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614政治学、管理学基础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政治统治
【答案】政治统治是指在权力制约关系的矛盾性和同一性双重驱使下,政治统治行为主体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力地位和权力制约关系,必须建构政治权力主体对于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的控制和约束关系。而建构这种关系的基本途径,在于把政治权力转变为政治权威,在政治权力主体和其他社会政治力量和社会成员之间建立权威与服从的关系。在内容上,它体现为把权力制约关系转化为政治权威与服从关系,以此巩固政治权力主体地位、维护既有制约关系并保证政治权力效力。在现实政治生活中,它体现为政治权力主体控制社会政治冲突,维持社会政治秩序,建立和维护其与社会成员之间权威与服从关系的行为。
2. 雅典奴隶民主制
【答案】雅典奴隶民主制体现着雅典奴隶主自由民多数人的主权,重视公民个人的自由和平等,雅典的官吏制度是民主原则的重要体现,在雅典国家有一整套相当严密的制度,保证公民对国家官吏实施有效监督。雅典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其实质上是以雅典工商奴隶主为领导的奴隶主阶级对于奴隶、非公民群众实行专政的工具,归根结底,它为奴隶主阶级整体的经济利益而服务,是奴隶主自由民阶级的民主。这种有限的阶级民主决定了这种民主有巨大的局限性和狭隘性。
3. 行为主义
【答案】行为主义政治学是指与行为主义方法相联系的。行为主义方法的主要特征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来研究影响人的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并力图从中找出人类政治行为的规律性的一种政治学研究方法。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采用了现代社会学、心理学和文化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它在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形成,二战以后迅速发展,在60年代发展到全盛时期,70年代开始走向衰落。 ①行为主义政治学主要研究影响政治行为的各种因素和政治行为的规律性。
②行为主义政治学认为,政治学作为解释人的政治行为的规律性的科学,它应该能够被经验地证明。
③行为主义政治学的最大缺陷,就是单纯用现象调查的方法和计量方法来说明政治行为的动机和规律性,因而它不可能认识政治现象的实质。因为实证主义的调查方法所得出的结论,其根据只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不同的阶级和个人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念,人们在研究社会现象时,不可能离开某种价值判断。
4. 利益表达
【答案】即一种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活动。这种非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是一个系统内个人或集团对该系统提出要求的过程,它是政治系统内政治过程的开端。现代社会是利益高度分化的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利益结构的复杂化决定了现代政治系统中利益表达方式的多样化。
5. 总统制的中央政府
【答案】在总统制国家,行政权力集于总统一身,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国家行政机关首脑。美国是最为典型的总统制国家。总统是国家元首、执政党的领袖,其主要作用表现在:
①最高立法者。总统对国会的决议享有否决权。要使总统的否决权无效,需要参、众两院超过三分之二的多数票,因此,对总统的否决进行否决的可能性极小。
②行政首脑。行政首脑的工作使总统必须与许多机构打交道。在制定全局性政策和遴选执行政策的人的过程中,总统不得不与国会各委员会的主席和主要成员、利益集团以及有关各部的官员共同行使权力。
③国防和外交政策的首脑。美国宪法把处理外交事务的权力授予总统,在外交领域,总统总是大权独揽。
6. 民主共和政体
【答案】民主共和政体是资产阶级国家普遍采用的政体形式,其共和范围形式上包括全体公民在内,最高国家权力由多人执掌和行使,这些权力执掌者由选举产生,并实行限定任期制。民主共和政体按照不同职能机关和职位的地位和权限,主要可分为议会共和政体、总统共和政体与委员会制政体。
①议会制共和政体。在议会共和政体中,议会掌握着国家最高权力,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总统只是“虚位元首”而不掌握实权,他与议会君主政体中的君主的地位作用和享有权限相似,不同的是前者由选举产生,而后者为世袭继承; 前者政治活动负政治法律责仟,后者则无须负责。
②总统制共和政体。在总统共和政体中,最高国家权力由总统和议会按不同职能分别执掌和行使,总统和议员分别由选举产生,并有特定任期,内阁由总统组织并对总统负责,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与议会之间有权力制约关系。
③民主共和政体还有委员制政体,其典型国家是瑞士。
7. 市民社会
【答案】“市民社会”一词具有古典含义和近代意义。古典含义的“市民社会”主要是指建立了国家的“文明社会”,相对于野蛮部落而言; 近代含义则是指国家控制之外的社会经济生活,相对于国家而言。政治学中的“市民社会”主要是指以市场经济为依托的、独立于国家权力控制的自主社会领域。
8. 政治意识形态
【答案】在任何政治文化系统中,政治意识形态是一个政治系统试图说服社会成员、取得后者的认同和支持过程中形成的一套特定的权威阐释系统,是一种能够提供政治认同和引导民众政治态度的符号模型。它构成了一个政治系统中社会成员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
二、简答题
9. 简述行政体制之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含义及其优缺点。
【答案】行政体制是指为国家行政机关所建立的组织制度,它包括权力分配、制度模式、组织机
制等。健全的行政体制具有三个特性:系统性、法制性和稳定性。行政体制的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它随着国家的产生而逐渐形成,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内容和形式。依据领导方式、组织形态和权限划分等不同角度进行不同的分类,一般可分为首长制和委员制、集权制和分权制、直线制和职能制。其中集权制与分权制的含义及其优缺点如下:
(1)集权制的含义及其优缺点
①集权制是指行政权力集中于上级机关,下级机关没有或很少有自主权,它制定的一切措施均需依照上级机关的法令或指示的行政体制。
②集权制的优缺点
a. 集权制的优点:集权制有利于政令统一,统筹全局; 标准一致,指挥灵便,命令容易贯彻执行; 有利于集中力量应付危局。
b. 集权制的缺点:权力过分集中,将导致行政管理缺乏弹性,不能因地制宜; 束缚地方政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地方政府容易产生依赖思想,不愿承担责任; 适应外部环境的应变力差。
(2)分权制的含义及其优缺点
①分权制是指下级机关在其管辖范围内有自主决定权,上级机关对其在权限内决定的事项不加干涉的行政体制。
②分权制的优缺点
a. 分权制的优点:能因地制宜的发展个性和特长; 对外部环境变化能做出快速反应; 地方能独立自主的开展工作,容易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
b. 分权制的缺点:过度分数的权力容易导致政令不统一,难以协调统一行动; 地方为了局部利益而不顾整体利益; 地方各行其是,会产生强大的离心力。
10.简述政治文化的内涵及类型。
【答案】(1)政治文化的内涵
政治文化是指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它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
(2)政治文化的类型
西方学者一般将政治文化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①参与型政治文化与服从型政治文化。
这是从社会成员的参政倾向来进行划分的。
a. 在参与型政治文化体系中,公民普遍具有参政的愿望、能力和要求。民主、平等的观念是这种政治文化中的主导观念。政治体系通过普遍选举、政党政治、民选议会等方式为公民提供参政的途径。它使公民成为政治主体,可以自由地参政、议政。
b. 在服从型政治文化体系中,政治只是少数人的事,多数社会成员不能也不愿参与政治,即使政治体系提供了参与政治的途径,民众也会因为其参与政治的能力与愿望的低下而使政治参与难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