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8年浙江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448汉语写作与百科知识[专业硕士]之中国文化读本考研强化五套模拟题

  摘要

一、填空题

1. 唐朝用釉子涂染在青铜器上的陶器的名称是_____。

【答案】唐三彩

【解析】唐三彩是一种盛行于唐代的陶器,以黄、褐、绿为基本釉色,它是陶坯上涂上的彩釉,在烘制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色釉浓淡变化、互相浸润、斑驳淋漓、色彩自然协调,花纹流畅,是一种具有中国独特风格的传统工艺品。

2. _____是迄今为止所发现的最早的能够完整地记录汉语目比较成熟的文字体系。

【答案】甲骨文

【解析】甲骨文主要指殷墟甲骨文,又称为“殷墟文字”、“殷契”,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3. 《梦溪笔谈》记录了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中的_____。

【答案】指南针

【解析】指南针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其原理主要是将钢针磁化。北宋科学家沈括(公元1031年~1095年)在其著作《梦溪笔谈》中详细描述了指南针的四种使用方法。

4. 汉代通行的汉字字体是_____。

【答案】隶书

【解析】汉代是书法艺术成熟的时期。在这个阶段,隶书定型,草书、行书、楷书也应运而生,终于形成隶书盛行、诸体皆备的辉煌局面。到东汉,隶书成为官定标准字体。这一书体的变革,文字史上称为“隶变”。这种隶变后通行的隶书,即为“汉隶”。

5. 东汉王充在《论衡》中主要的批判对象就是“_____”说。

【答案】天人感应

【解析】王充是一个无神论者,著《论衡》85篇,求真实,疾虚妄,匡时一俗,颇具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他否认“天”有任何意志,认为灾异都是自然现象,与人事毫无关系; 人死犹如火灭,不可能有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的灵魂; 他承认感性经验是获得知识的基础,强调用事实来验证知识的可靠性; 主张人性有善恶,认为人性可以改变; 反对崇古非今,反对浮华虚伪之语,等等。

二、名词解释

6. 北宋四大类书

【答案】北宋四大类书是指《太平广记》、《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和《册府元龟》四部类书。《太平广记》、《太平御览》和《文苑英华》是宋太宗时编写完成的,《册府元龟》是宋真宗时完成,这四大书合称为北宋四大类书。《太平广记》,是宋代李防等人编著的大型类书之一; 《太平御览》是宋太宗命李防等人编撰的,因编于太平兴国年问,初名《太平总类》,后因宋太宗每天阅览二卷,一年阅完,改名《太平御览》; 《文苑英华》是宋太宗时李防、启蒙、宋白、徐铱等二十余人共同编纂的文学总集; 《册府元龟》是宋真宗命王钦若、杨亿等人编撰的,是

一部史料性的大类书,汇辑了从上古至五代的历代君臣事迹,概括了宋代以前的十七史,目的是以古鉴今。

7. 六礼

【答案】“六礼”是中国古代青年男女从择偶到正式结婚这期间需进行的六个程序。“六礼”即:冠、婚、丧、祭、乡饮酒、相见。其中的“冠”,为“成年礼”; 没到成年,没举行过“成年礼”,就结婚,那就是“非礼”。《礼记·昏义》、《唐律》和《明律》,规定“婚”的程序为:纳采、问名、纳吉、纳征、告期和亲迎,即从议婚至完婚过程中的六种礼节。这一娶亲程式,周代即已确立,最早见于《礼记·昏义》。以后各代大多沿袭周礼,但名目和内容有所更动。

8. 师承制度

【答案】师承制度是我国传统教育的主要模式。师承制度包括家传、拜师两种基本形式,表现在传统的工匠行业,师傅对徒弟采取的是家长式管制,即刚进师门的小徒弟,先要为师傅家里干杂活,经过一两年的家务活训练,师傅才开始传艺。经过几年的勤学苦练,徒弟直到能独当一面,才能出师。出师时,徒弟要给师傅送人礼,叩头谢师,而师傅则以数件劳动工具相赠。

