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当今二语阅读研究趋向于一种交互式的阅读模式,这一加工模式强调读者与文本信息之间的交流,以及阅读过程中不同层级、不同技能(高层级和低层级的阅读技能)之间的认知关系等(Carrell,1988)。这一模式表明阅读技能的使用对于阅读理解有着重要作用。前期研究表明,文本加工具有普遍的认知特点,母语和二语阅读的认知过程本身不存在差异性。但是,运用于一语和二语阅读中的共同技能或加工在使用方式和程度上却有不同。 第二语言阅读的短路假说(Clarke,1980)认为,二语语言水平是影响读者阅读行为的一个关键因素,第二语言能力的不足会妨碍良好的第一语言阅读技能向二语阅读迁移,造成阅读的“短路”现象。对于一个熟练的第一语言读者而言,当他阅读较难的第二语言材料时,如果其第二语言能力较差,他只能被迫采取较差的阅读方法。本研究在总结前期研究成果和局限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第二语言阅读的短路假说的合理性以及在导入图式的条件下,二语水平对一语阅读技能向二语阅读迁移的影响。被试为23名北航英语专业大三年级的学生和23名北航飞行技术专业大一年级的学生,分别构成高水平组和低水平组。本实证研究包含两个实验:实验一测试导入作为阅读技能的图式对一语阅读的影响;实验二检验导入图式在二语阅读理解中的作用。基于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图式作为一种阅读技能有助于开展一语阅读;(2)二语水平的局限会妨碍良好的一语阅读技能向二语阅读的迁移;(3)短路假说对于中国的英语学习者而言有其合理性和可应用性;(4)二语语言水平是影响二语阅读的重要因素之一,二语能力不足会造成阅读的短路现象。本文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均有价值,以期对中国学生英语阅读的教学提供一些启示。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