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6年中共江苏省委党校世界经济与政治教研部824经济理论综合之政治经济学考研内部复习题及答案

  摘要

一、论述题

1. 运用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相互关系原理分析金融危机发生的原因。

【答案】(1)虚拟资本与实体资本相互关系虚拟资本是指能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表现的资本。与虚拟资本相对应的是实体资本。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的关系:

①从统一性来看,虚拟资本是实体资本的“纸制副本”,以证书形式证明实体资本所有权,表现实体资本价值。因此,虚拟资本的存在和运动必然要以它所表现的实体资本为基础。实体资本的基础作用表现在:

第一,实体资本的运动状况决定虚拟资本的运行状况,证券发行者的生产经营状况决定着证券投资者的收益。

第二,实体资本运用的规模影响着虚拟资本的发行规模,社会再生产规模决定着证券投资规模。

第三,实体资本的循环周期影响着虚拟资本的周期波动。另一方面,虚拟资本对实体资本也具有重要的制约作用和影响。其表现是:第一,虚拟资本与现实货币资本都是实体资本循环运动的起点,从而影响实体资本运用的过程和规模。第二,虚拟资本的流向影响着实体资本的分配比例和结构。第三,虚拟资本扩大了实体资本的活动范围。

②从矛盾性来看,虚拟资本虽然是实体资本的价值表现和纸制副本,但其价格却不是实体资本价值决定的,而是由预期收入和平均利息率决定的。因此,虚拟资本的价格变动就会与实体资本价值变动相背离,其价格不随实体资本价值变动而变动,呈现出相对独立的运动。

(2)虚拟资本在不断发展中,逐渐脱离了实体资本,虚拟资本的价格决定已经远远脱离其价值,并且导致财富虚拟化,加快了整个经济的虚拟化过程。随着股票、债权及其他衍生证券交易规模的扩大及盈利水平的变动,围绕着证券交易展开的各种经济活动也在不断扩张,有越来越多的收入被资本化。以虚拟资本为基础的经济虚拟化使得诸如货币资本、人力资本等要素脱离物质生产过程的约束,获得相对独立的运动。随着虚拟资本的盈利水平相对实体资本越来越高,则越来越多的货币投入虚拟资本中,一方面导致虚拟资本不断膨胀,另一方面导致实体经济萎缩。当虚拟资本的价格远远高于其价值时,要靠外界不断地提供资金维护其稳定性,形成“泡沫经济”,同时作为虚拟资本基础的实体经济因为利润下降而发展缓慢。这样一旦虚拟资本的价格预期出现下降或者实体资本发展出现大幅度的下滑,则泡沫经济将破灭,虚拟财富大幅下滑,经济组织将出现严重的债务问题,金融领域呆账、坏账大幅增加,引起信用紧缩,从而导致金融危机。

2. 马克思主义所有制理论中的“产权”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它与现代西方经济学中的“产权”主要区别是什么? “产权革命”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是什么?

【答案】(1)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

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是一种从人们之间的劳动贡献关系入手研究产权关系的理论。马克思认为产权是一组权利的结合体,除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或所有权之外,它还包括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经营权、索取权、继承权以及不可侵犯权等一系列权利。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的基本观点有:

①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属关系。人对物的这种意志关系,最初可能是作为一种习惯和传统被人们自觉遵守和维护,之后,在财产冲突的作用下,才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从而作为一种权利保护起来。这就是马克思所说的,财产仅仅是有意识地把生产条件看作是自己所有这样一种关系(对于单个的人来说)。“私有财产的真正基础,即占有,是一个事实,是不可解释的事实,而不是权利。只是由于社会赋予实际占有以法律的规定,实际占有才具有合法占有的性质,才具有私有财产的性质。”

②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马克思不否认所有权中体现的人与物的关系,而是要从这种人与物的关系中揭示出人与人的关系。则产权利,只能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中才存在; 离开了人与人的关系,把财产看作单个人的权利,如同“把语言看作单个人的产物”一样荒谬。

