩突出的销售人员,组织他们及其配偶外出旅游度假。后来,一些研究人力资源管理的心理学家经过大量的调查和分析之后,发现把旅游度假作为奖励员工的“奖品”时,所产生的激励作用远远胜于传统的金钱或物质奖励。奖励旅游作为一种激励手段很快被各种组织所效仿。
3. 旅行社
【答案】(1)旅行社,是指从事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活动,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展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或者出境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其中,“招徕、组织、接待旅游者等活动”以及“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其内容主要包括:为旅游者安排交通、住宿、餐饮、观光游览和体闲度假等方面的服务,以及为旅游者提供导游、领队、旅游咨询、旅游活动设计等方面的服务。
(2)在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中,人们通常根据旅行社行业中的自然分工情况,按照有关旅行社企业主营业务的类型,将旅行社企业划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旅游批发/经营商,一类是旅游零售商。按照不同旅行社的经营范围,将我国旅行社规范为两大类,一类是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另一类是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入境旅游业务和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
4. 旅游景点的生命周期
【答案】旅游景点的生命周期是指以游客接待量的变化为变现特征的发展或演进进程。围绕某一或某些吸引因素而形成的一个旅游景点的生命周期演进过程可划分为四个基本阶段: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这一演进过程具体表现为:随着时间的发展,该旅游景点能够吸引来访的游客人数将会出现由少渐多,继而又会逐渐减少,甚至会发展到鲜有游客问津的境地。
5. 社会旅游
【答案】社会旅游又称社会补贴旅游,是指对于收入过低的社会阶层,有些国家采取通过由国家地方政府工作单位工会或家庭户主所隶属的其他组织提供补贴或资助的办法,以帮助他们能够参加到旅游或度假活动中来。社会旅游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现代旅游能够为人们适时放松、舒展精神和恢复体力提供机会;
(2)外出旅游作为一种观察、体验和认识异乡事物的最直接的手段,为满足人们的求知兴趣和好奇心提供了最好的机会。
6. 旅游景点
【答案】(1)广义的“旅游景点”
从广义上讲,任何一个可供旅游者或来访游客参观游览或开展其他休闲/娱乐活动的场所,都可被看作是旅游景点。这种场所的地理概念可以很小也可以很大,甚至实为一个旅游景区。“旅游”景点实为面向所有公众开放的公共景点。
(2)狭义的旅游景点
旅游景点所指的是那些由某一组织或企业对其行使管理的封闭式旅游景点,即有明确的界线与外界隔开,并设有固定的出入口,能够对游人出入行使有效控制。明确的界线,是指该景点的区域通过圈以围墙、或设以栅栏、或借助某种天然条件而形成的边界。基于狭义概念的理解,旅游景点是指“专为供来访公众参观、游乐或增长知识而设立和管理的长久性休闲活动场所”。
这一定义所反映和强调的是,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应符合以下几个方面的条件或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①专用性。旅游景点是指定用来供游人参观、游览或开展某类休闲活动的场所。这种专用性的指定要么是出于商业性决策,要么是出于政府有关部门的公益性政策。
②长久性。是指作为一个旅游景点,必须有其长期固定的场址,并利用这一场址发挥其固有职能。
③可控性。旅游景点必须有人行使管理,必须能够对游人的出入行使有效控制。
二、论述题
7. 试述并解释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的定义。
【答案】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的定义及其解释如下:
(1)世界旅游组织对旅游活动的定义是:旅游活动是人们出于体闲、商务以及其他日的,短
期(历时不超过一年)离开自己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的旅行活动以及在该地的停留访问活动。
(2)国际知名旅游学者、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的史密斯教授对这一定义的解读是,“旅游是一个人旅行前往其惯常环境之外的某地开展的一整套活动,整个行程历时小超过一年,并且其外出旅行的主要目的小是去从事从该地获取劳动报酬的活动”。
(3)据此,基于中文表达习惯的考虑,可将旅游活动的定义理解为: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之外的口的,暂时离开自己生活的惯常环境,前往他乡开展的旅行和逗留访问活动。
8. 试述并分析“艾斯特”对旅游的定义。
【答案】(1)“艾斯特”对旅游的定义
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些人不会导致长期定居,并且不牵涉任何赚钱的活动
(2)“艾斯特”定义旅游的特点
①艾斯特定义阐明,旅游学所研究的所有“现象和关系的总和”皆因“非定居者”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
②对“非定居者”一词的使用体现了旅游活动的异地性;
③对“不会导致定居”的强调,不仅原则上指出了旅游活动的暂时性,而且规定了旅游活动的非定居性或非移民性;
④对“不牵涉任何(收入性的)赚钱活动”的强调则阐明了旅游活动的非就业性;
⑤所有“现象和关系的总和“这一表述反映出,旅游学的研究内容不仅包括旅游者的活动,而且重在研究旅游者的旅游活动客观上所导致的众多现象和关系,从而反映了旅游学研究内涵的综合性。
a. 各种现象指的是山旅游者的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发出现的有关经济现象、社会现象、文化现象、甚至政治现象。
b. 各种关系是指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日的地政府以及旅游日的地社区居民这四者之间因各自追求利益的不同,而在直接或间接地相互接触或打交道过程中所引发的彼此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9. 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是如何产生的?
【答案】人类最初的旅行需要的产生背景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
(1)新石器时代晚期,金属工具开始问世。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进步使生产效率得以提高,劳动剩余物也因此增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分工的扩大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并加速了私有制的形成。随着社会分工的扩大,产品交换也因此得到快速发展。
(2)随着产品生产与交换的发展,到了原始社会瓦解和奴隶社会开始形成之际,开始出现了专门从事易货贸易的商人阶级。易货贸易的出现和发展,使得产品交换的地域范围不断扩大。为了实现产品交换,人们需要了解其他地区的产品生产和市场需求情况,需要前往其他地区交换产品或货物,对外出旅行的需要也由此而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