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大学生人际信任与人性观、自我价值感的关系研究

关键词:大学生 人际信任 人性观 自我价值感

  摘要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是人际交往的基础,而失信行为会增加人们的交际成本,对社会和个人都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如今社会中的失信行为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大学生群体是国家未来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的人际信任状况不仅影响自身的身心健康,而且对社会和谐发展也将产生深刻影响。本研究采用人际信任量表、人性观量表、自我价值感量表对5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探讨人际信任与人性观、自我价值感的关系。通过研究,以期改善大学生人际关系,提高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提供依据。研究结果如下:?
第一: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总体不高,较之以往呈下降趋势;来自单亲家庭的大学生与来自双亲家庭的大学生在人际信任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单亲家庭的
的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低于双亲家庭的大学生;文、理科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存在显著差异,文科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显著高于理科大学生;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在不同年级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一年级最低,到二、三年级总体呈上升趋势,大学四年级又有所下降。大学生人际信任水平在性别、生源地、否独生子女等人口学变量方面不存在显著差异。
第二:大学生的人性观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文理科是否单亲等因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女大学生与非独生子女对人性的态度较为积极,文科学生比理科学生的人性观积极,双亲家庭的大学生比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对人性的态度要积极;大学生的人性观在生源地与年级方面未检出显著差异。
第三: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的各因素除单亲家庭与双亲家庭因素没有显著差异外,大学生自我价值感的部分因素在性别、年级、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文理科等人口学变量上均发现显著差异。具体表现有男大学生个人特殊取向的心理自我价值感与社会特殊取向的人际自我价值感高于女大学生;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在大学阶段发展的总体趋势是大一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水平较高,到大二以后有所下降,大三阶段又有所上升;独生子女在社会特殊取向的人际自我价值感高于非独生子女;农村大学生社会取向的特殊家庭自我价值感高于城镇大学生;文科大学生的在个人取向的特殊道德自我价值感高于理科大学生。
第四:人际信任水平高、低组大学生在人性观、自我价值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高人际信任组大学生的自我价值感水平及人性观中的积极因素均显著高于低人际信任组大学生。在自我价值感方面,高、低人际信任组大学生除了在个人特殊取向的人际自我价值感维度上差异不显著外,在其余的12维度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差异。高、低人际信任组大学生在对人性的基态度上愤世嫉俗因素上差异不显著,而在值得信任因素上差异极为显著。
第五: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与人性观中的值得信任因子与显著正相关、与人性观中的愤世嫉俗因子显著负相关;大学生人际信任与自我价值感中个人特殊取向的道德自我价值感无显著相关外,与其余的12个因子均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回归分析表明人性观、自我价值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预测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水平。
关键词:大学生,人际信任,人性观,自我价值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