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第四军医大学医学心理系312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之普通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依恋

【答案】依恋指婴儿和照看人之间亲密的、持久的情绪关系。表现为婴儿和照看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渴望彼此接近,主要体现在母亲和婴儿之间。依恋是婴儿与主要抚养者(通常是母亲)间的最初的社会性联结,也是情感社会化的重要标志。

2. 心境

【答案】心境是指人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漫性,它不是关于某一事物的特定体验,而是以同样的态度体验对待一切事物。心境持续时间有很大差别。某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小时; 另一些心境可能持续几周、几个月或更长的时间。心境持续时间的长短,与人的气质、性格有一定的关系。心境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心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的影响。人的世界观、理想和信念决定着心境的基本倾向,对心境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3. 情绪和情感

【答案】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情绪和情感是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的。情绪是指感情过程,即个体需要与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脑的神经机制活动的过程,具有较大的情景性、激动性和暂时性,往往随着情境的改变和需要的满足而减弱或消失。情感是用来描述那些具有稳定的、深刻的社会意义的感情,具有较大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

4. 认知风格

【答案】认知风格是指个体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独特的、稳定的特征,即个人所偏爱使用的信息加工方式,也叫认知方式。人们在认知风格上的差异不同于智力上的差异,它无好坏之分,但与人的个性特征有关。其中认知风格主要有:场独立性和场依存性、冲动和沉思、同时性和继时性等。

二、简答题

5. 什么是内隐记忆?

【答案】内隐记忆是指过去经验对个体当前活动的一种无意识的影响。与外显记忆相对。其操作性定义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或外显的回忆的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

获得的信息的无意识的提取。由于这种记忆对行为的影响是自动发生的,个体无法意识到,因此又可称为自动的、无意识的记忆。

6. 简述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区别。

【答案】(1)学习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诺提出的学习理论,他反对以强化为主的程序教学,主张以实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在学习观上主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形成认知结构; 学习包括知识的获得、转化和评价,这三个过程同时发生;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的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而不是直接接受现实形成结论的过程; 而知识是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学生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情节组成的,每一个情节(或一个事件)总是涉及到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因此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加工者;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生观认为:强调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兴趣、需要等对意义建构的影响,因而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教学观上的区别

①认知结构学习理论主张结构教学观: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原则、结构原则和强化原则;

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观:(主动建构性、活动情境性、社会互动性)建构主义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行意义建构。 7. 简述想象在创造性思维中的作用。

【答案】创造性思维是重新组织己有的知识经验,提出新的方案或程序,并创造出新的思维成果的思维活动。创造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想像是在感知的基础上,改造旧表象,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主要处理图形信息,而不是词或者符号。想像不仅可以创造人们未曾知觉过的事物的形象,还可以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或不可能有的形象。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像活动的基本特点。想像在许多创造性思维中起到核心作用,主要表现为:

(1)想像是建立新的概念、形象,发现新的联系、规律的有效且重要的创造性思维途径。 ①想像是新形象的创造,想像的内容往往出现在现实以前,或是现实中不可能出现的东西。因此,想像在一定程度上是超现实的。

②想像属于高级的认识过程,它们都产生于问题的情景,由个体的需要所推动,并能预见未来。人们在面对问题情景、需要尚未得到满足时,常常在头脑中出现需要得到满足和问题得到解决的情景,这种情景是对现实的一种超前反映,是对未来的一种预见。

③想像的预见是以具体形象的形式出现的,而思维的超前反映是以概念的形式出现的。在人

的活动中,若问题的原始材料是已知的,解决问题的方向是基本明确的,解决问题的进程将主要服从于思维规律。如果问题的情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由情景提供的信息不充分,解决问题的进程将主要依赖于想像。想像可以“跳过”某些思维阶段,构成事物的形象,在此基础上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2)想像可以超越客观对象及其所处的环境条件的各种限制,通过在头脑中纯化和概括客观对象,使认识直接触及事物的本质。它需要对己有的感性材料创造性想像,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加工、改造,在头脑中进行创造性的构思。

8. 简述阿诺德评定兴奋说。

【答案】美国心理学家阿诺德在20世纪50年代提出子清绪的评定一兴奋学说。其主要内容是:

(1)这种理论认为,刺激情景并不直接决定情绪的性质,从刺激出现到情绪的产生,要经过对刺激的估量和评价,情绪产生的基本过程是刺激情景一评估一情绪。同一刺激情景,由于对它的评估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反应。

(2)阿诺德认为,情绪的产生是大脑皮层和皮下组织协同活动的结果,大脑皮层的兴奋是情绪行为的最重要的条件。她提出情绪产生的理论模式是:作为引起情绪的外界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产生神经冲动,通过内导神经上送至丘脑,在更换神经元后,再送到大脑皮层,在大脑皮层上刺激情景得到评估,形成一种特殊的态度(如恐惧及逃避、愤怒及攻击等)。这种态度通过外导神经将皮层的冲动传至丘脑的交感神经,将兴奋发放到而管或内脏,所产生的变化使其获得感觉。这种从外周来的反馈信息,在大脑皮层中被估价,使纯粹的认识经验转化为被感受到的情绪。 9. 请你谈谈大脑按照功能分成了哪些区域? 各自有什么样的功能?

【答案】按照心理功能,可以将大脑皮层分为皮层感觉区、皮层运动区、言语区和联合区,下面进行详细论述。

(1)大脑皮层感觉区及其机能

初级感觉区,包括视觉区、听觉区和机体感觉区。它们分别接受来自眼睛的光刺激,来自耳朵的声音刺激,以及来自皮肤表面和内脏的各种刺激等。它们是接受和加工外界信息的区域。其中,视觉区接受在光刺激的作用下由眼睛输入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视觉; 听觉区接受在声音的作用下由耳朵传人的神经冲动,产生初级形式的听觉; 机体感觉区接受由皮肤、肌肉和内脏器官传人的感觉信号,产生触压觉、温度觉、痛觉、运动觉和内脏感觉等。

(2)大脑皮层运动区及其机能

大脑皮层运动区主要在中央前回和旁中央小叶的前部,称为躯体运动区,简称运动区。它的主要功能是发出动作指令. 支配和调节身体在空间的位置、姿势及身体各部分的运动。运动区与躯干、四肢运动的关系也是左右交叉、上下倒置的。

(3)大脑皮层言语区及其机能

对大多数人来说,大脑皮层言语区主要定位在大脑左半球,它由较广大的脑区组成。若损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