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山东大学中外新闻事业史(同等学力加试)之外国新闻事业史教程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概念题

1. “三社四边”协定(“联环同盟”)

【答案】“三社四边”协定是早期通讯社竞争和垄断的产物。欧洲的哈瓦斯、沃尔夫、路透三大通讯社自1866年开始展开竞争。经过十几年的激烈争夺,它们已把世界新闻市场分割完毕。为了确认既定事实和各自的垄断范围,1870年1月17日签订了“联环同盟”协定。协定以欧洲三大通讯社为主,美国的纽约联合新闻社虽然也参加了,但不能插足美国以外的地区,所以通常称之为“三社四边”协定。

2. 《自由人民报》

【答案】《自由人民报》是匈牙利共产党最初的机关报,于解放前的1942年秘密创办。1945年匈牙利获得解放。1948年6月组成的匈牙利劳动人民党,成为共和国的领导力量。从1948年起,《自由人民报》成为匈牙利劳动人民党的机关报,1956年改名为《人民自由报》。该报后来成为匈牙利社会主义工人党的机关报,1989年匈牙利共产党更名之前,其发行量为714000份。

3. 《国际先驱论坛报》

【答案】《国际先驱论坛报》是美国企业在巴黎办的国际性英文日报。其前身是1887年10月开始出版的《纽约先驱报》欧洲版。二战期间停刊,1944年复刊,1967年5月22日改用现名。目前股权分属于《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惠特尼广播电视台。该报着重报道国际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新闻,通过卫星传送版面在伦敦、马赛、苏黎世、海牙、罗马、迈阿密、香港、新加坡等地同时印刷,行销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美国资产阶级观察世界、传播观点的重要阵地。

4. P2P 技术

【答案】P2P 技术又称为对等网络(PeertoPeer )技术,是一种网络结构的思想。P2P 技术主要指由硬件形成连接后的信息控制技术,其代表形式是软件。它与目前网络中占据主导地位的客户端/服务器(Client/Server)结构(也就是WWW 所采用的结构方式)的一个本质区别是,整个网络结构中不存在中心节点(或中心服务器)。在P2P 结构中,每一个节点(peer )大都同时具有信息消费者、信息提供者和信息通讯等三方面的功能。P2P 网络中每一个节点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对等的。

5. 哈瓦斯通讯社

【答案】哈瓦斯通讯社是世界上最早的通讯社,同时也是二战前法国最有实力的通讯社。该

社由夏尔·哈瓦斯于1835年12月创立于巴黎。巴黎几十家报纸以及许多机关、公司和个人陆续成了它的订户。哈瓦斯社的供稿原则是“迅速和优质”,为此,随着科技的进步不断改进传递新闻的方式。初期曾依靠快马传送,1837年开始使用信鸽,1845年该社在国内线上开始用电报传送新闻,70年代该社通过海底电缆把新闻业务扩展到了拉丁美洲。进入20世纪,哈瓦斯社的业务继续发展,但是20年代后期随着经济危机的到来,哈瓦斯通讯社的财政趋于恶化,于是越来越依靠政府补助维持,新闻播发日益明显地体现官方意向,被人们视为半官方的通讯社。1940年德军侵占法国,哈瓦斯社随之瓦解。

6. 赫斯特(WilliamR.Hearst )

【答案】威廉·伦道夫·赫斯特1895年来到纽约,购得一份陷入困境的报纸,更名为《纽约新闻报》(NewYorkJournal ),开始同普利策的《世界报》展开激烈竞争。赫斯特的办报方针是得到新闻,尽快得到新闻,不怕花钱; 不断地以喧嚣刺激读者,攻击不正当财富,向穷人许愿,以吸引读者。该报注重犯罪新闻、丑行、灾祸报道和各种特写,并大量应用照片。其版面与刺激性,和普利策的《世界报》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不惜高额薪金从《世界报》挖走该报星期日报的全班人马。赫斯特也通过搞一些社会运动,以标榜其对贫民特别是受压迫者的同情,如用事实揭露政府官员滥用职权,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来增加报纸声誉。在与普利策的竞争中,大量应用暴露性新闻与犯罪新闻是赫斯特的拿手好戏。他的《新闻报》在煽情主义方面超过了《世界报》。赫斯特一生最轰动的事件包括同普利策的竞争,煽动美西战争和教唆刺杀麦金莱总统。

