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问答库>论文摘要

题目:上剥远非 下补近失──晚唐讽刺小品文的社会学评析

关键词:晚唐,讽刺小品文,研究

  摘要

  晚唐文坛,如肃秋之野,枝枯花谢,一派凋敝。诗坛可称道者,唯"小李杜"而已。且诗材狭窄,格调哀漠,鲜有盛唐诗歌宏阔之象。然则"唐末诗风衰落,而小品文放了光辉。"以皮日休、陆龟蒙、罗隐为代表的讽刺小品作家,心忧天下,奋力抗争,针贬时弊,大胆无情。鲁迅先生因此赞之曰:"正是一塌糊涂泥塘里的光彩和锋茫。"本文试图以社会学的视角来审视之,基本思路就是:把讽刺小品文这种特定的文学样式及其代表作家和作品放在晚唐社会这一同样比较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进行考察,从而寻找出小品文成了大气候的主客观原因;然后对其所产生的社会影响及其社会历史价值作出评价。这也是文章结构的两大部分。 末世乱象,是滋养晚唐讽刺小品文生长的绝好土壤。晚唐的政治环境,空前糟糕。朝廷为牛李党争、宦官专政、藩镇割据这三大灾祸深深困扰,纲纪废驰,尾大不掉;社会环境则是生灵涂炭,困极必反,民乱纷起,天下不安。上朝治世无策,便求诸宗教。虽佛道二教大行其道,然民心已散,求治不得反添其乱。与政治、社会环境相适应的文学环境,呈现出"为艺本而艺本"的绮靡文学与"为人生而艺术"的载道文学同时并存的局面,但因世风颓丧,绮靡文学占了上风。文人到底该队归何处?做何选择?这无异于在拷问他们的道德良心。讽刺小品作家们义无反顾地作出了让百姓喜权贵忧的理性选择。唯其如此,才实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也确立了他们在文学史上的应有地位。 晚唐讽刺小品文的价值,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第一,它的创作价值,表现为宣泄自我情感和自我理想的实现。这主要是就创作主体而言的。第二,审美鉴赏价值,主要表现为理性共识情感共呜的喜悦与压抑获得释放的快感。这主要是针对阅读鉴赏者而言的。第三,政治与社会价值,体现为其"感于上","化于下",所谓经世济时,补察时政的功能。当然,这种价值从来都要过而评之,远而观之才比较客观准确。第四、道德教化价值,它以寓言、箴言等读者喜闻乐见方式阐述修身之道、做人之理,使文章具有了很强的感染力和生命力。总起来看,晚唐讽刺小品文中的讽谕精神,与儒家诗教传统一脉相承,它的功利性取向始终高于审美性取向,它对后世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进一步成长,影响深远,不可低估。