③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财产主体必须作为财产的承担者,通过一定的经济交往过程,使财产的权和利得以实现。产权在实现过程中规定主体在经济交往中的行为和权利界限。这种权利规定着财产人格化主体在经济交往中的行为和目的以及行为方式。

(2)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现代西方经济学“产权”理论的区别

尽管马克思的产权理论与西方的产权理论都以产权和制度为研究对象,两者的许多范畴有不少共同点。但两者又是两种不同的产权范式,在对资本主义产权研究的切入点、核心范畴、产权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产权与效率的关系等问题的认识上有着原则分歧。

①两者研究的切入点和核心范畴是完全不同的。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为指导建立起来的,是马克思主义完整体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马克思是用联系的观点、整体的方法来研究产权问题的。根据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分析了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权制度。就资本主义产权制度而言,他研究的切入点是商品,研究的核心范畴是“资本”和“剩余价值”。

而西方现代产权经济学以个体主义的方法分析产权,由于肯定资本主义产权制度的合理性,因而其产权研究主要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分析的切入点是“企业”,分析的核心范畴是“交易”和“交易成本”

②两者对产权产生和存在的历史条件存在原则性分歧。

马克思的产权理论认为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经济关系决定产权关系,产权是一种历史权利,产权制度像任何一种制度一样,都是历史的、暂时的。产权关系是随着经济关系的变迁

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发展的。不同的社会生产和经济运行,要求不同的产权制度与之相适应。而不同的产权制度又规定、制约、影响着不同社会经济形态的社会生产的性质与目的以及社会经济运行的特征和效率。

现代西方产权经济学却认为产权是一种自然权利,它不是在历史地形成的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基础上产生的,而是以反映人的超历史的自然本性的法律为基础的,是法律创造了产权,因而产权首先是一个法权概念,是由凌驾于社会之上的立法者创造的,法权关系决定经济关系。

③两者在产权与效率的关系的认识上存在重大分歧。

由于马克思认为产权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历史范畴,因而对不同产权制度下的生产效率作了历史的分析,对私有产权和公有产权与效率的关系进行了客观评价。而西方产权经济学对产权与效率的关系的研究是基于肯定私有产权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充分肯定了私有产权的合理性和高效率,否定公有产权的科学性,与马克思的观点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3)“产权革命”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①有利于解决企业财产的流动性与传统公有制企业中存量资产凝固性的矛盾。

山于国有资产所有权处于分割的局面,并且以实物资产管理为主,必然使国有资产所有权分散在各级政府和部门手中,使企业的产权转让非常困难。这不仅导致了资产配置的不合理和资源利用的浪费,而且使整个社会范围内产业结构与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状况得不到改变。在国有资产呆滞状态下,国家和企业只好不断的追加新的投资,对经济结构的增量进行调整,但增量资产一旦成为存量资产,国有资产又会陷入新的凝固状态。

②有利于健全产权管理体制,加快企业转亏经营机制。

国企改革中两权分离的不彻底使政府部门一方面常常以所有者身份截留企业的经营自主权,另一力一面企业不具有法人财产权,没有处置企业资产的权利,其经营管理权必然是不充分的。企业不是产权主体,只能负盈不负亏。这种状况不改变,就不利于社会卞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也会阻碍资源的合理流动。

③有利于解决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开放式与封闭式的矛盾。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客观上要求企业采取开放式的财产组织形式,以使企业根据市场的需要合理的配置社会资源。但是传统的财产组织形式是封闭式的,企业之间缺乏横向的经济联合,企业在无需扩大生产能力时,闲置的资金或生产设备也不能投放到其他企业中去发挥作用。这种传统的流动和重组,也使企业无法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④有利于解决企业产权模糊和企业兼并的矛盾。

由十企业产权关系不明晰,政府作为国有资产的代表者,在企业兼并中必然进行干预,如果盲目地对企业兼并进行干预,把经济效益差的企业硬性搭配给经济效益好的企业,会使一些经济效益好的企业出现滑坡,甚至被拖垮,不利于企业走向市场。这种人为地规定生产要素的流向,也不利于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⑤加快产权制度改革是国有企业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

产权主体的社会化是实现政企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基础和前提。在产权主体社会化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