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863音乐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

  摘要

目录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863音乐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一) .... 2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863音乐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二) .... 9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863音乐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三) .. 15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863音乐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四) .. 21

2017年江苏师范大学音乐学院863音乐教育学[专业硕士]考研导师圈点必考题汇编(五) .. 28

一、名词解释

1. 葛天氏之乐

【答案】葛天氏之乐是传说中远古氏族葛天氏的乐舞。《吕氏春秋·古乐篇》载:“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这八支歌的内容分别是:《载民》歌颂载负人民的大地; 《玄鸟》表示崇拜氏族图腾,即一种黑色的鸟,有人认为是燕子; 《遂草木》祝愿草木茂盛; 《奋五谷》祈求五谷丰收; 《敬天常》歌唱遵循大自然的规律; 《达帝功》歌颂天帝的功德,希望天帝保佑; 《依地德》感谢土地的赐予和地神的恩惠; 《总禽兽之极》盼鸟兽繁殖,为人们提供吃用不尽的肉食、皮毛。葛天氏之乐勾画出一幅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图景,反映了人类进入农业定居阶段后的信仰、观念和愿望,是原始社会极为著名的一部乐舞作品。

2. 燕乐半字谱

【答案】燕乐半字谱是唐代以乐器音位和手法为基础的谱式,亦称半字谱。唐代的燕乐半字谱存在着弦索谱系统和管色谱系统两个分支,前者以唐琵琶谱和五弦琵琶谱为主体,后者用于筚篥、笛子等吹管乐器。二者在史籍中都有所记载,但读谱法均己失传。目前可见实例如1900年在敦煌藏经洞发现的五代后唐明宗长兴四年(933)抄写的琵琶曲谱《敦煌曲谱》。一般认为,燕乐半字谱的管色谱系统是工尺谱的一种早期形式。

3. 李延年

【答案】李延年(?~约前90年之后),中山人(今河北省定州市),西汉音乐家,汉武帝时代乐府领导人,父母兄弟都以音乐为职业。李延年早年因犯法受腐刑,当了太监,后因“性知音、善歌舞”而得到汉武帝的宠受,被封为协律都尉,主管乐府。李延年把乐府所搜集的大量民间乐歌进行加工整理,并编配新曲,广为流传,对当时民间乐舞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也对我国后来音乐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李延年善于歌唱,史称“每为新声变曲,闻着莫不感动”,还擅长作曲,作有《郊祀歌》十九章,即为武帝祭祀天地而制作的歌曲乐章,并将西域乐曲《摩诃兜勒》改编成“新声二十八解”,成为最早明确记载运用外来音乐进行加工创作的音乐家。西汉乐府形成重视民间音乐的传统并能够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与李延年的才华和卓越领导是密不可分的。后来李延年命运多外,最终全家被处死,成为封建时代音乐家不幸命运的缩影。

4. 曾侯乙墓编钟

【答案】湖北随县曾侯乙墓编钟的出土,显示山我国编钟音乐文化所达到的惊人成就。整套编钟共64枚。钟分上中下三层,上层钮钟19枚,分三组排列。中下两层为编钟的主体,也分三组。这三组钟形制各异。这套钟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可奏出完整的五声、七声音阶,其间中部音区

可演奏十二个半音。这套钟采用了纯律和三分损益律的复合生律法。许多钟上有铭文刻有与当时通用律名相对应的曾国使用的律名,为研究古代乐理提供丁实证资料。

5. 法曲

【答案】法曲是隋唐时期宫廷燕乐的一种重要形式。其主要特点在它的曲调和所用乐器方面,接近汉族的清乐系统,比较优雅一些,因此也称为清雅大曲,东晋南北朝称作“法乐”。其主要乐器有铙钹、钟、馨、幢箫、琵琶。至唐朝又搀杂道曲而发展至极盛阶段。著名的曲子有《赤白桃李花》、《霓裳羽衣》等。杨荫浏《中国古代音乐史稿》中认为,法曲接近于汉族民间音乐,所用曲调和乐器近于汉族的清乐系统,风格幽雅。《中国音乐词典》中将法曲视为大曲的一个品种,曲式结构与一般燕乐大曲无异。而刘再生《中国古代音乐史简述》则认为法曲是区别于大曲的以器乐演奏为主(其中有部分歌唱)的纯音乐形式,常从大曲中选出器乐与歌唱部分演奏、演唱。

6. 《大武》

【答案】《大武》是西周乐舞,又名《武》,是以歌颂周武王伐封的功绩为内容的一种武舞。据《乐记·宾牟贾》记载,春秋时期孔子所见的《大武》演出,结构共分六段:第一段舞队由北面而来,舞者都手执武器,列队而立,以歌唱表现了武王伐封的决心; 第一段表现消灭商封的战争胜利; 第三段灭商后再向南方进军; 第四段表示巩固了南国疆域; 第五段分成两个舞行,周公、召公分列左右辅理朝政; 第六段舞队重新集合,列队向武王致敬,表现对周天子的尊崇。由于《大武》是表现战争场面的武舞,因此孔子评价:“《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倩》)。有人考证,《大武》的六篇歌章保存在《诗经·周颂》中。根据《通典·乐》中的记载,这部作品在秦始皇_十六年(公元前221)被更名为《五行》。

