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烟台大学人文学院334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专业硕士]之新闻编辑学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 摘要
一、简答题
1. 编辑修改稿件应掌握哪些主要要点?
【答案】在整个改稿过程中,要注意以下问题:
(1)将稿件放在新闻媒体的“参照系”中,确定最佳修改方案。新闻媒体的种类与性质是多种多样的,对稿件的要求也不同,因此要使一篇新闻稿件适合于某一特定的媒体刊用,就必须由这个特定的媒体出发,建立一个修改稿件的“参照系”。
①根据媒体的特性与优势确定稿件的修改方案。
②要根据读者的接受水平和心理状态决定如何修改稿件。
③要参照过去有关的同类报道修改稿件。
④要参照当时报纸稿件的总体情况和版面需要决定如何改稿。
(2)根据改稿时的实际情况与需要,确定由谁来改。对于差错不多、改动不大的稿件,编辑可以自己动手修改。但对于那些问题较大,需要重新选择主题、补充新闻事实的稿件,就要考虑记者或作者自己来改。
(3)改稿要使用正确的校对符号。最常用的校对符号有:改正、删除、增补、对调、转移、接排、保留、另行等。编辑在使用这套符号时要注意符合规范,不能自己随意生造; 要勾画清楚,对稿件中的错误要用引线从行间画出,拉到页边空白处改正,不要在文中改; 符号不能粘及上下左右不需改动的文字和标点,以免发生误会。在改稿时,还应该选用与原稿不同颜色的笔,引线与引线之间不要重叠交叉。
(4)改稿要充分尊重作者的意见,尽量使稿件保留原有的特色。新闻编辑在与作者协商修改稿件或约请作者自己改稿时,要充分听取作者的意见和建议,即使有意见分歧,也要心平气和地倾听作者的提法,耐心细致地说服和解释,不能发号施令,独断专行,没有商量地要作者服从自己。要在平等待人的前提下达成修改稿件的一致看法,使作者心情愉快地完成任务。
(5)改稿中要认真细致,防止出现新的差错。编辑在修改稿件时,无论是校正一个错误,还是增补一段材料,都必须存在可靠的根据,不能想当然,自以为是。对于自己一时拿不准的问题,或自己不太明白的知识,要向行家请教。要特别防止在改稿过程中因为不细致,出现新的差错。
(6)改稿中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规范性,并注意使用有意义的新生语言。一方面,新闻媒体应该担负起推广普通话的责任,编辑在改稿时要注意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准,要注意把一些古文、方言、外国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和普通话。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到新闻是对最新的社会变动的反映,对于一些己经被广泛接受的健康的流行语,可以在新闻稿中适当采用,如“克隆”、“追星
族”、“绿色食品”等,在社会交往中己经用得很广泛,这些有时代特点的流行语用在新闻稿件中能够表现社会的发展变化,是应该提倡的。但同时也要注意避免使用那些生造的、不合规范的、大多数人都不明白的新词。
2. 为什么要重视调查核对? 哪几种稿件特别需要调查核对?
【答案】(1)要重视调查核对的原因调查法是新闻编辑针对新闻稿件中有关事实表述中存在的疑点,对当事人或知情者进行调查核实的一种改稿方法。
有些新闻稿件是否真实、准确地反映了客观事实,仅仅靠分析法和核对法还不能明确判断,比如稿件中涉及对一些现场情况的描写、对当事人的采访等,没有相关的资料能够证明其是否真实,是否准确无误,编辑就要在时间容许的情况下,针对报道中的疑点进一步进行调查。通过对事物的直接了解与再认识来检查稿件是否存在错误,不但能发现并纠正其中存在的差错,往往还能杜绝整个报道的失实。采用核对法和调查法,又可以进一步澄清或改正采用分析法所发现的疑点和破绽。
(2)特别需要调查核对的稿件
①反映重大新闻的稿件。如重大典型、重大成果和发明,牵连重大政策问题的稿件。这类稿件由于社会影响大,务必准确无误。
②批评性稿件。这类稿件容易引起被批评者的挑剔,只要有一点内容与实情不符都可能招来官司,必须注意调查核实。
