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华中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711新闻传播理论之新闻理论基础考研题库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法制现代化

【答案】法制现代化意味着从人治到法治的过渡,从传统法制到现代法制的过渡。其内涵为:以非人格化的权威否定人格化的权威,要求法律规则的明确性、连续性和法律体系的完备相统一,讲求公共权力和个人权力的有机平衡。

2. 新闻要素

【答案】新闻要素是指构成新闻必需的材料。新闻要有五要素才能构成一条完整的新闻。新闻五要素包括发生新闻的主角(谁)、发生的事情(什么)、发生的时间、发生的地点、发生的原因。五要素用英语来表示就是Who (谁)、What (什么)、When (时间)、Where (地点)、Why (原因),都以W 开头,所以,新闻五要素又简称为新闻的“五W ”。

明确新闻五要素,对新闻工作有三大作用:①有助于记者在采访新闻时迅速地弄清每一个事实的要点; ②有助于记者迅速地抓住新闻的重点,尤其是在新闻导语的写作中:③有助于明了新闻体裁的要义。

3. 新闻评议会

【答案】新闻评议会是指一种评价新闻媒介及新闻工作者职业行为的专门性机构,它通常由新闻行业机构组织行业内相关人士组成,也可以由新闻界和其他各界(司法及社会群众团体等)的代表联合组成。新闻评议组织的基本职能是对报业及其他传媒的表现进行评议,并对一些违反新闻道德的案件做出不具有法律效力的裁决,一般不受理违法案件。大多数国家的新闻评议组织仅有裁决权,少数国家如日本等则既有裁决权,又有处罚权,处罚的项目有警告、记过、罚款、开除会籍等。

4. 新闻来源

【答案】新闻来源,又称消息来源或信息来源,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新闻来源是指一则新闻中所涉及的事实和观点材料的出处,它表明事实、观点和背景材料从何而来,由谁提供。广义的新闻来源既指新闻事实的提供者,又泛指构成新闻根据的全部新闻事实。

5. 《国闻报》

【答案】《国闻报》是指戊戌变法时期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日报,是维新派在华北的舆论重镇,与上海的《时务报》南北呼应。1897年10月26日在天津创刊,主要创办者是我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报刊活动家严复。该报文字版内容包括上谕、路透社电报、论说以及国内外新闻等,另出有附张《京报》,社论主要出自严复之手。“以通外情为要务,,,该报尤重视外报选译和新闻采访工

作,在伦敦、巴黎、华盛顿等大城市设特约记者,同时出版旬刊((国闻汇编》,主要译载西方社会科学论著和外文报刊的新闻与评论,曾发表严复翻译的《天演论》,第一次向中国人介绍了进化论学说,为变法提供了思想理论根据。该报大量及时地报道了百日维新。但因为出版地靠近政治中心北京,故言论甚为谨慎。戊戌政变后,该报借助日商招牌,大胆揭露事变真相,抨击清政府屠杀维新志士的暴行。

6. 《向导》周报

【答案】((向导》周报是中共中央的第一个机关报,时事政治评论性的周报。1922年9月13日在上海创刊,1927年5月迁至武汉,7月停刊,共出版201期。蔡和森、彭遴志、瞿秋白先后担任主编,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罗章龙、赵世炎等是主要撰稿人。((向导》周报集中宣传党的“二大”制定的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帝国主义、打倒封建军阀,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向导》周报同为帝国主义服务的宣传工具进行了激烈的舆论斗争。国内读者赞扬它是“黑暗中国社会的一盏明灯,,。

7. 潜意识广告

【答案】潜意识广告是指利用消费者的潜意识知觉进行广告刺激。这是由调研专家维卡瑞提出的广告理论。这个理论表示,有意识的实际上看见的只是眼睛呈现的一部分。维卡瑞在美国新泽西北部的一家电影院做他的实验,他让老板准备了一部特别的放映机,在放((Picnic ))(野餐)电影时两部机器同时工作,在电影放映过程中,用很弱的强度在银幕上映出“喝可口可乐”或“请吃爆米花”字样,并每隔5秒钟以1/3000秒的速度插入。如此一来,有意识的眼睛虽然无法注意到叠印在电影情景上的这些广告信息,但无意识的眼睛却已经记忆中并“读到”了这些信息。这一实验论断在美国引起骚动,并受到了普遍谴责。现在看来,潜意识广告不会再有使用的机会,因为它与法律是相冲突的。但是,潜意识广告当时引起的风暴使得维卡瑞名声大震。潜意识广告理论甚至被应用于电影故事,描写的是政治家为了竟选成功,小择手段在电视节目中做手脚云云。

