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考研试题

2017年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616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自命题)之当代教育心理学考研仿真模拟题

  摘要

一、选择题

1. 小学儿童的品德具有( )特点。

A. 自觉性

B. 一致性

C. 过渡性

D. 关键性

【答案】C

2. 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

A. 原型定向

B. 操作定向

C. 原型操作

D. 原型内化

【答案】C

3. 下面哪种不是估计信度系数的方法? ( )

A. 再测法

B. 复本法

C. 分半法

D. 异质法

【答案】D

【解析】估计信度系数的方法有:①再测法; ②复本法; ③分半法; ④同质法。异质法不属于估计信度系数的方法。因此,答案为D

4. 与依从相比,认同更深入一层,它不受外界压力控制,行为具有一定的( )

A. 自觉性主动性和稳定性

B. 积极性

C. 适应性和社会性

D. 内化性和意志性

【答案】A

5. 以掌握为目标定向的学生倾向于将学业的成败归因于( )。

A. 能力

B. 努力

C. 运气

D. 任务难度

【考点】德韦克的目标定向理论。

【答案】B

【解析】德韦克的目标定向理论认为,在对学习结果的归因方面,掌握目标者认为努力是改善能力所不可缺少的,关注努力而不是能力,关注努力而不是能力,往往将结果的成败归因于努力的多少。而成绩目标定向的儿童持能力实体观,认为能力是成功的原因,而且能力是固定的,是不会随学习而改变的,所以,他们会把成败归因于能力的好坏。因此,答案选B 。

6. 当儿童改正了不认真做作业的行为后,家长取消了不准看动画片的禁令。这种做法属于( )。

A. 正强化

B. 负强化

C. 正惩罚

D. 负惩罚

【答案】B

【解析】强化又称“阳性强化”。个体做出某种行为或反应,随后或同时得到某种奖励,从而使行为或反应强度、概率或速度增加的过程。负强化主要是通过消除或终止厌恶、小愉快刺激来增强反应频率。不准看动画片对儿童来说是仄恶的刺激,当儿童能够认真完成作业时,家长就取向了这个仄恶刺激来增加幼儿以后认真完成作业的频率,因此,属于负强化。

7. 教育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

A. 各自独立

B. 互相替代

C. 彼此兼容

D. 普心是教心的基础,教心成果印证与发展普心的理论内容

【答案】D

8. 在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的研究中,班杜拉(A.Bandura )等心理学家的研究重点是( )。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 道德行为

【考点】社会规范学习与道德品质发展中各个理论的研究点。

【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社会规范学习的各种理论观点的考查。道德品质分为,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四个方面。班杜拉等社会学习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行为,皮业杰和柯尔伯格等认知发展理论家的研究重点是道德认知,精神分析学派和人本主义学派研究的重点是道德意志或道德情感。

9.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就是( )的过程。

A. 建立暂时神经联系

B. 试误

C. 学习者发挥潜能和自我实现

D. 顿悟

【答案】C

10.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 )。

A. 讲解

B. 观察

C. 示范

D. 练习

【答案】D

【解析】练习是学习者对学习任务的重复接触或重复反应,是形成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的关键环节,是学生在心智技能和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因此,答案为D 。

二、简答题

11.举例说明实验研究中如何有效地控制无关变量与误差?

【答案】实验法是指从某种理论或假设出发,有计划地控制某些条件,以促使某种或某些现象的产生,从而对其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的一种方法。实验研究包含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在实验研究的过程中应有效控制无关变量与误差。

①控制无关变量的方法有许多种,一般是通过合理的实验设计和统计处理(如协方差统计分析)来实现的。科学合理的实验设计,无关变量虽然与实验目的无关,但若不加以控制,将影响实验结果。实验设计是在实验之前对如何操纵自变量、控制无关变量以及如何检测因变量的一种扼要的计划,它是保证实验顺利进行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先决条件。

举例:进行一项小学生数学认识发展的实验中,在实验之前应设计好实验,自变量要考虑到儿童年龄、性别等特点,在实验的过程中要避免无关因素的影响,学生的精神状态、实验施测的环境等,因变量用学生答对题的分数表示。其计分要客观合理,然后对搜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