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712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理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目录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712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理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一) ... 2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712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理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二) . 13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712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理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三) . 25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712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理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四) . 34 2018年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712新闻传播史论之新闻理论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五) . 43

一、名词解释

1. 4P 理论

【答案】+4p; 理论由美国行销专家麦卡锡1960年提出,该理论构造了传统市场营销策略的基本框架,包括产品Cprodnot )、价格(prioe}、渠道(place )和促销(promotion )四个要素:产品—注重开发产品功能; 价格—根据不同的市场定位制定不同的价格策略; 渠道—企业不直接面对消费者,而是注重培育经销商和建立销售网络,企业和消费者的联系通过分销商进行; 促销—企业注重销售行为的改变来刺激消费者,以短期行为促使消费增长。该理论的基本点就是制造商控制整个流程。

2. 有偿新闻

【答案】有偿新闻是指新闻工作者采取不正当手段向被采访报道对象索取物质报酬,包括故意隐匿和扣押新闻的活动。其实质是某些新闻从业人员将国家和社会赋予的新闻机构传播新闻的权利,作为个人和团体的私有商品非法出卖,进行权利和金钱的非法交易。有偿新闻是“拜金主义”在新闻领域的反映,是新闻界的不正之风,它的存在和蔓延,是新闻行业的耻辱。有偿新闻是任何意识形态,任何社会制度的新闻从业人员都不耻的行为。无论东方、西方,有偿新闻都是新闻职业道德所明令禁止的。

3. 主流价值观

【答案】主流价值观,又称基本价值观,是指一个国家处于支配地位的价值观,反映出一个国家意识形态和社会道德的基本取向,反映出一个国家主流社会的基本意愿。主流价值观的倡导和彰显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政策的导向、领导的身体力行、干部的选拔仟命、奖罚的分明都对人们的价值取向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卞流媒体成为主流价值观的支柱在于媒体的影响过程和人们的价值观的形成过程十分默契。大众传媒通过每日每时、无处不在的传播网络影响着受众的价值观。在中国,主流媒体除具有共有的持续长久、覆盖面广的性能外,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在受众心目中的权威性。

4. 新闻特写

【答案】新闻特写是指对新闻事件、人物活动和场景中富有特征的局部,作细致描绘和再现的报道形式。就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它抓住新闻事件中一个富有特征的片断,或一位新闻人物活动的片断,采用文学笔法加以细致地描绘,使读者身临其境,如见其人,从而获得具体的印象。

亲切、具体、形象,是新闻特写的长处。它的形象化表现,既有强烈的视觉效果和情感效果,又有诱发联想的力量。特写以细致的笔触描绘局部,要求选材高度集中,富于特点,切忌贪大求全。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对事物作动态描写和立体再现,力求给人以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感受。

5. 沉默的螺旋

【答案】“沉默的螺旋”理论是指传播效果理论重新回归到强大效果论的代表理论之一。“沉默的螺旋”最早是由诺依曼于1974年在《传播学刊》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中提出的,1980年以德文出版的《沉默的螺旋:舆论—我们的社会皮肤》一书,对这个理论进行了全面的概括。诺依曼通过“沉默的螺旋”理论,重新提示了一种“强有力”的大众传播观。这个假说包括几个要点:①舆论的形成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经大众传媒强调提示的意见由于具有公开性和传播的广泛性,容易被当作“多数”或“优势”意见所认知; ③这种环境认知所带来的压力或安全感,会引起人际接触中的“劣势意见的沉默”和“优势意见的大声疾呼”的螺旋式扩展过程,并导致社会生活中占压倒优势的“多数意见,,--舆论的诞生。

