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342农业知识综合四[专业硕士]之公共政策学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外在成本

【答案】外在成本是指在决策规则的选择中,由于其他人的行动而使单个参与者预期个人所承担的成本,或者说,它是一项政策方案的实施将给那些偏好与之不一致的人所带来的损害,这种成本是通过集体决策的内在强制性而施加给单个参与者的。投票规则的成本有外在成本和决策成本两种。

2. 政策目标

【答案】政策目标是指决策者凭借决策手段所要取得的东西,是政策的出发点和归宿,制约着公共决策及政策分析的全过程。目标涉及“是什么”和“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对不同政策目标的澄清和认定是分析者所要解决的中心问题。基本的政策目标包括增长、效率、稳定和公平。

政策分析的中心任务,是要确定解决问题的目标。界定了政策问题,并不等于确定了目标,因为问题中确认的东西还太抽象,往往抓不住要害。所以必须要求目标明确,具体落实。围绕问题,开始设定的目标往往笼统,有待进一步具体化。其方法有两种:

①把总目标分解成更低层次的子目标;

②量化,给目标定出必须实现的数量界限。这样使整体目标与局部日标、长远日标与近期目标、单目标与多目标等,可以分析得较为清楚。

3. 回归分析

【答案】回归分析是研究变量之间相关关系的一种统计推断法。依据自变量、因变量之间关系的复杂程度,回归分析可分为线性与非线性两类; 线性模型又可依自变量数目的多少,分为一元线性回归和多元线性回归。

回归分析中,当研究的因果关系只涉及因变量和一个自变量时,称为一元回归分析; 当研究的因果关系涉及因变量和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时,称为多元回归分析。此外,回归分析中,又依据描述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函数表达式是线性的还是非线性的,分为线性回归分析和非线性回归分析。通常线性回归分析法是最基本的分析方法,遇到非线性回归问题可以借助数学手段转化为线性回归问题处理。

4. 假设

【答案】假设是指针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现有的情况下通常无法解释,根据研究者的目的,事先虚拟出一个适用于问题的环境,然后将研究对象放置于这个环境中,研究在这样的条件下研究对象有哪些特征以及会产生什么后果。假设如果被证实,就可以对被观察的具体对

象做出有效理论解释; 如果被证伪,就要对理论作出修正或推翻原理论,发展新理论。研究中的假设主要分为:描述性假设、解释性假设、预测性假设和内容性假设。

5. 精英

【答案】精英是相对于一般社会大众而言的。社会被认为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掌握权力的少数人精英,另一部分是社会大众。只有很少的人为社会分配价值,大众小能决定公共政策。精英是从社会经济上层小成比例地抽取出来的,公共政策反映的不是大众的需求,而是反映在社会中占少数、居统治地位的精英们的价值取向。大众在很大程度上是被动的、冷漠的和缺乏信息的,因此大众情感在更多时候为精英所操纵。精英主义认为,精英在关于社会体系的规范上拥有共识,不为追求卓越而竞争,精英的共识多于分歧。社会的统治者是社会的少数,但他们在智力、性格、能力、财产等方面超过大多数被统治者,对社会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和作用,是社会的精英。其中极少数的政治精英代表一定的利益集团,掌握着重大决策权,他们的政治态度、言行对政治发展方向和前景产生重要影响,决定着政治的性质。精英理论认为,必须分析这些政治精英才能揭示政治的本质和规律。

6. 备选方案

【答案】备选方案是决策者解决政策问题的行动过程的选择,或是达成政策目标的可供利用的手段、措施或办法。依政策问题性质的不同,备选方案可以表现为政策、策略或各种行动过程。

7. 政策客体

【答案】政策客体指的是政策所发生作用的对象,包括政策所要处理的社会问题(事)和所要发生作用的社会成员(人)两个方面。政策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充当人们处理社会问题,进行社会控制以及调整人们之间关系特别是利益关系的工具或手段。

8. 趋势外推

【答案】趋势外推是预测的方法论基础的一种。趋势外推把过去观察到的趋势扩展到未来。它假定过去发生的事情在未来也将会发生,只要没有新的政策或出乎意料的事件的干预而改变了事件的进程。趋势外推的根据是归纳推理,即一种从特殊的观察陈述(如时间序列数据)到一般结沦的推理过程。在趋势外推中,通常是从一系列时间的序列数据开始,把过去的趋势推断到未来,然后寻求有助于证明这种推断的规则和假设的帮助。

9. 时间序列分析

【答案】时间序列分析是指基于时间序列之上的一种统计分析方法。用于预测时,逻辑本质是把过去和现在的时间相关的趋势向未来时间方向外推。也就是说,它本质上是归纳法的运用。它的基本假设是:观察资料是可信和有效的,变化趋向和形式是可以外推的。由于过程的内在发展有齐一性,所以预测中对不规则的统计项向规则方向变换是允许的。时间序列分析的两种基本思路是趋势曲线外推和突变方法。

10.元问题

【答案】元问题是指所有一级问题构成的_级问题,也即问题的问题,比普通问题更进一层,通常涉及本体论和知识论,要在本体论和形而上学层次上谈及,脱离这个学科具体的表面条件和限制,挖掘普遍性的、绝对性的根基问题。

二、简答题

11.举例说明如何设计与创造备选方案。

【答案】备选方案的创造与设计是产生备选方案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程序或功能活动。创造与设计备选方案的主要途径及方法有:

(1)分析一综合途径

亚历山大提出了一种解决非常规或复杂问题的形式化程序或方法(他称之为分析一综合或分解一结合途径),其要点是先将问题分解成其构成因素,分析这些构成因素的相互作用方式,再将这此部分重新组合起来而构成一个解决方案。这种研究方法以计算机为基础,它被用来帮助设计者系统地构造物理设计问题,并被实际运用于高速公路的路线、办公室的分布和组织设计等问题的解决之中。

(2)形态结构途径

①形态结构途径又称形态分析方法。它关注基本方法的发展和应用,这些基本方法帮助发现和分析客观事物、现象和概念之间在结构或形态卜的相互关系,有助于搜索为建设一个美好世界可能得到的结果。

②形态结构途径的分析过程

a. 明确提出问题,并以公式表达;

b. 对能进入解中的全部参数加以鉴别,并说明其特性;

c. 由第二步鉴别过的全部参数构成一个多维矩阵(形态矩阵),该矩阵包含所有可能的问题; d. 检验形态矩阵所有解的可行性,并对解能达到目标的可能性进行分析评价;

e. 对策三步鉴别出的最佳解,依照他们的可行性和所有的手段和方法,用另外的形态结构分析方法加以分析。

③形态结构途径以系统的方法计算出全部组合的可能性,并能够识别出某些不易察觉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或备选方案,是设计或创造备选方案的一个有用的方法。

(3)可行性处理

梅提出了一种类似于上述两种途径的创造与设计备选方案的方法,即可行性处理。他认为,可以对处理政策问题的各个方面进行一种较早的“可行性检测”,将这些可处理的变项结合成一个首尾一致的策略而设计出备选方案,并随着问题的重新界定和评估标准的修改,进一步修正这些策略。这种途径假设,分析者能确定可处理问题的各个变项,并要求对能做什么事情和应该做什么事情有所认识。如监狱官减少囚犯的闲散时间以抑制其暴乱动机。

(4)修改现有的解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