7. 网上自生媒体

【答案】应用互联网上发布新闻的在线媒体可以分为两种一一“上网媒体”和“网上自生媒体”。所谓网上自生媒体,只在互联网上提供新闻服务,形式包括各种新闻组、网络杂志、网站中的新闻频道等。通过这种媒体形式传播新闻信息的有个人和各种非传统新闻机构。

8. news-letter

【答案】news-letter 即新闻信,是指传递、交流信息的公私信件。它是西方古代历史上流传最广的手写传播形式,是最早的民间“报纸”。早在公元前500年,古罗马就开始有新闻信,直至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由于国家幅员辽阔,无论是官方还是私人,都要靠新闻信保持联系。官方的新闻信常有传递政情军情的性质,私人的新闻信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

二、简答题

9. 简述西方大众化报业的兴起及意义。

【答案】18世纪后期,欧美主要国家先后开始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的推进给社会生活,也给近代报业带来了重大影响,各国相继进入廉价报纸时期。廉价报纸又称大众化报纸。

(1)大众报纸兴起的原因

①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人口迅速集中,为报纸大量发行流通提供了条件。 ②经济的发展需要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于是教育有所普及、粗通文字的平民增多,形成了新的广大读者群。

③阶级力量发生了新的变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同时在扩大,这就推动了各国政治变革的进程,使办报的政治环境逐步改善。

④高速转轮印刷机的产生,降低了印刷成本,报纸印得更快更多。

⑤随着商业的繁荣,广告数量大为增加,广告费收入成为报社主要来源,报纸廉价销售成为可能。

(2)大众报纸的特点

①政治上标榜独立,不受制于某个党派。

②经济上自主经营,不依赖政府或政党的津贴。

③读者对象为平民大众,这是一种新兴的资产阶级商业报纸。

④内容上注重地方新闻、社会新闻以及各种消闲性趣味性的软新闻。

⑤形式上文字通俗,版面活泼,可读性强。

⑥经营上完全商业化,大量刊登广告,以此来降低售价,扩大发行,进而赢得更多的广告。

(3)大众报纸兴起的意义

报纸在大众化过程中形成了“高级报纸”和“大众报纸”之分。“高级报纸”既详细报道国内外政治、经济新闻,又登载具有说服力的社论,发行量虽少,但是对社会有很大影响; “大众报纸”则以趣味性为主,面向广大普通群众。大众报纸的出现使商业报纸更加兴盛,逐步成为资产阶级报业的主体,并为其向现代报业演变奠定了基础。

10.沃尔特第二对《泰晤士报》的改革。

【答案】沃尔特第二是约翰·沃尔特的次子,于1803年正式主持《泰晤士报》的工作,通过对《泰晤士报》的多方改革,逐渐使该报迈入了黄金时代。

(1)改革中最为重要的变化就是开始实行一种独立的办报原则,率先在英国打出了报刊“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旗号。为了独立办报,沃尔特第二设法建立起《泰晤士报》自己的独立完备的海外新闻报道网络,提供充足的国外新闻商品。1810年,沃尔特第二拒绝英国政府照例提供的秘密津贴,确立了该报的独立原则。与此同时,独立原则在该报的言论方面也越来越显现了出来。

(2)在新闻写作方面的大规模改革。沃尔特第二无意于继续雇用那些粗制滥造新闻作品的作者,而是提倡一种具有自身风格和文学价值的新式新闻写作。为此他先后聘请了一些与他志同道合且极具才华的作者为《泰晤士报》写稿。

(3)《泰晤士报》在印刷方面素来领先。在沃尔特第二时代,为了提高报纸印刷和发行的速度,不遗余力地研制和使用新式印刷技术。1814年,该报率先使用蒸汽印刷机; 1827年,又采用了四轮平板印刷机; 1847年,该报率先采用高速轮转机进行报纸印制,这些革新为当时英国其他报刊所望尘莫及。

(4)创立了总编辑制。沃尔特不经常亲自主持报社的编辑和言论工作,《泰晤士报》业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