6. 核心受众

【答案】核心受众是按照新闻媒介明确的传播对象的标准所划分的一种受众类型。各个单独的媒体和媒体上设置的栏目,都有着不同的传播内容和个性风格,这些内容和风格是针对并满足某些相对比较固定、明确的传播对象,这部分受众就是媒体和媒体特定栏目的核心受众。核心受众是媒体需要稳定和竭力争取的最重要的对象,也是媒体的生命线。媒体的内容选择、栏目设置、风格定位等都较多地以核心受众需求为考虑的出发点,进行筹划、设计和编排。所以,新闻媒介各自的传播内容和风格特色的确立,争取了各自的核心受众,而核心受众的兴趣爱好、信息欲求反过来又在不断强化着媒体自身的传播个性。核心受众的确立,在目前受众群体分化与多元的大潮面前,对于新闻媒介显得非常迫切和重要。

二、简答题

7. 为什么说信息概念的引入引起了中国新闻界的一场革命?

【答案】信息概念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引入中国新闻界的。随着新闻工作者对信息理解的不断深化,引起中国新闻界从新闻观念、新闻媒介结构到新闻业务的一系列显著变化。信息概念向新闻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1)提供信息是新闻媒介的首要功能

长期以来,我国新闻界总习惯地把宣传当作新闻媒介主要的,或者首要的,甚至唯一功能。如今,中国新闻界达到一个基本共识:社会需要新闻媒介,首先就因为它们能满足人们获取信息的需求。一切宣传都必须建立在提供信息的基础上,因为信息是人们任何行为的先决条件。

(2)新闻必须致力于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

新闻要回答人们所关心、所渴望了解的情况,每一条新闻至少不应该使读者产生新的疑惑。如果新闻不能提供足够的事实来消除读者的不确定性,而是首先考虑如何教育读者,向读者灌输某一种思想,那么,不但新闻失败,宣传也失败。

(3)信息对新闻业务提出的新要求

①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分阶段的连续报道。信息的时效性要求我们变一次性的终端报道为“事前有预测报道,事件发生后有动态报道和追踪报道,事后有反馈总结报道”这样分阶段的连续报道。

②加强深度报道。深度报道是依据信息可以扩缩的特点,对信息进行深加工,即抓住一个社会现象,穷根溯源,一层一层地开掘下去,直到找出事情发生的直接原因或根本原因。

③加强新闻的综合评述。这是信息的组合性特点在新闻报道中的具体运用。要求作者把一个事情相关的各个方面加以综合,从而显示事情的社会影响,揭示其发展趋势。

④加强全方位报道。这是运用信息使用的多角度特点,对新闻做多侧面、多角度的报道。全方位报道又称“全息’,报道。对于一个重大的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既从微观上看,又从宏观上看; 既作纵向比较,又作横向比较; 既从积极方面看,又从消极方面看; 既立足于当前,又放眼于未来。

所以说信息概念的引入引起了中国新闻界的一场革命。

8. 简述受众对于新闻媒介的决定性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受众对于新闻媒介的决定性影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1)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

表面上看,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是由记者、编辑决定。但从长远看,从整体上看,新闻媒介内容的最后取舍权属于受众。任何信息的发布必须从满足受众实际需要出发,任何宣传同样必须从顾及受众所能接受的实际程度出发,否则就真的成了“对牛弹琴”。

(2)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媒体风格的定位看似是新闻人长年累月探索、实践的结晶,而实际上是根据读者心理定势和阅读习惯的实际出发的经验总结。读者的文化底蕴决定了媒体的风格。

(3)受众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不停的变革是新闻媒介的一个特点,无论报纸的版面安排、专栏设置还是电台、电视台的栏目更换,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归根到底,变革的依据在于新闻媒介不断追逐受众的新需求。是受众迫使新闻媒介不断变更,并按照受众的需要进行变革。

(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追逐利润是传媒的基本宗旨和终极目标。从表面上看,广告是媒体(除公共媒体外)主要的收入来源。然而,广告客户愿意付出大笔广告费并不意在媒体本身,而在于媒体所拥有的受众。所以,对于媒体而言,谁拥有受众,谁就拥有广告,谁就拥有利润。无论是媒体通过各种节目尽可能多地聚集受众,然后去寻找相应广告商,还是主动为广告商度身定制节目去聚集受众,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