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历史学题库>中外政治思想史题库

问题:

[单选] 根据史料记载:张文端公(清代大学士桐城人张英)居宅旁有隙地,与叶氏邻,叶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叶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下列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A . A.张文端公主张通过法律解决邻里纠纷
B . B.张文端公主张向秦始皇学习修筑高墙
C . C.这个故事倡导邻里要讲究道德
D . D.这个故事倡导邻里要讲究和睦

根据经验,为了满足船舶具有适度的稳性,对具有三层舱的船舶来说,其底舱应占全部货量的()。 30%。 40%。 55%。 70%。 根据经验,为了满足船舶具有适度的稳性,对具有二层舱的船舶来说,若加装甲板货,则其应占全部货量的()。 10%。 20%。 30%。 50%。 根据经验,为了满足船舶具有适度的稳性,对具有二层舱的船舶来说,其二层舱应占全部货量的()。 10%。 20%。 30%。 35%。 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这一变化表明() 独尊儒术已成定势。 仁政思想等同于法律。 文官阶层主导立法。 儒学理念渐趋法制化。 隋唐时期,宗教文化政策一直是朝野上下争论不休的政治问题之一。但总的来说,隋唐帝王对儒、道、佛三教采取兼收并蓄、严密控制的政策。这说明() A.宗教已经成为国家意识形态。 B.隋唐时期思想文化的多元化。 C.帝王力图借助三教巩固统治。 D.宗教信徒众多影响社会安定。 根据史料记载:张文端公(清代大学士桐城人张英)居宅旁有隙地,与叶氏邻,叶氏越用之。家人驰书于都,公批诗于后寄归,云:“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书,遂撤让三尺,叶氏感其义,亦退让三尺,故六尺巷遂以为名焉。下列对材料解读最准确的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本题暂无解析

在线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