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扬州大学文学院445汉语国际教育基础[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要略考研仿真模拟五套题

  摘要

一、简答题

1. 儒道思想为什么可以互补? 两种思想对中国人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1)儒道思想可以互补的原因

儒道思想可以互补是因为他们的思想主张上互相补充。

①在政治上,儒家提倡仁政,主张用道德教化来治理国家,而不主张使用强权暴力。而道家在政治上提倡“无为而治”,甚至取消君主的存在,否定“仁”、“礼”。

②在立身处世上,儒家提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积极入世的思想。道家则采取“抱柔”、“守柔“的出世思想。

(2)这儒道思想对中国人产生的影响

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使得后世文人以“达则兼济天下”为终身的奋斗目标,建功立业成为他们孜孜以求的东西。然而,当这种追求破灭时,他们转向道家的无为,隐遁于山水之间,放浪形骸。历史上最突出的人物是魏晋时期的陶渊明。

2. 中国的宫殿建筑与陵寝建筑体现了哪些文化意蕴?

【答案】(1)中国宫殿建筑体现的文化意蕴

宫殿是随着封建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而成为帝王居住和施政的专用场所的。

①从考古发掘知道,远在奴隶社会,供奴隶主居住和使用的房屋,其居住规模就比较大。到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以后,为了显示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和领有天下的威严,宫殿的建筑设计特别追求高大、雄伟、壮丽。它反映了唯我独尊的文化心理,适应了统治万民的政治需要。

②中国封建时代的宫殿建筑,有极为严格的等级规定,其中以殿顶形式及其装饰表现得最为突出。殿顶装饰的各式各样的动物,象征了吉祥安定、灭火消灾、主持正义、剪除邪恶,也是文化心理的一种反映。

(2)陵寝建筑体现的文化意蕴

一些国君在墓造得如同山陵一样,因而帝王的坟墓就称为“山”或“陵”,加上陵前供死者灵魂起居的寝殿和子孙祭祀用的祭殿等,合起来就是通常所说的“陵寝”。但实际上帝王的陵寝还包括地下宫殿在内。帝王的陵园建筑规模很大,这也是显示帝王的威严和至尊。

3. 为什么到明清出现了长篇小说? 试从社会发展与文学发展阐述其必然性。

【答案】明清之所以出现长篇小说,其原因在于:

(1)从社会发展看,长篇小说是伴随城市商业经济的繁荣而发展起来的

宋代前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带来了都市的繁荣,为民间说唱艺术的发展提供了场所和观众,不断扩大的市民阶层对文化娱乐的需求又大大地刺激了这种发展,明代经济的发展和印刷业的发达,为小说脱离民间口头创作进入文人书面创作,提供了物质条件。明代中叶,白话小说作为成熟的文学样式正式登上文坛。

(2)长篇小说的出现也是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①中国的古典小说发源于先秦的神话传说,后来又吸收了史传文学和寓言散文的一些东西,至汉代出现了将历史故事与民间传说结合在一起的作品。

②魏晋以后出现了“六朝小说”,一类“志人”,主要记载士族阶层的遗闻逸事,其代表作为刘义庆的《世说新语》; 一类“志怪”,主要记述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多神仙鬼怪,其代表作为干宝的《搜神记》。

③唐代继承六朝小说的的传统,发展了小说的文学特色,作品人物、故事情节都趋于丰富多彩,形成“唐人传奇”,内容多描写爱情故事和豪侠故事,也有六朝志怪的痕迹。作品较为著名的有牛僧孺的《玄怪录》、李复言的《续玄怪录》、薛用弱的《集异记》和裴铏的《传奇》等。《李娃传》、《莺莺传》、《霍小玉传》、《柳毅传》、《离魂记》、《枕中记》、《南柯太守传》等,都成为后世戏曲创作依据的蓝本,并且影响了后来的小说创作。

④宋元以来市民阶层的兴起,产生了与市民艺术趣味密切相关的白话小说一一“话本”。内容主要有“小说”和“讲史”两类。话本是说话人所用的底本,有讲史、小说、公案、灵怪等不同家数,己初具小说规模,在以后的流传过程中又不断加入新的创作,逐渐成熟。

⑤明清两代是中国古典小说兴盛繁荣的时代,特别是白话小说创作广泛流行,并且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

4. 什么叫“青铜时代”?

【答案】青铜,是一种红铜与锡、铅、镍、磷等化学元素的合金。由于它熔点低、硬度高、化学性能稳定等优点,可以铸造出用于生产和生活的各种器物。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现了这种材料,用它制造生产和生活工具并替代了石器,从而提高了生产力的水平,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划时代的作用,显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历史学家把这一阶段称作“青铜时代”。青铜时代是人类发展史上的普遍现象,中国也不例外。中国青铜器约略可以分为形成期、兴盛期和衰落期。

5. 中国的园林建筑与西方的园林建筑的不同点是什么?

【答案】中国的园林建筑与西方的园林建筑的不同点主要有:

(1)美学追求不同

中国园林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和融合。中国园林无一例外地都是艺术地再现自然,都是范水模山,取法天然,为作为生存主体的人创造一个和谐统一的客体环境。西方园林以几何体形的美学原则为基础,崇尚开放,通过人下美以表现人对自然的控制和改造,显示人为的力量。

(2)体现的精神不同

中国园林注重体现人的意趣和精神追求。中国园林虽然是艺术地再现自然,却不是无目的地再现自然,而是在自然景物中寄托一定的理想和信念,借助自然景物来表达园林主人的志向和趣味,以满足人的某种精神追求。西方园林以宣扬神的崇高、表现对神的崇拜与爱戴为中心。

(3)造园手法不同

中国园林在造园手法上讲究含蓄、曲折、变化,反对僵直、单调、一览无余。西方园林把各种不同功能用途的房间都集中在一幢砖石结构的建筑物内,追求的是一种内部空间的构成美和外部形体的雕塑美。

6. 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答案】中国古代教育的基本特点主要有:

(1)突出教师的崇高地位,提倡全社会尊师;

(2)强调读书的神圣地位,引导全社会敬学。

(3)重视道德的培养,而忽视才能和技能的训练;

(4)重视师生间的承袭而忽视创造和发明;

(5)基本目的是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各级官吏,而不是建设国家的各种人才。

归纳起来说,中国传统教育的基本方针是教人怎样做人,而不是教人怎样去创业,怎样去开拓前进,怎样去改造社会。

二、判断题

7. “八大山人”是清代八位著名的画家。

【答案】错误

【解析】“八大山人”是朱耷的号,古人在名字之外还有“号”,这是中国文化中的一个独特现象。如唐代大诗人杜甫号“少陵野老”,明末朱耷号“八大山人”,唐代大诗人李白因生长于青莲乡而号“青莲居士”。

8. 中国古代历法有夏历、殷历和周历,现在农历采用的是周历。

【答案】错误

【解析】夏历,以建寅为岁首,意思是寅月为正月,是一年的开始月,所以现在的农历又称为夏历。其他如周历,以建子之月(即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殷历,以建丑之月(即夏历的十二月)为岁首。

9. 历史上我国建都最多和最久的城市是陕西的西安和河南的洛阳。

【答案】正确

【解析】西安居中国古都之首,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时间最长、建都朝代最多、影响力最大的都城; 洛阳是世界上第一座统筹规划的城市,为中国四大古都之首,自夏朝开始先后有13个王朝在此建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