8. 宣传价值

【答案】宣传价值是指事实本身所包含的有利于传播者、能够证明和说明传播者主张的素质。由于新闻媒介的背景不同、性质不同、办报(台)的方针不同,宣传价值表现出强烈的政治倾向、利益取向(国家或民族利益、团体利益)和价值取向。一般而言,宣传价值的素质包含五个方面,合称宣传价值“五性,,,即与新闻媒介所持的政治主张、价值标准的一致性、针对性、普遍性、典型性和时宜性。

9. 新媒体

【答案】新媒体是指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型的媒介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iPad )和电子书等。从时间纬度来看,新媒体永远是一个相对概念,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 从传播技术角度来看,新媒体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和宽带局域网,以电脑、手机和数字电视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 从传播特征上看,新媒体是“数字化

互动媒体”,具有高度的互动性。

10.宣传的三元素

【答案】宣传的三元素包括事、理、情。事实是形成一定思想、支撑一定观点的基础,是触发人们感情的酵母。因此,在各种各样的宣传中,宣传者总是大量地选用事实。选用的事实应具有真实性、接近性和典型性的特征。理性宣传是指用理论、观点、政治主张、方针政策、伦理等向社会作广泛传播,在宣传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情感元素要求宣传者在写作中尽可能地动之以情,使受众的心理产生强烈震动,受到感染,和宣传者产生感情共鸣。

二、简答题

11.改革开放后,我国受众群体和群体信息需求的变化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中国当代的社会改革是围绕着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同步展开的,即从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从旧有的、封闭落后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开放的工业社会转型。在此总体变迁的框架之下,引发了当代中国受众的群体构成和群体信息需求变化,主要有:

(1)在急剧的社会变动和开放的社会联系面前,受众表现出旺盛的信息需求,求新、求变之心表现得尤为强烈

计划经济体制下,社会封闭、稳定,受众与外界联系少,外界变动对其切身利益影响也不大,这使得整个受众群体信息需求不旺。但随着向开放的市场经济社会过渡,整个社会处于较剧烈的变动期,每天都可能涌现出新的事物、新的现象。同时,开放社会中受众与外界的联络和交往变得越来越频繁。社会变革的深入和社会交往的增加,使外界环境变化与受众自身利益的联系日益紧密。这就带动、引发了受众强烈的信息需求,使之急欲求新、求变,从而及时、准确了解外界最新变动。今天的中国受众,求知欲更强,敏感度更高,眼界更开阔,这给新闻媒介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2)市场经济条件下决策主体增加,带来受众对硬性的决策参考性信息的需求增加

计划经济体制,一切都由国家包办,政府握有唯一的决策权,是唯一的决策者,企业、公众当然也就缺乏旺盛的决策信息要求。但随着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决策权相应分散,政府、企业、家族成了相对独立的决策主体,拥有各自的决策权,也就产生了对相应的决策参考信息的需求。决策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决策重要性增加,相应地,受众对于对决策富有参考价值的硬新闻和解释性、指导性信息的需求转旺。

(3)受众群体分化趋势明显,新增群体涌现,造成受众信息需求的多元与分化

当代中国变革反映到社会结构上就是从总体性社会向分化性社会转化,一力一面,在旧的社会群体内部裂变产生新的阶层,如在传统的农民群体里,已分化出农业人口、农民工人、农民企业家等多个阶层; 另一方面,在传统社会群体外部,随着改革深入,又产生出许多新兴的阶层,如私营企业主、民营企业家、外资企业雇员等,整个社会群体出现了多元和分化的趋向。这也带动了受众兴趣和信息需求的多样化。不同群体间,共同兴趣点减少,兴趣和信息要求分化,同时在各自不同的方向上,出于各自不同的利益要求,表现出不同的但却是强烈的信息欲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