三、简答题

9. 服饰民俗中的求吉心理。

【答案】服饰承载观念的变化与构成因素的变化相互作用,互为因果。它的基本趋向是:在人类社会早期,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构成要素的变化。而在人类跨入文明时代之后,服饰的变化主要来自观念的变化。求吉心理便是民族服饰所体现的社会观念之一,也是一种最普遍的心理趋向。这种趋向反映在许多方面,衣服图案和装饰是其中的重要方面。

(1)衣服图案上所体现的求吉心理

如给小孩戴虎头帽、穿虎头鞋,是祈望借虎的威力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彝族以虎为图腾,给小孩戴虎头帽的用意还包含念祖感情。汉族在端午节给孩子穿上印有蛇、蝎、娱蛤、壁虎、蜘蛛图案的“五毒衣”,寓有以毒攻毒,镇邪驱祟的用意。汉族妇女有瞥发、插花的习惯,认为瞥发可以避邪,插茉莉花能驱鬼,戴菊花可以长寿。

(2)衣服装饰上所体现的求吉心理

维吾尔族爱戴小花帽,花帽的图案丰富多彩,最常见的是名呼“巴达木”和“奇依曼”的图

案。“奇依曼”是繁花似锦的意思,这是希望姑娘美如鲜花,小伙子前程似锦; “巴达木”是古代从西亚传来的良种杏,有着顽强的生命力,能在干旱缺水的沙漠戈壁生长。彝族妇女戴的鸡冠帽,来源于雄鸡鸣叫吓走恶魔的传说,认为戴这种帽子可以辟邪,缀饰帽上的大小银泡,则是头顶月亮星星的象征,以示光明永在,幸福长存。

总而言之,人们通过对服饰图案和装饰的改造和创新,来达到其求吉利避祸的愿望,各民族服饰上的图案纹饰,也大多与求福趋吉的心理趋向有联系。

10.分析杜甫诗歌的艺术风格。

【答案】杜甫是一位集前人大成,又开后人无数法门的诗人,呈现出独特而鲜明诗歌艺术风格,具体表现在:

(1)沉郁顿挫的风格

杜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慨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愁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世的心态,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枪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长篇如此,短章也如此。例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个人的悲痛变成了对于百姓苦难的深沉忧思,留下了无穷韵味。《北征》、《洗兵马》、《壮游》、《同谷七歌》、《送郑十八虔贬台州司户》,《秋兴八首》都是这样的例子。沉郁顿挫,是杜诗的主要风格。沉郁,是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波浪起伏、反复低回。

(2)萧散自然的风格

除沉郁顿挫之外,杜诗还有其他的风格。在杜诗的多样风格中,萧散自然,是又一重要特色。闲适情趣,安静明秀的境界,细腻的景物描写,形成萧散自然的特色。这类诗不少,如《水槛遣心二首》其一,鱼鸟自得其乐,在一片宁静的氛围里,生一份闲适愉悦情思。“水流心不竞,云在意俱迟。”(《江亭》)“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漫成二首》其一)“野船明细火,宿鹭起圆沙。”(《遣意二首》其二)“芹泥随燕嘴,花蕊上蜂须。”

(《徐步》)“仰蜂粘落絮,行蚁上枯梨。”(《独酌》)这些都是萧散心境、闲适情趣的产物。这类风格最有代表性的,是《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把萧散自然的情怀抒写得从容和优雅。《绝句漫兴九首》也是如此。

四、论述题

11.举例说明《三国演义》塑造特征化人物性格的手法。

【答案】《三国演义》最重要的艺术成就是罗贯中成功塑造的那些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对于小说中人物形象的塑造,作者罗贯中善于抓住人物的个性特征,注重人物相貌、神态及语言的描写,使用对比、衬托、夸张的方法展现人物形象,使人物个性鲜明生动,实见其作为文学艺术人师之深厚功底。《三国演义》塑造特征化人物性格的手法表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