③新作者的稿件。由于编辑对新作者的为人与采访写作风格不了解,加之不少新作者对新闻报道的要求不甚明确,在稿件中“犯规”的可能性相对来说要大一些,因此对他们的来稿应多加调查核实。
④容易失实的作者的稿件。有些通讯员和撰稿人在采访写作中经常犯有主观猜想、以文学创作手法写稿的毛病,对这些人的稿件,编辑要格外小心谨慎。
⑤积压时间过长的稿件。由于新闻是对某一时刻发生的事情或出现的现象的报道,时间变了,情况也可能随之变化,因此在发表这类稿件时,必须对事实进行调查核实,必要时作出相应的修改。
3. 简述线条在版面设计中的作用。
【答案】线条是除字体、字号以外,用得最多的版面编排元素。线条在版面中可以显示不同的作用,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强势作用。重要的稿件围上框或线,能够引起读者注意,也是具有更大的强势。一般而言,围框,即用线条将稿件四周围成全封闭的形状,强势最大; 其次是勾线,即将稿件周围的三边或两边以线条围住,形成不封闭的半包围形状,也能具有强势; 再次是以平行直线勾勒稿件的上下两边,比不加线具有强势。此外,线条的形状和粗细小同,强势也小同,如同样粗细的线,花线要比水线有强势; 同样是水线,反线比正线有强势。
(2)区分作用。将稿件围框勾线,能将在版面上相邻的稿件分割开来。两条稿件之间用线隔
开,不仅使它们在文字上不致混为一体,而且也表现了在内容上的区别。
(3)结合作用。用线条将若干稿件围在一起,能够表现这些稿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性,使它们形成一个整体。
(4)表情作用。由于线条的形状和粗细不同,给予读者的心理感受也不同。一般而言,花线比较绚丽,水线比较朴实; 在水线中,曲线比较活泼,反线比较深沉。所以线条能够表现不同的感情色彩,如内容趣味性强、报告好消息的新闻,可以用花线装饰,讣告性的新闻则用反线围框。在现代报纸版面上,花线的运用趋于减少,水线的运用比较常见,一也与报纸版面追求简洁明快的时代潮流有关。
(5)美化作用。线条是一种有形的存在,花线和弯曲的水线,具有一定的造型美,能起到版面的装饰作用。在字符和图像间适当采用线条,可以增加变化,活跃版面。
(6)扩张作用。有的稿件需要单独安排在一个版面内,但其本身的内容又不能撑满一个整版,有的稿件是名家短文,文字不多但分量很重。这时,就可以借用线条加框的办法来起到扩充的效果。
4. 图片配置的卞要作用是什么?
【答案】报纸编辑选择照片,一方面要考虑照片的内容具有新闻价值、良好的社会效果和合乎报纸采用,这与对文字稿件的选择是相同的。另一方面还要考虑照片作为一种形象化的作品,在技术上要达到一定的要求,适宜于报纸的制版印刷。
(1)照片反映的内容是真实的、自然的,而不是拍摄者摆布或假造出来的。
新闻照片尤其强调画面内容的真实性,这种真实包括画面中的形象是真实的、人物的表情和新闻细节是真实的、现场气氛是真实的。
(2)新闻照片报道的题材具有新闻价值。
编辑要分析照片所反映的新闻事实是否是新近发生的、重要的、显著的、具有趣味性的、与读者地理或心理上相接近的,这些新闻价值要素具备得越多,新闻照片就越有采用的价值。
(3)照片的画面形象具有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
新闻照片不同于文字报道的最大特点是以形象性的符号生动再现新闻场景。因此,编辑在选择照片时要考虑其画面是否抓住了报道对象最典型、最精彩的那一瞬间,这一瞬间应该能够展示人物最有特点的面貌与性格,展示事件发展最高潮时期的场面和气氛。
(4)照片画面上的景物层次丰富、对比清晰、制作精良,有利于制版印刷。
黑白照片的黑白对比不宜太大,也不能太小,以免影响制版效果彩色照片的主色调,最好能够与版面的主色调和风格相协调。
(5)照片反映的内容具有正面的社会效果,避免副作用。
有些新闻照片从画面上看很有视觉冲击力,但这种冲击力可能是来自于对社会阴暗面或者丑恶行为的夸张性的表现,甚至是对一些犯罪场面、淫秽行为的赤裸裸的展示,这样的照片如果发表出去会产生不良的社会后果。还有一些照片由于拍摄者考虑不周,选择角度或取景不当,画面
相关内容
相关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