7. 之调式

【答案】之调式是乐学术语。日本学者林谦三在《隋唐燕乐调研究》中创用。之调式相当于我国古代旋宫术语“右旋”。在“之调”中,如黄钟商应理解为黄钟均之商声或商调式。

8. 鼓子词

【答案】鼓子词是宋代一种说唱艺术,产生于北宋时期,因以鼓为节拍,故而得名。其音乐特点是通篇只用一个词调反复演唱,每段兼以说白,构成抒情性和叙事性兼而有之的说唱艺术特色。表演时说白和歌唱相结合,以唱为主。北宋末年赵令畴为之加上管弦伴奏,由三人以上配合表演,“歌伴”兼任和唱与伴奏。赵令畴作有《元微之崔莺莺商调蝶恋花词》,是最早以说唱音乐形式叙述张生与崔莺莺的恋爱故事,这是目前唯一能够确定为宋代流传下来的鼓子词,也是宋代鼓子词的代表作品。

二、简答题

9. 简述隋唐燕乐及其表演形式。

【答案】燕乐,又称宴乐,是中国占代宫廷中的音乐,起源于周代。广义的燕乐泛指统治阶级在

宴会中所用的音乐,狭义的燕乐指隋唐时期宫廷宴饮时供娱乐欣赏的艺术性很强的歌舞音乐。

(1)隋唐燕乐

隋、唐时期的燕乐是一种在宫廷中饮宴时供欣赏娱乐艺术性很强的歌舞音乐,是宫廷中所设“俗乐”的总称。隋唐燕乐继承了乐府音乐的成就,是汉族俗乐与境内其他民族以及外来俗乐相融合而成的宫廷新音乐。燕乐成为新的宫廷艺术形式和中心,受到最高统治者高度重视并向多元的方面发展。

(2)隋唐燕乐的表演形式

燕乐中包括多种音乐形式,如声乐、器乐、舞蹈、百戏等。其中歌舞音乐在隋唐燕乐中占有最重要的地位。歌舞音乐的形式有:

①朝会典乐

a. 九部乐:“清乐”“西凉乐”“龟兹乐”“天竺乐”“康国乐”“疏勒乐”“安国乐”“高丽乐”“礼毕”。 b. 十部乐:唐初,在隋“九部乐”基础上,改“九部乐”为“十部乐”,分为“燕乐”“清商伎”“西凉伎”“天竺伎”“高丽伎”“龟兹伎”“安国伎”“疏勒伎”“康国伎”“高昌伎”等。

c. 坐立部伎

坐立部伎是晚于九、十部乐形成的宫廷燕乐。两者是根据演出的需要和演奏者的业务水平来划分的。立部贱,坐部贵。坐立部伎的代表性节目首推大气磅礴的《秦王破阵乐》。

坐部伎优雅抒情,音乐细腻,以丝竹乐伴奏。共有六部音乐:《燕乐》、《长寿乐》、《天授乐》、《鸟歌万岁乐》、《小破阵乐》和《龙池乐》。

立部伎规模大,人数多,场面宏伟,以锣、鼓等打击乐伴奏,伴以擂鼓,气势磅礴。共有八部音乐:《安乐》《太平乐》《破阵乐》《庆善乐》《大定乐》《上元乐》《圣寿乐》和《光圣乐》。 ②唐大曲

多段的大型歌舞曲叫做大曲,在唐代燕乐中具有突出的艺术成就。唐大曲是各族人民长期共同创造的艺术结晶,是器乐与声乐、舞蹈三种艺术形式连续表演的一种综合性大型艺术形式。其结构分为三部分:

a. 散序,器乐演奏,以散板式的自由节奏为主;

b. 中序,器乐伴奏,以唱歌为主,多为抒情的慢板;

c. 破,以舞蹈为主,气氛热烈,节奏快捷。

③法曲

法曲,又名法乐,因用于佛教法会而得名,专门在梨园演出是宫廷燕乐中的一种重要形式。法曲源于民间,于相和歌、清商乐有直接关系,同时也受西域音乐的影响。唐代重要的法曲有《霓裳羽衣曲》等。

10.简述宋杂剧的演出结构、角色分工与音乐特点。

【答案】(1)演出结构

宋代的杂剧是由滑稽表演、歌舞和杂戏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戏曲。北宋时盛行于东京,南宋时临安也很流行。演出时一般由四个角色组成,有的增添一人。北宋的杂剧分为“艳段”和“正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