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自然资源

【答案】自然资源是指客观地存在于自然界中并能为人们利用的自然物和自然力。自然资源可以分为生态资源、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和矿物资源四类。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源泉和条件。它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特点对经济增长有重要影响。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有四个方面:

(1)自然资源是影响劳动生产率高低的重要因素;

(2)自然资源是形成产品实体的物质源泉,而且它对产品的性质、种类和数量影响很大;

(3)自然资源是制约产业结构的重要因素:

(4)自然资源影响和制约生产力布局。

2. 信贷利率机制

【答案】信贷利率机制是指在竟争过程中借贷利息率的变动同信贷资金供求变动之间的内在联系。它是支配和调控金融市场的机制,其作用表现为:当借贷利息率高时,一方面由于存款利息率高使储蓄增加从而引起资金市场上货币资金供给的增加; 另一方面又由于贷款利息率高使贷款者减少贷款导致对货币资金需求的下降。当借贷利息率低时,则出现相反情况,即货币资金供给的减少和对货币资金需求的上升。信贷资金需求随着利息率的变动而变动,从而使信贷资金在社会各经济部门和地区流动,对社会生产起到调节作用。

3. 三个有利于

【答案】三个有利于是指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1992年春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把“三个有利于”标准具体运用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衡量我们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为各项工作指明了方向。“三个有利于”中“生产力”是基础,“综合国力”是生产力的集中体现,而“人民生活水平”是生产力和综合国力发展的目的。“三个有利于”标准把生产力标准、政治标准、人民利益标准结合起来成为统一的标准,是一个全面的、科学的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发展。

4. 社会主义商品经济

【答案】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指建立在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的、没有剥削的和为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服务的商品经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继以劳动者个体所有制为基础的简单商品经济和以资本家所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之后出现的历史上新型的商品经济。它只同社会主义联合劳动者互相交换劳动相关联,是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和人民物质文化需要的满足服务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同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相比,主要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是建立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础上的,其根本目的是为了满足社会主义社会的需要。

(2)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所体现的是社会主义国家和企业之间、全民所有制企业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之间、集体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之间、全民所有制企业和集体所有制企业之间的互助互利的合作关系。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

5.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答案】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指依靠提高生产要素有机构成和使用效率实现经济增长,即依靠技术进步、提高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效率来扩一大再生产,它具有消耗低、质量高、投入少、产出多、效益好、污染少等特点。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注重经济增长中的质量和效益的提高以及产业结构的协调,这不仅有利于实现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而且有利于显著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

6. 产业技术政策

【答案】产业技术政策是指国家制定的用以引导、促进和干预产业技术进步的政策的总和。它以产业技术进步为直接的政策目标,是保障产业技术适度和有效发展的重要手段。由于其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产业,因此,产业技术政策也往往被看作是整个国家的技术政策。具体包括:

(1)产业技术进步的指导性政策。即政府确定产业技术的发展目标、具体规划和指导各技术进步主体的行为的相关政策。

(2)产业技术进步的组织政策。即政府主持或参与旨在加速推进产业技术进步的各种组织制度与组织形式的安排。

(3)产业技术进步的奖惩政策。为了建立起切实有效的技术进步激励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政府通过制定直接或间接的经济刺激和制裁政策,对民间科研机构、企业的研究开发以及技术引进、扩散工作进行劝诱和鼓励,对技术进步迟缓者或缺乏技术进步具体规划和措施者实施经济惩罚。

7. 财政补贴

【答案】财政补贴是指国家为了某种特定的需要而将一部分财政收入直接转移给特定的经济组织和居民的一种分配形式。按其最终使用方向的不同,可将财政补贴分为两大类:一种是生产性

补贴,如企业经营政策性亏损补贴、生产资料价格补贴、投资补贴、利息补贴等。另外一种是消费性补贴,如价格补贴、水电补贴、房租补贴、交通补贴、医疗补贴等。随着经济改革的深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财政补贴的范围和数额应逐步缩小,以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

8. 外向型经济

【答案】外向型经济是指依靠优先发展出口产品生产、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参加国际分工和国际交换来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种经济模式。它按照国际市场的需求安排生产、组织流通和进行管理,在小断的外向经济循环中带动经济的发展。外向型经济具有以下特点:经济增长的出口导向化、产业结构的出口中心化、生产要素的国际化、企业经营管理的跨国化、经济运行机制的自山化。世界各国发展外向型经济基本上有三种类型:

(1)出口导向型。出日总值在国民经济总值中占重要比重,包括初级产品出日导向型和深加工产品出日导向型两种。

(2)资本贸易型。主要是资本国际化,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国外生产总值占一定比重。

(3)完全外向型。贸易、外汇、金融完全国际化的外向型经济,基本上没有贸易保护主义,国际货币兑换自由,资金进出自由。

外向型经济的主要优点是:

(1)有利于参加国际分下,发挥本国或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合理地利用和配置国内外资源;

(2)有利于国内外向型企业以国际市场为依托,建立具有规模经济效益的企业,使其保持较长的连续性生产,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有利于竞争机制的加强:

(4)有利于采用新技术。外向型经济也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对发达国家或国际市场的依赖,而使该国的政治、经济受制于人。因此,实行外向型经济时,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是十分必要的。

9. 对外开放

【答案】对外开放是指打开国门,走出去,引进来,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与世界各国各地区广泛开展经济交往活动,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摒除闭关自守、固步自封的自然经济和产品经济的运行方式和管理方法。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我国把对外开放作为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除了因为它反映了世界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体现了商品经济发展与市场经济体制运行的客观要求外,还在于它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实行对外开放,有利于社会主义国民经济按比例地协调发展; 有利于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有利于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有利于利用国外资金、借鉴国外组织社会化大生产和经营管理的经验。目前我国对外开放的主要形式有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劳务合作、技术交流、发展国际旅游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