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

  摘要

目录

2016年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一) . 2 2016年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二) 11 2016年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三) 21 2016年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四) 29 2016年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中国教育史(同等学力加试)复试笔试最后押题五套卷(五) 39

一、单选题

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曾对世界各地的教育制度进行调查,发表《学会生存

,这份报告指出各国的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其中包括“走——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

向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以及( )。

A. “培养完人”

B. “培养独立个性”

C. “培养国际理解”

D. “培养终身学习能力”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各国教育目的之共性的理解与把握情况。《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的第六章《目的》部分,指出各国教育目的存在一些共同倾向,包括“走向

,明确提出:“把科学的人道主义”、“培养创造性”、“培养承担社会义务的态度”和“培养完人”

一个人在体力、智力、情绪、伦理各力一面的因素综合起来,使他成为一个完善的人,这就是对教育基本目的的一个广义的界说。”关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的这篇文章,考查的频率非常高,而且越来越灵活细致,要认真分析。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

2. 提出“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教育家是( )。

A. 董仲舒

B. 韩愈

C. 朱熹

D. 王守仁

【答案】A

3. 体谅模式与其他德育模式的区别在于( )

A. 把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

B. 把道德认知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C. 把道德行为学习放在中心地位

D. 把道德价值观念的获得放在中心地位

【答案】A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考生对不同德育模式的基本观点的理解与掌握情况。道德认知发展模式是把道德认知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体谅模式是把道德情感的培养放在中心地位,让学生学会关心

学会体谅; 价值澄清模式是把道德价值观念的获得放在中心地位,价值澄清的日标就是使人们获得一种价值观念,这种价值观念使他们能以一种令人满意与明智的方式适应他们所处的不断变化的世界。价值观念并不是一种固定的观念或永恒不变的真理,而是建立在个体亲身经历的社会经验基础上的一种指南; 社会学习模式是把道德行为学习放在中心地位,注重的是道德行为的养成。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 。

4. 孔子认为道德修养的方法中,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克己内省”,也就是说要( )

A. “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B. “过而勿惮改”

C. “言必信,行必果”

D. “一以贯之”

【答案】A

5. 一经师的学说己“立于学官”,设立了博士,那么他的经说即称

A. 家法

B. 师法

C. 经学

D. 经典

【答案】B

6. 为避免灌输与说教而大量使用道德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角色认取(role taking )和主动思考的德育模式,除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外,还有( )。

A. 体谅模式

B. 价值澄清模式

C. 社会学习模式

D. 集体教学模式

【答案】A

【解析】价值澄清模式是避免观点说教并促使人们在确定较直观方面使用有道理的推理。教师在课堂上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帮助学生澄清价值观。

7.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崇宁兴学措施的是( )

A. 新建辟雍,发展太学

B. 以学校取代科举取十

C. 添设专门学校

D. 编撰《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答案】D

8. 中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是在( )

A.1890年

B.1990年

C.1900年

D.1862年

【答案】D

9. 撰写学术论文时, 把论点分为若干层次,论证时逐步展开,直到最后得出结论的方法是( )

A. 平列分论式

B. 平列层递式

C. 层递推论式

D. 层递平列式

【答案】C

【解析】这道题考查的是考生对学术论文本论部分结构安排的理解与把握情况。学术论文本论部分的结构安排一般有平列分论式,层递推论式和平列层递结合式等类型。平列分论式,即围绕课题的中心论点设立若干分论点,这些分论点和中心论点是垂直关系,分别论证中心论点,而各个分论点之间则呈平列关系; 层递推论式,即把论点分为若干个层次,论证时层层展开,步步深入,直到最后得出结论,文章中各层次之间呈递进关系; 平列层递结合式则是综合上述两种形式的特点来论证。

10.“知识就是力量”这一命题所表达的观念,在知识的分类体系中属于( )。

A. 陈述性知识

B. 程序性知识

C. 条件性知识

D. 策略性知识

【答案】A

【解析】陈述性知识是关于“是什么”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程序性知识则是关于“怎么做”的知识,如怎样进行推理、决策或者解决某类问题等。梅耶在安德森的基础上,将陈述性知识称为语义知识,并将程序性知识分为两类:用于具体情境的“程序性知识”和有关学习、记忆、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的条件性知识,后者用来确定何时为何要应用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解决的是“什么时候,为什么”的问题,例如,阅读时,条件性知识决定我们何时需要详细阅读某一段落或者跳过。条件性知识与陈述性、程序性知识密切相关。条件性知识

,属十程序性知识。是“有关……的知识”“知识就是力量”是对“知识是什么”的描述,因而是

陈述性知识。因此,答案选A 。

二、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