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中国矿业大学古代汉语(同等学力加试)复试实战预测五套卷

  摘要

一、名词解释

1. 连绵字

【答案】连绵字是指两个字连缀在一起表一个语素意义的双音节词。从语言角度来说,就是“连绵字”,又称联绵词。先秦以前,就有数量不多的连绵词。连绵的名称见于宋代张有的《复古编》。连绵字可以分为:

(1)双声字。如“犹豫”、“留连”等。

(2)叠韵字。如“仿徨”、“叮咛”等。

(3)非双声叠韵字。如“淡漠”、“颠沛”等。

除这三类之外,有人把“叠字”(或称重言)也列入连绵字,如王国维的《连绵字谱》。

2. 尔雅

【答案】《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是疏通包括五经在内的上古文献中词语古文的重要工具书。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它被认为是中国训诂的开山之作,在训话学、音韵学、词源学、方言学、古文字学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此外,《尔雅》也是儒家的经典之一,被列入十三经之中。

3. 双声叠韵

【答案】双声叠韵是音韵学术语,也是写诗在声律上的表现方式之一。双声,是指两个字的声母相同;叠韵,即迭韵,是指两个字的韵相同。先秦的声母系统和韵部系统和现代汉语有很大差别,所以不能将上古的双声迭韵和现代的双声迭韵混为一谈。如“芣莒”在上古是叠韵,同属之部。“微妙”在先秦是双声,它们的古代声母都是m 。

4. 避讳

【答案】避讳是中国旧社会特有的现象,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密,民国成立后废除。避讳是指人们不能直呼皇帝或尊长的名字,凡遇到和君主尊长的名字相同的字面,需用改字、缺笔等办法来回避,其结果往往造成语文上的若干混乱。例如避君讳:汉高祖名邦,

,汉石经残碑作“何必去父母之国”“邦”改成“国”。《论语·微子》“何必去父母之邦”。避讳常

见的方法是用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别的字来代替要避讳的字。这样一来,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不少把人名地名或事物名称改头换面的奇怪现象。避讳给古代文献造成了一定的混乱,给今天的阅读造成诸多不便。

二、解释加点或划线词

5. 友直,友谅,友多闻。

【答案】诚信,诚实。

6. 願無伐善,無施勞。

【答案】伐:夸耀。

7. 夏,楚子使屈完如师。 .

【答案】如:往,到……去

8. 其徒数十人,皆衣褐

【答案】衣()褐:穿粗毛编织的衣服。

9. 师进,次于陉。 .

【答案】次:军队临时驻扎。

10.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答案】乏:物质财富短缺。

三、简答题

11.什么是异体字? 异体字形体上的分歧有哪几种情况(要求举例说明)?

【答案】(1)异体字

异体字,说文解字中称为重文,是指读音、意义相同,但字形不同的汉字。

(2)异体字在形体上的分歧

①会意字与形声字之差,如“泪”与“淚’;

②改换意义相近的音符,如“嘆”和“歎”;

③改换声音相近的音符,如“線”和“綫”;

④有的变换声符和意符的位置,如“和”与“咊”,有的改变了声符或意符的写法,如“花”与“芲”。

四、分析题

12.请指出以下汉字的形体构造各属于六书中的哪一种。

【答案】(1)的:形声。从白,勺声。

(2)碧:形声。从玉,从石,白声

(3)鹿:象形。

(4)看:会意。从手下目。

(5)臭:会意。从犬,从自(鼻)。

(6)爨:会意。

(7)寸:指事。小篆字形,从又,从一

(8)会意。从宀从口。

(9)荆:形声。从艸,刑声。

(10)亦:指事。

13.指出下列句中的词类活用现象,并用现代汉语解释相关部分。

(1)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

(2)是其为人也,上不臣于王,下不治其家,中不索交于诸侯。

(3)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己: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4)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5)郤子曰:“人不难以死免其君,我戮之不祥,赦之,以劝事君者。”

(6)斩敌者受赏,而高慈惠之行。

【答案】(1)饮: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喝,也就是给……喝。

(2)臣:名词用如动词。可译为“称臣”。

(3)朝:动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朝见”。

(4)①少: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少”。

②轻: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认为……轻”。

(5)免:动词的使动用法。可译为“使……脱身”。

(6)高: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可译为“以……为高”,这里有“推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