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湖南师范大学商学院822经济学原理(二)(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之政治经济学教程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所有权

【答案】所有权是指财产所有者对财产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即法律上确认的经济主体对自身所拥有的财产的权利,是一定的所有制关系在法律上的表现。

作为法律用语,所有权是指对象的排他胜,一个人或某个利益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对该物处理; 作为经济用语,所有权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济利益关系。所有权是在一定所有制关系下产生出来的,且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还涉及和反映着许多派生的权利。

2. 资本集中

【答案】资本集中是指把若干个规模相对较小的资本合并重组为规模较大的资本。资本集中是扩大单个资本总额的一种形式,资本集中不会引起社会资本的增大,也不受社会财富增加量的限制。

资本集中最强有力的杠杆是竟争和信用,它们可以使资本迅速增大。在资本主义激烈的竞争中,由于大资本拥有较优越的生产条件,处于优势地位,因而能够战胜许多中小资本,从而兼并这些中小资本,把自己变成一个更大的资本; 或者两个实力相同的资本出于更高层次竞争的需要而联合成一个规模更大的资本。同时,由于信用的发展,一方面大资本能得到巨额贷款,增强竞争能力; 另一方面,在信用的基础上股份公司可以广泛地形成和发展,这样就加速了资本的集中。

资本集中的主要途径有:并购(包括兼并、收购)、联合、向社会发行股票。资本集中能在较短时间内实现资本规模的迅速扩张,形成合力,兴办小资本无力兴办的大型项目,并有利于优化劳动组合、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等。但是,资本集中有时也会导致垄断,对技术进步和消费者产生不利影响。

3. 社会总产出

【答案】社会总产出是指社会生产的总成果,也称作社会总产品。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定时期(如一年)内,根据社会需要和生产资源的供应状况,将全社会的生产要素有效地结合起来,进行供社会消费和使用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生产,即社会总生产。社会总生产通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环节,周而复始、不断地运行和发展,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社会总产出的实物构成按社会生产成果存在的形态,可分为物质产品和服务两部分。相应地,生产社会总产品的部门可分为两大部门:生产物质产品的部门称为物质生产部门(包括物质性服务,即与物质产品的生产、

维修、运输和分配有关的服务); 提供非物质性服务的部门称为非物质生产部门。

分析社会总产出可以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来考察,社会总产出的总量即其价值构成,可用系列总量指标来衡量,如GDP.GNP , NI 等。社会总产出的结构即其生产门类划分和创门之间的内在联系,亦即产业结构和社会总产出的地区分布。

4. 市场规则

【答案】市场规则是国家为了保证市场有序运行而依据市场运行规律所制定的规范市场主体活动的各种规章制度,包括法律、法规、契约和公约等。就实质而言,市场规则就是以法律、法规和信用等形式规定或表现出来的市场行为规范和准则,主要包括市场进入与退出的规则、市场竟争规则、市场交易规则、市场仲裁规则等。市场规则可以有效地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的市场行为,使其有序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保证市场机制正常形成并发挥应有的优化资源配置的作用。

5. 泡沫经济

【答案】泡沫经济是指在市场经济中以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为特征的经济现象,表现为金融资产的变动脱离丁实体经济,其实质是与经济基础条件相背离的资产价格膨胀。泡沫经济产生的重要前提是货币经济。在货币经济中,任何一件物品或资产的名义价格都有可能超过其实际市场价值。资产的名义价格超过实际价值的部分,称为“经济泡沫”或“资产泡沫”。这里所说的资产,包括的范围很广,如股票、债券、房地产、土地,以及具有收藏价值的绘画、珠宝首饰、古董,甚至名贵花卉等。在近现代资本市场上,最大量买卖的上市资产集中在股票和房地产上。资产价格膨胀特别表现在股票和房地产等金融资产上,所以经济泡沫或资产泡沫又被称为“金融泡沫”。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主要是市场经济中的非理性行为、国际金融市场的冲击和错误的宏观经济政策等。泡沫经济属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防止泡沫经济的措施包括:第一,建立完善的市场制度和信用关系; 第二,培育理性的市场主体; 第三,建立严格的虚拟经济发展法规和政策。

6. 汇率

【答案】汇率是指两种不同货币间的兑换比率或外汇的买卖价格,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汇率有直接标价和间接标价两种标价方法。直接标价法是指用本国货币表示外国货币的价格,即把一定数量的外国货币作为固定单位折合本国货币的数量来表示汇率。这是世界上普遍采用的方一法。间接标价法是指用外国货币表示本国货币的价格,即把一定数量的本国货币作为固定单位折合外国货币的数量来表示汇率。这种方法只有英国等少数国家使用。

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很多,但最根本的是经济因素。其中主要包括:国际收支状况; 一国物价水平; 国际间利率的差距:一国的货币政策特别是利率政策:外汇储备状况:财政状况等等。

二、简答题

7. 简述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

【答案】市场经济是指以市场机制为基础来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运行方式和调节手段。市场经济的实质,是利用市场机制的作用进行社会资源的配置和生产力布局; 以市场为中心环节构架经济流程; 用价格信号调节社会生产的种类和数量、协调供求关系; 通过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调节社会生产比例以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其特征表现为:

(1)市场经济是货币经济。在市场制度条件下,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为商品交换活动,即以货币为媒介进行各种交换。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生产与消费、供给与需求之间关系的协调、社会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都是建立在商品交换原则的基础上。一切企业不论属于哪一种所有制,它的投资、生产和营销活动都要通过市场取得社会承认,通过市场才能实现。市场是企业的生命线,市场机制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运行机制。

(2)市场经济是自主经济。市场经济下产权明确、利益独立的多元化主体,决定市场主体企业和消费者必须仍有完全的自主权,从而可以自主面对市场,及时对市场信号作出灵敏的反应,自主地进入或退出市场。作为“经济人”,企业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消费者以取得消费者剩余或效用最大为原则。这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既有动力,同时又要经受市场的约束和亏损的压力。劳动者可以双向选择、自由流动,选择最能发挥自己才能和取得尽可能高的报酬的职业。

(3)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在市场制度下,市场竞争是市场主体之间经济实力的较量,是经济利益的争夺。竞争主要表现为产品价格、质量和市场占有率。只有通过竞争才能形成真正反映资源相对稀缺程度的市场价格信号,这样的价格才能成为权衡成本和收益,以及协调各个市场主体经济利益的客观尺度。市场竟争必须是公开、公平和公正,竞争各方的地位和权利都是平等的,谁也不能在市场中享有垄断和特权地位。没有公平竞争就不可能有等价交换,也就不可能有社会资源合理、高效率的配置。

(4)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决策分散化、利益的竞争关系,以及制约市场动作的因素的复杂性,决定了整个经济运行需要有一个比较健全的法制基础,由法律来引导、规范、保障和约束经济主体的市场行为,使市场的运转有秩序、有规则,成为有序的市场,各经济主体在法律面前成为平等的一员。规范市场行为的法律规范,主要内容是明确规定市场主体、维护市场秩序、加强宏观调控、完善社会保障、促进对外开放等。

(5)市场经济是开放性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社会分工的深化,以及社会生产和增长,必然要求市场容量的扩大,要求所在地区、部门直到国界的限制,形成全国性的统一市场,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经济接轨。通过市场开放,扩大生产要素和商品的流动,提高生产社会化程度,促进国民经济快速稳定发展; 通过国际间要素流动,可以平衡国内生产要素结构的不平衡性,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实现更高的价值,加速国内市场的培育。

8. 如何科学地认识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

【答案】(1)政治经济学的对象

①生产是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